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comparmentsyudrome)(简称OCS)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一、定义二、病因1.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严重的局部压迫: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长时间的压迫。2.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缺血后组织肿胀: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损伤、挫伤、挤压伤、烧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小腿剧烈运动,如长跑、行军。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好发部位•如小腿、前臂、手、足、大腿、臀部等。•上肢好发于前臂,掌、背侧间隙。•下肢好发于小腿,四个间隔,(5个:+独立的胫后肌间隙)•发生率最高小腿前室,其次深后室和外侧室,再次前臂掌室•高危人群:前臂骨折、胫腓骨骨折、手部或足部骨折或挤压伤的患者,同时还有石膏、夹板等外固定或绷带包扎的患者极易出现。三、病理缺血水肿缺血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二、病因1.骨筋膜室容积骤减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严重的局部压迫: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长时间的压迫。2.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缺血后组织肿胀: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损伤、挫伤、挤压伤、烧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小腿剧烈运动,如长跑、行军。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根据缺血的不同程度分为濒临缺血性肌挛缩(早期)缺血性肌挛缩坏疽严重缺血的早期,经积极处理,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可不发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濒临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由纤维组织修复,因瘢痕挛缩而形成特有的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如:爪形手、爪形足缺血性肌挛缩坏疽广泛、长时间完全缺血,大大量肌肉坏疽,无法修复,常需截肢。•神经:缺血30分钟——功能障碍缺血12—24小时——永久性功能障碍•肌肉:缺血2~4小时发生功能改变缺血4—12小时——不可逆功能散失缺血耐受性:神经肌肉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只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血中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四、临床表现疼痛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至晚期缺血严重可无疼痛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肢体远侧动脉搏动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依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随着缺血加重,发展为缺血性肌挛缩和坏疽,可出现5P征Painless疼痛转为无痛Pallor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Paresthesia感觉异常Paralysis肌肉瘫痪Pulselessness无脉五、诊断六、治疗本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七、护理问题疼痛——与肢体受伤或肿胀有关有挤压综合征的危险潜在患肢废用综合征潜在水、电解质紊乱潜在肾功衰自理能力受限——与治疗性体位有关焦虑等护理诊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肌肉组织坏死广泛且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心率不齐等反应,应密切观察观察疼痛性质疼痛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重要表现。肢体持续性烧灼状剧痛,进行性加重为早期特点,应重点观察注意皮肤温度、感觉、活动和末梢血运(肢体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如出现末梢温度降低、淤紫、麻木、痉挛逐渐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小便观察如出现尿闭、肌红蛋白尿时,应按照急性肾功衰处理护理观察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保持室温23——25,紫外线照射20——30分钟每天,并注意保护眼、皮肤。患肢护理给予患肢抬高。但对单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不可抬高患肢,因可使动脉压降低,促使小动脉关闭,加重组织缺血。应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可给予冷敷,尤其在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更为重要;严禁按摩。心理护理要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感;护理操作熟练、准确、动作轻柔,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保持及恢复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的重要措施,要求在术后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规律性的指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开始可进行患肢以外的全关节任意活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功能锻炼胫腓骨骨折:患肢抬高过膝,踝关节趾屈5——10度。前臂骨折:肘关节屈曲90度或伸直0度。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0度。踝关节骨折:趾屈5——10度。功能锻炼方法患肢肌肉等长收缩:50下/次,每日3次。负重锻炼:开始时15——20Kg,以后根据骨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力量。牵引锻炼:从5Kg开始逐渐加至25Kg。每周3次练习。前臂旋转练习:旋前动作应由前臂的旋前方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旋后动作应由旋后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每日量力而行。八、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健康教育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冬季晨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并注意患者保暖。夏季除通风并保持23——25度室温外,并应用紫外线照射20——30分,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术后患肢抬高、制动,密切观察切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和颜色。如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以免危及生命。饮食上多食用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持足够的营养饮食。戒烟、酒。烟中的尼古丁能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伤口愈合。九、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方法首先医务人员必须熟悉产生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原因,对肢体的创伤、尤其是闭合性创伤的患者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在骨折复位时要轻柔稳妥,切勿反复而粗暴地进行整复而加重软组织损伤。禁止抬高、按摩、热敷患肢,以免增加渗出及组织对无氧代谢产物的吸收。对施行外固定,如应用石膏、绷带、夹板、牵引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注意末稍血运的情况,应向其交待注意事项,24小时内复查。在应用止血带时最长时限不应超过1.5小时,反复应用必须间隔5-10分钟。对某些疾病所致意识丧失者应注意了解当时的姿势,肢体受压的时间及局部的表现,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的压迫而引起本征。谢谢聆听
本文标题: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2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