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申报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总结报告
申报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总结报告成果名称:医学检验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完成单位:广东医学院成果完成人:刘新光、吕世静、庄海旗、周克元、孟庆勇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1989年率先在广东省招收五年制本科生。1992年4月成立医学检验系,1996年成为广东省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首个硕士点。2003年12月成立检验学院。2006和2007年分别与武汉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目前我校已招收20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2369名,12届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生121名。医学检验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375人,硕士生45名,已成为广东省开办医学检验本科和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教育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培养基地。本成果是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开办20年的全面总结,成果具体开始时间是2003年2月,当时我校医学检验被列为广东省属重点建设高校专业调整试点专业,获得35万元建设经费。2004年6月本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第一个医学检验名牌专业,2006年获30万元建设经费。名牌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我们十分重视名牌专业五个指标(①师资队伍;②教学条件;③教学管理与改革;④水平与质量;⑤效益与特色)的建设与实践。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2007年12月我校医学检验专业被批准为全国高校首批三个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获得20万元建设经费。规范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建设项目构成了本成果良好的支撑项目。这些专业建设过程管理十分规范,有名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申报书、特色专业任务建设书、名牌专业专项资金申报书和每年的专业建设绩效评估报告。从省名牌专业到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我们的主要建设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有:1(1)转变了医学检验专业办学理念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高校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按照特色或名牌专业建设标准,在全面均衡建设各指标的基础上突出优势与特色,保证学生培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医院检验科也得到快速发展,循证检验医学的应用,实验室信息网络建立,全面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因此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检验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列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本科生以满足现代化医院检验科发展需求。广东是经济发展大省,但经济发展不太平衡,除珠三角地区外,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县级医院检验科本科生缺乏,检验科的发展和水平受限,需要尽快充实本科生以满足这些医院对医学检验本科人才的迫切需要。(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我们始终将医学检验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2004年检验学院成立了7个专业教研室。目前检验学院共有专业授课教师34人。6年来我们新进教师13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10名。在职培养4名博士,2名硕士。目前34名教师中45岁以下的30名教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4名(增加了7名),占总教师的32.4%,显示本专业师资队伍学历高;正高职称15人(9人是近6年晋升),占44.1%,他们多数在45岁左右,都已成长为专业负责人和各专业教研室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13名讲师多数在30岁左右,显示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我们正在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在职博士学位的培养工作。六年来硕士生导师由9名增为14名,新增的2名博士生导师分别与武汉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研究生。现已建立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规模适度,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我们是高校本部办医学检验,有些教师无检验科工作经历。为克服这一缺陷,一是有计划安排教师去附院检验科上班。二是每年带一批专业教师到实习医院检验科参观学习。专业教师既可了解医院检验科发展;又加强了与检验科带教教师和实习生的面对面交流。这些方式开阔了专业教师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医学检2验知识,发现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了教学改革的灵感和动力。这一做法可推广到与我校同类型的学校。我们加强了师德和名师建设工作,本专业拥有一批荣获国家、省和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凌光鑫教授(首任医学检验系主任,已退休)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陈群教授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4名教师(陈群、周克元、祝其锋和吕世静)获“南粤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称号和4名教师(刘新光、揭新明、庄海旗和李国明)获“南粤教坛新秀”称号。刘新光教授获湛江市“十大优秀青年”、湛江市青年科技之星、湛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湛江市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3名教师(陈群、刘新光、吕世静)获得广东医学院教学名师奖。全校2名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刘新光和吕世静教授)全在检验学院。(3)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机构完善1992年成立医学检验系。2003年底以医学检验专业单一专业成立检验学院进行二级教学管理,设院长、副院长、党总支书记、教学科研科和办公室,成立7个下属教研室,每个年级有一名专职政治辅导员,健全的组织机构保证了教学管理的规范性。2004年通过省名牌专业评估和2005年通过教育部的本科水平评估,我们的专业教学管理更加全面、规范,教学档案和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通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业教师授课和教学过程管理更加规范。加强与各校医学检验专业的交流,了解各高校办学经验。加强与实习医院检验科联系与交流,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和检验科的学科发展。由于管理规范,成绩突出,检验学院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和“迎评”先进集体。(4)教材建设成绩显著、与时俱进主编和参编全国规划教材是提高本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的声誉和将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在全国进行推广的重要途径,也是各校师资在全国同行中学术地位的体现。我们一直使用我校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最新版规划教材,一是保证了培养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能及时掌握本专业先进的理论与知识;二是通过让主编或参编的教师亲自讲授所编教材内容,更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荣誉感和学生的自豪感。32003年以来吕世静、刘新光、周克元和孟庆勇教授分别主编、副主编了全国规划教材11部。在参编教材方面,共有15名专业教师先后参编了33本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专家首次编写全国高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刘新光教授被选为编写指导小组成员。2006年刘新光主编《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和副主编《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在15本教材中我们有12名教师参加14本教材的编写。一所高校中一个专业能派得出教师参加本专业全套教材的编写在全国并不多见,显示我校医学检验各三级学科师资齐全,说明我校已成为主编和参编全国高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的重要力量。通过主编和参编教材,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对锻炼教师和提高师资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5)教学计划全面修订,体系合理2005年,我校参加了国家“十五”重点立项课题中的医学子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刘新光教授主持六个分项目中的“医学检验专业主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此为基础我们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两次全面修订。我们构建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课程群:公共基础课程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15门,详见视频);基础医学课程群(细胞生物学等13门);临床医学课程群(内科学等6门)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临床检验基础等13门)。我们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仪器分析教研室利用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分析中心一批大型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专为医学检验本科生开设了《仪器分析》和《检验仪器学》等特色课程。(6)教学条件1)理论教学条件优越,网络课程丰富多彩学校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建立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近年来学校开展了精品课程、双语课程、网络课程和在线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目前医学检验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生物化学》,课程负责人为刘新光教授),校级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各2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4校级双语课程2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校级在线网络课程2门(临床基础检验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2)单人一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条件良好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学环节。在省专业调整改革试点建设经费(35万元,学校1:1配套)、省名牌专业建设经费(30万元,学校1:1配套)和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费(20万元,学校1:2配套)以及学校东莞新校区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8个大实验室,约580万元)约665万元(国家与省的专业建设费的50%投入实验室建设)大力支持下,本专业所有教学实验室都装备了现代化的实验台、多媒体系统和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我们十分重视形态学教学,每个形态学实验室配套了一套多媒体显微系统,每个学生上实验课都拥有一台进口双目显微镜。在全校财力较紧张的情况下,仍加大了医学检验专业的投入,在扩招情况下我们继续坚持了单人一组实验、小班(临床医学等专业实验课人数的1/3至1/2)进行实验教学的模式,充分保证了学生的独立实践机会,确保了实验教学质量。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就实行这一实验教学模式,是本专业的传统,但教学成本是其他专业的2-3倍,需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据用人单位反映,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在形态学检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建设良好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同时,各教研室对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也积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了近10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了10多篇实验教学改革论文。开展科研型实验教学以及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开设《医学检验专业英语》和《文献综述写作》课程,举行医学检验技能与实验设计大赛。通过名牌专业建设经费、校团委设立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学校资助的教研课题经费、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经费等多种经费,我们为高年级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单人一组的教学模式得到全国多所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同行以及广东省名牌专业和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评估专家的高度赞誉。3)实习基地规格较高,毕业论文全程规范良好的实习基地是保证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一年里临床实习8~10周和检验科实习40~42周。目前建立的实习基地有33个,今年将增加105个,大部分是省内中心城市的三甲医院检验科。由于多年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高,目前在广州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综合性附属医院检验科都已成为我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基地。我们还开辟了澳门镜湖医院作为实习点。这些医院检验科拥有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检验仪器和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在检验科实习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就业所需的主要专业技能。在实习期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是本专业办学的特色之一。现已实行十五届。2004年开始,我们修订和规范了一套较完整的毕业论文实施与管理体系,如选题原则、查阅文献,审题程序、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签署指导老师意见、审阅人意见和答辩情况记录等,并制订了论文成绩的评定方法。在严格要求和管理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质量较高的毕业论文。规范的毕业论文全程管理制度和运行方案,不但被作为学校其他专业参考的范本,而且我们在全国医学检验专业校际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和推广。名牌专业评估专家和本科评估专家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和规范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7)人才培养基础宽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目前每个年级都配备一名专职政治辅导员和数名兼职班主任,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健全,很好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检验学院的院徽、院旗、网页制作都是由本专业学生完成。学生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和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学生还创办了检验学院的院刊《见证》。(8)积极与日合作办学,扩大开放办学思路1996年起我校与日
本文标题:申报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总结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4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