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学校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学校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为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我校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县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实施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能力为目标,以“岗位竞赛”为载体,以业务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抓手,以建立健全有效有序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为保障,全面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我校教育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二、目标任务1.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合格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名师”梯级攀登机制,搭建一个开放、高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2.培养选拔一批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适应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效果优异的各个层次的优秀教师,进而培养一支由名优教师组成的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3.引导和激励各层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懈追求、进取攀登的职业意识,建立和营造自我激励、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工作状态,体验和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感。4.促使全社会关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构建和谐的教师发展环境。三、实施原则1.实际需求原则。要与我校教育发展实际需求,把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学校特色发展需求、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2.多级培养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认真组织校级、乡(镇)级、县级培训,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省和国家级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多维平台和空间。3.整体提升原则。按照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注重引导激励和过程培养,发挥各梯级教师的作用。四、梯级定位和攀升机制(一)梯级定位1.校级合格教师。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教学基本功扎实。2.校级教坛新秀。能够胜任教师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在学生、学校和家长中反映良好。3.校级教学能手。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在本校同学科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在青年教师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4.校级骨干教师。教学理念新颖,工作中具有探索精神,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优良稳定的教育教学业绩,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学校学科教学的核心力量和引领者,在我县同学科教学中起骨干带头作用。5.校级名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在工作中具有创新精神,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阶段教学上确有专长,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高威望和知名度,做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成果或者贡献,是我县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引领者。(二)攀升机制-1-教师梯级攀升机制,是一个开放的梯级攀升系统。旨在激励各个梯级的教师向着更高梯级不断攀登,梯级攀升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教师依据各梯级定位、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逐级攀升,对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可跨级攀升。五、参赛评选条件(一)基本条件: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施教,廉洁从教,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2.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基本技能扎实,熟悉学科教育的一般规律和课程标准,有较强的学科教学和教育实践能力,完成当年不少于72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见习期新任教师上岗培训120学时以上。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取得教育技术能力等级证书。4.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能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用普通话授课,教学用语表述清晰有条理,板书工整、条理清晰。5.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二)专业条件:1.合格教师(1)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含)以上;(2)每年能干满工作量,教案规范、完整,教学质量高,教学成绩良好;(3)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及展示活动。2.教坛新秀(1)年龄30岁以下,从事本学科教学2年以上,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含)以上;(2)每年能干满工作量,教案规范、完整,教学质量高,教学成绩突出;(3)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及展示活动,获得过乡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4)教师节获得乡级先进个人或班主任。3.教学能手(1)年龄35岁以下,从事本学科教学3年以上,近3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2)要求取得中小学中级教师职称;(3)近三年每年能干满工作量,教案规范、完整,教学质量高,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4)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及展示活动,获得过乡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5)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且获得县级以上奖励。(6)教师节获得乡级及以上奖励的先进个人或班主任。4.骨干教师(1)年龄40岁以下,从事本学科教学5年以上,近3年考核均在合格以上;(2)取得中小学中级教师职称;(3)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及展示活动,并获得过乡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2-(4)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能指导本学科的教学;(5)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近5年参与过市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市级二等奖或省级三等奖以上;有2篇以上学科教学论文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或在CN刊物上发表过一篇以上的论文。5.名师(1)年龄50岁以下,从事本学科教学8年以上,近5年考核均在合格以上,且至少1年为优秀;(2)取得中小学中级教师职称;(3)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及展示活动,近五年获得过县级二等奖以上优质课、公开课或观摩课,或在全市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评比中获得三等奖以上;(4)熟练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能指导本学科的教学;(5)近5年来,在有CN正式刊号的教育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两篇以上论文或有专著1部(含1部)以上;或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且获得市级二等奖以上。近5年获得乡级以上政府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下列荣誉之一可优先推荐: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七、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由理论与技能、实践与考察、课题研究三个板块组成。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理论文化素养,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课题研究,着眼于提高培养对象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善于反思性地总结实践经验,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创新能力。八、梯级教师职责任务(一)校级合格教师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2.爱岗敬业、任劳任怨;3.每学年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或专业理论书籍,撰写有读书笔记;每学期在学校范围内至少交流一次读书心得,上一节公开课。(二)校级教坛新秀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2.严格要求自己,制订升级计划,努力进修提高,按时完成每一周期继续教育任务,建立健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3.每学年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或专业理论书籍,撰写5000字以上读书笔记;每学期在学校范围内至少交流1次读书心得,上2节公开课。4.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等竞赛评选活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三)校级教学能手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3-2.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3.每学年研读1-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撰写5000字以上读书笔记;每学期在乡镇范围内至少交流1次读书心得,上2次公开课;4.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等竞赛评选活动。5.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承担任务,充分发挥带头作用。6.承担指导教坛新秀任务。(四)校级骨干教师1.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拓宽专业知识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楷模。每年研读1-2本教育教学方面的论著,并撰写6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每学期在本校范围内至少交流一次读书心得,每学期至少做课3次。3.在学校范围内建设同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实体,制订发展规划,带领本校同学科团队共同发展,整体提升。4.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至少有1篇本学科教学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或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5.承担指导教学能手任务。6.积极参与全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承担县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和培训任务。(五)校级名师1.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在师德建设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完成学校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率不低于80%。2、积极开放课堂,在教育教学研讨或对外交流等活动中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示范、观摩和讲座等公开教学任务。积极参与各种教师培训,每年在学校范围内承担公开教学任务2次以上。3、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明确的教改和科研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每周期内至少有一项教科研课题获市级以上立项,至少有两篇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在CN刊物上发表。4、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承担培养、培训优秀青年教师的任务。要用三年时间具体指导2-3名青年教师,使他们快速成长,成为校级骨干教师。5.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炼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或成员的选拔,带一个团队,抓一项研究,出一批成果。九、管理与考核(一)实行任期管理。校级教坛新秀、校级教学能手、校级骨干教师,每二年一个任期,乡级名师每三年一个任期,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凡能认真履行职责义务,符合任职条件,经本人申报、学校考核、教导处审核备案后,可继续担任相应称号。(二)校级名师每三年一个考核周期。凡能认真履行职责义务,符合任职条件,经本人-4-申报、教研组考核、教导处审核备案后,可继续担任相应称号。(三)实行动态管理。各梯级教师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教导处批准,取消资格,收回证书,终止可享受的优惠待遇。1.师德师风存在问题,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者。2.不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者。3.不上公开课、不做学术报告、不交流读书心得者。4.请假时长超过2周、工作量不满者。5.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者。6.在评选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称号者。十、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以校长长为组长的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教师梯级发展培养机制,加强对实施该工程的领导与管理。(二)健立健全制度。1.学校要创造条件,对乡级教坛新秀教师及以上梯级的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2.建立健全选拔、培训、使用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任期考核。学校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三)采取激励措施。1.校级骨干教师及以上梯级的教师优先参加高层次培训和学习。2.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名师享受学校教研组长待遇。3.经费保障。县教体局设立中小学教师梯级发展培训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培训学习、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和名师津贴等。学校也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各梯级教师培训,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4.强化宣传。积极宣传不同梯次老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中的重要贡献、模范事迹,提高其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附件一、**小学教师梯级培养积分办法附件二、**小学优质课评价标准-5-附件一:**小学教师梯级培养积分办法为扎实做好我校教师梯级培养工作,结合我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评选办法积分办法。一、政治思想表现政
本文标题:学校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7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