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5篇
1/9读《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5篇读《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5篇【篇一】11月21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举行上线发布会。《”十一书”》选取了11位共产党人的感人素材,包括贺页朵的“宣誓书”、傅烈的“绝命书”、寻淮洲的“请战书”、王尔琢的“托孤书”、卢德铭的“行军书”、张朝燮的“两地.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左权的“决心书”、陈然的”明志书”,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十一书”》以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英烈人物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描绘了革命英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人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了巨大牺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不忘初心,党员干部要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伟大情怀,立足平凡岗位,既要打得赢“攻坚2/9战”,又要坐得住“冷板凳”,永远孜孜以求、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篇二】在本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见到了这样令人动容的十一封书信,它们或是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或是革命年代的铁汉柔情,或是谆谆教导的殷切期盼,但无一不潜藏着共产党人为了初心与使命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怀与崇高品德,至今仍然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就是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的《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也是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对“十一书”的阅读、理解、思考、沉淀,我对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以共产主义为旗,引领前进方向。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这样描述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20世纪初期,当中国大地陷入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危难境地时,这个“幽灵”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旗帜,带领全国人民抵御外敌、推翻“三座大山”,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正如夏明翰在“就义书”中的绝笔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有了共产主义这一存在优越性的“真”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拥有明确的前行方向与理论指导,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为了维护共产主义,像贺页朵一样的千千3/9万万党员战士坚定不移地“牺牲个人,言首秘密(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随时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更加应当树立远大的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将共产主义作为自身永不动摇的精神航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历史和章程中汲取理论养分与精神动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带领人民走对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以民族精神为魂,打造昂扬斗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以遇山开山、遇水劈水的姿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寻淮洲“北上抗日!消灭敌人!”的“请战书”,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的“无字书”,赵一曼的“示儿书”,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可以说,伟大的长征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都已共同汇成强大的精神洪流,滋养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勇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需要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党史教育,用党的奋斗历程与党的崇高价值观来凝聚人、感染人,确保民族精神长盛不衰;我们需要利用属地特有的红色资源在“三会4/9一课”与日常工作中落实“红色教育”,借助课堂教学、实地参观考察、信息网络媒体等手段,从而讲好红色文化故事,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成为民族精神的模范形象,在红色基因传承的过程中为广大同胞注入昂扬的斗志。以锐意进取为刃,锤炼担当作为。傅烈“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的“绝命书”,王尔琢“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发”的“托孤书”,左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的“决心书”,都展现了共产党人在危难时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锐意进取与担当作为。从中国危急存亡之际的力挽狂澜,到新中国成立的开天辟地,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再到如今迈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十九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这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都迫切需要我们提振精气神,展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锤炼担当作为,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在“第一个百年”即将到来之际,事业是考题,发展是得分,群众是裁判,时代呼唤守初心的共产党人,人民需要担使命的共产党人,我们只有视岗位为舞台、把权力当责任,撸起袖子加油干,担当作为勇争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己之力。【篇三】“六妹爱鉴:老实不客气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她恋爱,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不钟5/9情于她,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出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这是陈毅安写给妻子李志强的家书,也是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执着的革命追求和坚定的信仰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的历史见证。1931年3月的一天,李志强接到了丈夫陈毅安的来信,然而两张信纸上竟空无一字!这让李志强伤心欲绝。因为之前丈夫就曾对她讲过,“如果哪天你要是收到我的一封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就不要再等我了。”通过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第七集:陈毅安的“无字书”,敬意自内心生发,久久难以平静:有这样一种情感,一封无字书,一生未了情。李志强在收到陈毅安的无字信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志强都不愿相信爱人已经牺牲。1937年她专门给八路军的总部去了一封信,询问陈毅安到底怎么样了。彭德怀彭老总亲自给她回了一封信,陈毅安1930年就已经牺牲了。李志强在确定了陈毅安去世的消息,终身没有再嫁。1982年李志强去世后,如愿与陈毅安合葬在了一起。我想这样的感情是既是对丈夫陈毅安的坚定情谊,也是对丈夫革命追求的理解和支持。有这样一种信仰,虽九死一生,仍无怨无悔。1930年6月,陈毅安告别已有身孕的李志强,应彭德怀之约重返战场,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长沙战役中担任前敌总指挥。正是在这场战役中,陈毅安不幸牺牲,年仅25岁。1951年,毛泽东亲笔签发了首批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陈毅安烈士的6/9证书为第九号,由此他也被称作共和国第九烈士。我想,陈毅安和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是一样的,他们是为了信仰而生,为了人民而生。每一个革命烈士都是一座丰碑,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像航标灯一样,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篇四】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材《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十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由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人至深,使我深受教育。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年代,从工农运动的开展到红色武装的建立,从抵御外敌到解放全中国,先辈烈士所肩负的革命任务,无一不是从艰苦复杂的环境和血与火的考验中穿越步步荆棘而来,即便最后为革命献身,也都充满了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代代革命英烈前赴后继,我党才能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红色初心、薪火相传,党和人民历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考验,已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最重要契机。当前,改革发展征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难,必须坚定信念、保持定力,将各项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我们要继续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为指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7/9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先烈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应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五】说到中国的无字碑,中山陵的无字碑令人印象深刻,说的是孙中山先生推翻了2000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功高盖世,非文字可以表达。今天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第七集:陈毅安的“无字书”同样让人久久难忘。“无字书”的秘密背后,深藏着两颗相知相爱的心灵。陈毅安,为了革命事业,充满赴死如生的勇气,和“拎着脑袋干革命”的豪情;李志强,明知一别就可能是永别,却毅然决然,晓大理有大情,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两个人的爱情在革命的血与火中更加璀璨夺目。透过“无字书”,我们看到革命者投身革命事业的忠诚、勇敢和无畏。“无字书”其实是陈毅安和妻子李志强的“大秘密”,“如果哪天你要是收到我的一封无字书信,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人世,你就不要再等我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对于投身革命事业会随时可能牺牲自己,陈毅安是清楚的,因此,才有了和妻子不是“遗言”的“遗言”。8/9“无字书”的出现,见证了一份人间深挚悠远的爱情。明知牺牲随时会降临,依然坚定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这是一份“不想你走,却忍住眼泪推你走”的依恋和不舍,这份约定无疑是残酷的,对于年轻的李志强来说,接到“无字书”和接到“阵亡通知书”的心情我想是一样的,她怎么也无法相信,只有25岁正值青春年华的丈夫会在最好的年华离开了自己,她“不死心,觉得有可能是个秘信。”七年之后,“37年她专门给八路军的总部去了一封信,就询问陈毅安到底怎么样了。”确认牺牲的消息,她才真正相信丈夫再也回不来了,那么多年刻骨的思念,那么多年的盼头在那一刻消失了,此情此景,令人潸然泪下。没有无缘无故的深情,生里死里全都支持你,地上地下全都随你,这份生死相依,源于对干革命,对于马列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六妹爱鉴:老实不客气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她恋爱,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不钟情于她,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出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面对“移情别恋”的丈夫,李志强由彼此最初的“一见钟情”,到更加情深义重,虽则聚少离多,但“李志强渐渐理解了陈毅安执着的革命追求”,更加敬他爱他珍惜他,爱,就是“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929年3月,两人成婚。陈毅安和李志清的爱情感天动地,这不是一个家庭的爱情,是9/9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的爱情。这份同气连枝、志同道合的爱情,激励一代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离“小家”为“大家”,在革命战争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前仆后继、不断砥砺前行,今天的我们,当在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让初心和使命永远在神州大地闪耀光芒!(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标题:读《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有感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7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