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劝学》说课稿完美版
《劝学》说课稿老师,同学们,我是中文系的陈晨,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荀子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劝学》。(板书:劝学)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第一个方面:说教材首先,我说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劝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感受与共鸣”为主题展开。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读懂文章,体味文章的内涵,进而了解文章的意旨,了解传统文化。《劝学》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我们学习《劝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吸收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及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2)掌握背诵的技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荀子有关学习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就确立了本文的教学重点为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扩大、引申、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难点:《劝学》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学习议论文,在获取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的启示的同时,掌握好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也是学习的难点。所以我把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确立为教学的难点。第二个方面:说教学方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1.诵读法: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学生在诵读中能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2..串讲法:文言文的学习,词语句式还是教学的重点,用串讲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论证。3.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根据以点带面和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的原则,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比喻论证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探究拓展法。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出发,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个方面:说教学过程:教时安排用两课时教完。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理解内容。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研究写作特点。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来表达教学目的。第一步:布置课前预习,包括作家出生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化成就,作家作品的特点,文学地位及其出处,以及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等等,这样,方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第二步:解题。包括:(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解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第三步: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名家朗读录音中的动听的旋律,声情并茂的朗读,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沉醉在古代优美的文化熏陶中,激发他们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美的教育。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教学过程中来。第四步:学习第一段,在串讲的基础上,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中心论点在全文中的作用,并体会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引导学生能过掌握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并举一反三,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第五步:重点分析第二段。在串讲的基础上,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论述学习重要性。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比喻论证的好处,学会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与自己的写作中。引导学生理清论证过程。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翻译和背诵。第六步: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第七步: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第八步:总结全文,扩展延伸。总结全文:《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为了让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能够有更深刻的记忆,我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分类归纳文言知识,然后我用多媒体显示。扩展延伸: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为了写作,在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了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要学会运用比喻论证,并学以致用,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这八个步骤,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教学信息的传递由单项性,双向性向多向性转化。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第四个部分:说板书设计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而我这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论证过程。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让学生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五、教学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本文标题:《劝学》说课稿完美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6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