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滕建华2015年6月7日东北农业大学“四进”、“四信”专题讲座四进: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四信:对党科学理念的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以总书记为党中央的信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人振奋,鼓舞人心。这表明党对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论已经成熟和完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和实践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跨越2015年初,万象回春。在中央党校,面对参加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辩证地梳理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3大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个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战略目标的核心地位,其他三个“全面”均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方向、指道路、指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从根本上规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道路和重点内容,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一、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及发展历程二、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取得的成效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章复习思考题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建设”到“建成”,意义是什么?2、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是什么?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有哪些?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国内机遇和挑战有哪些?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6、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有哪些?7、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出应有的贡献词典中“康”这个词的解释是:富足、丰盛。《辞海》中“小康”一词的解释是: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在中国古代典籍《礼记·礼运》中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大同”和“天下为家”的“小康”两种社会模式。“小康”是比“大同”较低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这里的“小康”是指建立在小生产、小农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世袭社会,虽然有别于大同社会,但社会生活稳定,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小康生活”也寄托了普通老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何为“小康”社会一、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及发展历程作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层面上的“小康社会”则蕴含了更加丰富的现代意义和内容,它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连的一个全新概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借用“小康”这个概念来描绘中国现代化发展所要达到的社会状态。他说:我们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比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美元。”“小康社会”总体来说,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由此,“中国式的现代化”不但有了具体的量化标准,而且有了一个中国老百姓易于理解也感到亲切的传统词汇——“小康”。一、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及发展历程(一)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后来小平同志觉得1000美元有点高,降低为8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说法,小康水平也成为老百姓所期盼达到的生活目标。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建立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十二大之后,小平同志又开始思考第二个翻两番的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1984年10月6日,在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的代表时,邓小平用更简明的“两步走”来概括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第一步是实现翻两番,需要二十年,还有第二步,需要三十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后,他多次谈到第二个翻两番,有时候还很具体,即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1987年8月29日,即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时明确阐述了“三步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1987年邓小平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构想,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完整地描绘出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100年间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目标。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共十三大闭幕后,“三步走”发展战略通过舆论宣传家喻户晓。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1995年,我国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完成了人民生活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重申了十五大提出的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三步走”战略时间表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00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54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属于总体小康,即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的小康。为将小康社会建设推向前进,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飞跃。(三)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小康社会”目标发展完善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实际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经过10年建设,到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多美元增加到5000多美元。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从5各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奋斗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4321大家看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法都不是很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丰富了我们的建设,十六大我们是“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十七大我们是“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把社会建设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十八大又变成了“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非常高的一个位置,所以说我们已经比较全面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也就是说我们全面理解几个方面,从经济到民主一直到文化,一直到资源,我们再看五个建设,这五个建设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们可以说我们进入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一个与现代化紧密联系、内容丰富、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科学概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概念。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境界,步入新阶段。这一过程体现了党的发展战略“方向一致性、战略连续性、步骤阶段性”的重要特征。建设与建成主要有以下不同:建成是建设过程中的收官阶段;建成是在建设道路上即将到达预期目标的冲刺阶段;建成是在全面衡量建设过程和目前状况后对按计划实现目标的科学判断。321二、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取得的成效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后,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2000年不变价)(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4)恩格尔系数低于40%(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6)城镇化率超过50%(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8)大学入学率20%(9)每千人医生数2.8人(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2008年6月由国家统计局正式印发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国统字[2008]77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23项指标组成。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检测指标单位权重标准值(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一、经济发展291.人均GDP元12≥31400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2.5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4.城镇人口比重%5≥605.失业率(城镇)%4≤6R&D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的英文缩写。其含义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二、社会和谐156.基尼系数—2≤0.47.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2≤2.808.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2≤609.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6≥9010.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3100三、生活质量19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1500012.恩格尔系数%3≤40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5≥27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215.平均预期寿命岁3≥75四、民主法制1116.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5≥9017.社会安全指数%6≥100五、文化教育1418.文化产业增
本文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5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