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复旦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主讲人:潘伟杰教学提纲第一讲导论第二讲制度第三讲实施第一讲导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第二章宪法的发展第三章宪法的原则第四章宪法与宪政第一章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发明,是人类曾有过的成就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成就——比火的发明和火药的发明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在所有这些成就中,是宪法最大限度地将人类命运交到了人类自己手中。一、宪法词义的演变语言是代表对象的符号,但某一具体语词一旦被用来描述具体对象之后,被描述的对象并不会因此而一成不便。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人们运用语言过程中,经常旧词新用。“宪法”一词也是如此。尽管传统社会有宪法这一语言,但它们的涵义却与现代社会的宪法迥然不同。(一)古代中国宪法的词义一是指一般的法律、法度。如《尚书·说命》中的“监于先王成宪”,《国语·晋语》中的“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二是指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如《韩非子·宪法》的“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三是指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如《中庸》中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西方,“宪法”在英文中为constitution,是由拉丁语constitutio发展而来。在古代西方,“宪法”一词也是在多重意义上使用:一是指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的法律。二是指皇帝的诏书,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制的普通法规。三是指有关确认教会、封建主以及城市行会的特权,以及它们与国王等的相关的法律。(二)古代西方宪法的词义宪法一词发生质的飞跃,始于17、18世纪欧洲人文主义思潮产生巨大影响以后,特别是随着近代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才最终形成。三R运动对现代制度及其思想的解释对现代宪法概念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三R:RenaissanceFerment(人)ReligionRevolution(平等)ReceptionofRomanLaw(权利)宪法的概念是与现代民主的确认、人权的保障、法治的维护联系在一起的。•就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而言•就与人权保障的关系而言•就与法治维护的关系而言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一)共同点二、宪法的特征宪法作为特定国家法律体系中的这一组成部分,当然具有同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一般法律的特征:它们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都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们的内容都主要地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一)不同点二、宪法的特征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第二,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它包含着这样的含义: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一)不同点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我国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二、宪法的特征•(一)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三、宪法的本质列宁:宪法是写满人民权利的一张纸(二)宪法是现代社会阶级力量对比的体现马克思:宪法是法律的法律三、宪法的本质(一)形式层面的分类1、根据表现形式分类第一,成文宪法。比如美国宪法、中国宪法。现代国家的宪法绝大多数属于成文宪法。优点:稳定、规范。第二,不成文宪法。比如英国宪法、新西兰宪法。优点:灵活、开放。四、宪法的分类(一)形式层面的分类2、根据程序分类第一,刚性宪法。比如美国宪法、中国宪法。现代国家的宪法绝大多数属于刚性宪法。优点:权威、稳定。第二,柔性宪法。比如英国宪法。优点:灵活、变迁成本低。四、宪法的分类(一)形式层面的分类3、根据制定主体分类第一,民定宪法。比如美国宪法、中国宪法。现代国家宪法绝大多数属于民定宪法。第二,协定宪法。比如英国宪法。第三,钦定宪法。比如,181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颁布的宪法、1848年意大利萨丁尼亚王亚尔培颁布的宪法、1889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和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等等就属于钦定宪法。四、宪法的分类(二)实质层面的分类1、根据制度属性分类第一,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四、宪法的分类(二)实质层面的分类2、根据内容分类第一,现实的宪法。第二,虚幻的宪法。四、宪法的分类第二章宪法的发展宪法的出现,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伴随着英国资产阶级公民而出现,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得到提升和洗礼,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成型的一种崭新的法律现象。宪法的发展,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反映。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化,宪法必然经历着制度变迁的过程。(一)英国宪法的产生英国宪法是现代宪法的发源地,被称为最早实现宪政的国家。但是英国是以不成文宪法的形式揭开人类社会立宪序幕的。一、现代宪法的产生(二)美国宪法的产生美国宪法是现代成文宪法的发源地,经历了从《独立宣言》(被马克思誉为现代世界第一部具有人权宣言性质的宪法性文献)到《邦联条例》再到美国联邦宪法的过程。1787年制定,1789年生效,由一个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自1791年以来已经有27条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三权分立、联邦制、代议民主等宪政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一、现代宪法的产生(三)法国宪法的产生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自1791年颁布第一部成文宪法始自1958年法国共出现了11部宪法。被称为现代宪法的试验场。一、现代宪法的产生(四)现代宪法产生的社会基础(条件)现代宪法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当然率先在西方社会出现同样不是法律制度变迁的偶然。宪法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第一,商品经济的发育和市场制度的生成是现代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一、现代宪法的产生(四)现代宪法产生的社会基础(条件)第二,民主政治的蕴育和有限政府的确立是现代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第三,法律文化的变革和权利观念的成熟以及科学的进步是现代宪法产生的精神基础。一、现代宪法的产生现代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贫富分化)、政治危机(合法性危机)以及精神危机(个人主义的危机)以及后发国家的独立运动(反殖民化)推动了现代宪法的发展。究其发展趋势而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二、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一)行政权的扩张和中央政府权力的集中成为现代宪法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个趋势率先在美国以新政的方式开始,进而成为现代宪法发展的普遍趋势。二、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二)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权利的保护。公民权利的范围不断扩大,从政治权利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以及代际权利(如环境权)方向不断扩展。同时宪法日益强调权利的保护和实现。二、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三)宪法的权威越来越受到制度的保障。自1803年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违宪审查制度以来,现代国家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建立制度以保障宪法权威的实现。主要方式有:普通法院审查制度、宪法委员会审查制度以及宪法法院审查制度。二、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四)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宪法成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制度安排,同时民族国家建的和平成为现代诸民族国家普遍予以承认的基本内容。二、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一)现代宪法在中国的产生鸦片战争宣告了中国社会传统制度安排的合法性危机。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后颁布资产阶级临时约法;军阀统治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使现代宪法的精神始终无法实现;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宪法的成熟提供了社会基础,虽然也曾走过弯路。三、现代宪法在中国的产生(二)现代宪法在中国产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要不要接受西方宪法所蕴涵的一般价值;(民主、人权和法治)第二,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宪法与资本主义宪法的区别;第三,如何估价党的治国理政与法治的关系。三、现代宪法在中国的产生(一)新中国颁布的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以及1982年宪法。不包括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共同纲领。四、现代宪法在中国的发展(二)1982年宪法的修改1982年宪法的颁布和修改使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要制度保证。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共31条宪法修正案。四、现代宪法在中国的发展1988年宪法修正案(2条)的重点内容:第一,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第二,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四、现代宪法在中国的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9条)的重点内容:第一,明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把富强、民主和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三,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第四,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现代宪法在中国的发展1999年宪法修正案(6条)的重点内容:第一,补充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第二,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强调实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四,承认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转变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第六,将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四、现代宪法在中国的发展2004年宪法修正案(14条)的重点内容:第一,把政治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二,强调国家尊重和维护人权;第三,增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第四,承认私有财产权,并规定了政府征用和依法补偿的原则;第五,强调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四、现代宪法在中国的发展第三章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原则,是现代宪法所蕴涵的精神的体现。宪法的原则,引领着现代宪法的制度安排和发展历程。一、人民主权原则第一,人民主权原则的提出西方:天赋人权——人赋人权——人民主权的过程。人民主权原则是解释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的,由西方率先提出,并进而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一个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第二,人民主权原则的意义首先,完成了现代国家合法性基础论证。其次,奠定了公共权力和平转移的精神。二、代议民主原则第一,代议民主原则的提出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争论。从西方社会开始,代议民主制成为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体现国家权力由人民最终控制,另一方面提供人民参与国家的途径。二、代议民主原则第二,代议民主原则的意义首先,代议民主原则提供了现代立宪政府的实现形式。其次,代议民主原则表明了现代立宪制度的权力有限性。三、权力制约原则第一,权力制约原则的提出洛克的权力制约思想:立法权、行政权与对外权的分立实现制约。孟德斯鸠的权力制约思想: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分立和制衡实现制约。托克维尔的权力制约思想:中央与地方分权实现制约。三、权力制约原则第二,权力制约原则的意义首先,权力制约原则提供了现代立宪政府权力有限性的实现形式。(内部机制)其次,权力制约原则提升了现代立宪政府的权力有效性。四、法治原则第一,法治原则的提出法治作为一个概念早在古希腊文明中就已经出现。柏拉图:一人之治与法律之治的问题。亚里斯多德:法治的含义是普遍的法为普遍的人遵守;守法之法必须是良法。现代宪法确立后,法治原则就成为宪法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四、法治原则第二,法治原则的意义首先,法治原则提供了政府权力有限性的外部机制。其次,法治原则提供了公共权力运作的有效形态。第四章宪法与宪政宪政,是现代宪法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的体现。宪法,是现代宪政赖以实现的制度基础。一、宪政的概念尽管近现代意义的宪政有多种涵义,但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两类:第一,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解释宪政。一、宪政的概念第二,从法治的角度界定宪政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二、宪政的基本内涵宪政应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即民主、法治和人权。其中,民主和法治都服务于相同的价值——保障人权,只是发挥功能的角度不同而已。1)宪政与民主政治2)宪政与法治3)宪政与人权三、宪政的特征第一,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第二,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第三,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四、宪法与宪政的关系首先,从逻辑上看,宪政以宪法为起点;其次从内容上看,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的宪政的内容,立宪的目的就是
本文标题:宪法学-潘伟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2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