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重难点
教材教学目标1上1数一数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1上2比一比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1上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1上4认识物体和图形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1上5分类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1上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1上数学乐园这部分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这些材料为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学习线索。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在这里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材料和线索都是生动有趣的,因此教材将课题名称定为“数学乐园”。1上711~20各数的认识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上8认识钟表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上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1上我们的校园1上10总复习教材主要内容是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教科书第112页上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其中左边的内容(20道题)是主要的,右边的内容(16道题)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推出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下1位置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1下220以内的退位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减法1下3图形的拼组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1下4100以内数的认识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1下摆一摆,想一想1.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2.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1下5认识人民币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1下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下7认识时间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1下小小商店教材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相关题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下8找规律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1下9统计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1下10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2上1长度单位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上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2上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2上3角的初步认识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上4表内乘法(一)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上5观察物体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2上6表内乘法(二)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2上看一看摆一摆本实践活动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前面、后面、侧面)去观察一辆大客车,体会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另一方面初步向学生渗透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二是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具体的“做”,使学生巩固对所学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用直尺画角,可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另外,在活动中根据拼摆出的不同图形,教材还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2上7统计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2上8数学广角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上9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2下1解决问题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下2表内除法(一)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下3图形与变换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2下剪一剪这部分教材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重难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37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