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大学语文》第二次课PPT课件
第二次课读者世界作品作者专题一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一、艺术家如果给艺术家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艺术家泛指一切用艺术符号创造或传达艺术经验的精神劳动者。如何使个体生命获得永恒?二、艺术使艺术家的生命获得永恒三、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四、艺术家是孤独的,但他可以在孤寂中创造一个世界“我们可以断言,一个幸福的人从来不会去幻想,只有那些愿望难以满足的人才会去幻想。”…………“幻想的动力是尚未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对令人不满足的现实的补偿。”——弗洛伊德专题二艺术家的创作动机——神秘的开端“让我写小说观简直是要我的命,但有的小说家确实可以条理清楚地把自己的小说观念写出来,我没有这方面的才能。真要是逼我写小说创作谈也只好胡言乱语,说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我自己也不知道就里的话。我曾经说过小说是‘胡扯蛋’,写小说也就是作家下蛋。你要问一个母鸡为什么回下出一个蛋来,这个蛋在肚子里产生了怎样的化学、物理反应,它喝了什么样的水,吃过什么样的糠和高粱米,这对母鸡来说太痛苦了。”——莫言“可能是一个画面,一个惊心动魄的细节,甚至是人脸上一次微妙的表情或者是非常漂亮的句子。”在艺术家的感觉中,是哪些刺激物触动了他的心灵从而激发起他的创作愿望是无法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测定的。艺术创作是个体化的精神劳动,其整个创作过程都具有自我封闭的特点。这种内在的心灵活动只能被创造者所知觉和体验,不仅外人无法察觉,就是当事人本身也说不清楚,就像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向前牵引着。正是因为这种创作中的神秘现象,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关于创作动机的种种猜测。荷马在《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大史诗开头呼唤诗神的启示。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招灾的愤怒,它给阿开亚人带来了无穷尽的痛楚,把众多豪杰强健的体魄打入了哀地斯的冥府……——《伊利亚特》告诉我,缪斯,那位精明能干者的经历,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高堡后,飘零浪迹。……——《奥德塞》为什么荷马在两大史诗的开头要让“缪斯”歌唱希腊和特洛伊十年战争中最后51天中发生的事,让“缪斯”告诉他“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塞在战后海上十年的历险和归家后夫妻团圆的故事?“灵感说”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伊安篇——论诗的灵感》选读苏:这缘故我懂得,伊安,让我来告诉你。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象我巳经说过的。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象欧里庇得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赫剌克勒斯石”。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它们也象磁石一样,能吸引其他铁环。有时你看到许多个铁环互相吸引着,挂成一条长锁链,这些全从一块磁石得到悬在一起的力量。诗神就象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递传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科里班特巫师们在舞蹈时,心理都受一种迷狂支配;抒情诗人们在做诗时也是如此。他们一旦受到音乐和韵节力量的支配,就感到酒神的狂欢,由于这种灵感的影响,他们正如酒神的女信徒们受酒神凭附,可以从河水中汲取乳蜜,这是她们在神智清醒时所不能做的事。抒情诗人的心灵也正象这样,他们自己也说他们象酿蜜,飞到诗神的园里,从流蜜的泉源吸取精英,来酿成他们的诗歌。他们这番话是不错的,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诗人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题材,说出那样多的优美辞句,象你自己说荷马那样,并非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遣。因为诗人制作都是凭神力而不是凭技艺,他们各随所长,专做某一类诗,例如激昂的酒神歌,颂神诗,合唱歌,史诗,或抑扬格诗,长于某一种体裁的不一定长于它种体裁。假如诗人可以凭技艺的规矩去制作,这种情形就不会有,他就会遇到任何题目都一样能做。神对于诗人们象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一样,夺去他们的平常理智,用他们作代言人,正因为要使听众知道,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在无知无觉中说出那些珍贵的辞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向人说话。卡尔喀斯人廷尼科斯是一个著例,可以证明我的话。他平生只写了一首著名的《谢神歌》,那是人人歌唱的,此外就不曾写过什么值得记忆的作品。这首《谢神歌》倒真是一首最美的抒情诗,不愧为“诗神的作品”,象他自己称呼它的。神好象用这个实例来告诉我们,让我们不用怀疑,这类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最平庸的诗人也有时唱出最美妙的诗歌,神不是有意借此教训这个道理吗?伊安,我的话对不对?伊:对,苏格拉底,我觉得你对。你的话说服了我,我现在好象明白了大诗人们都是受到灵感的神的代言人。苏:而你们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伊:这也不错。苏:那么,你们是代言人的代言人?伊:的确。苏:请你坦白答复一个问题:每逢你朗诵一些有名的段落——例如俄底修斯闯进他的宫庭,他的妻子的求婚者们认识了他,他把箭放下脚旁;或是阿喀琉斯猛追赫克托;或是安德洛马刻,赫卡柏,普里阿摩斯诺人的悲痛之类——当你朗诵那些段落而大受喝采的时侯,你是否神智清醒呢?你是否失去自主,陷入迷狂,好象身临诗所说的境界,伊塔刻,特洛亚,或是旁的地方?伊:你说的顶对,苏格拉底,我在朗诵哀怜事迹时,就满眼是泪,在朗诵恐怖事迹时,就毛骨悚然,心也跳动。苏:请问你,伊安,一个人身临祭典或欢宴场所,穿着美服,戴着金冠,并没有人要掠夺他的这些好东西,或是要伤害他,而他对着两万多待他友好的听众哭泣,或是浑身都表现恐惧,他的神智是否清醒呢?伊:我该说他的神智不清醒,苏格拉底。苏:你对多数听众也产生这样效果,你明白么?伊:我明白,因为我从台上望他们,望见在我朗诵时,他们的面孔上都表现哀怜,惊奇,严厉种种不同的神情。我不能不注意他们,因为在受报酬的时候,我如果不曾惹他们哭,自己就不能笑,如果惹了他们笑,自己就只得哭。苏:听众是最后的一环,象我刚才所说的,这些环都从一块原始磁石得到力量;你们诵诗人和演戏人是些中间环,而诗人是最初的一环,你知道不?通过这些环,神驱遣人心朝神意要他们走的那个方向走,使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悬在一起。此外还有一长串舞蹈者,和大小乐师们斜悬在由诗神吸引的那些环上。每个诗人都各依他的特性,悬在他所特属的诗神身上,由那诗神凭附着——凭附和悬挂原来是一件事的两种说法。诗人是最初环,旁人都悬在这上面,有人从俄耳蒲斯或缪塞乌斯得到灵感,但是多数人是由荷马凭附着,感发着,伊安,你就是其中之一。听人说到其它诗人的作品,你就打瞌睡,没有话可说,但是听人说到荷马的作品,你马上就醒过来,意思源源而来,有许多话可说。这就是因为你解说荷马,不是凭技艺知识,而是凭灵感或神灵凭附;正如巫师们听到凭附自己的那种神所特别享用的乐调,就觉得很亲切,歌和舞也就自然随之而来了,遇见其它乐调,却好象听而不问。你也是如此,伊安,一听到荷马,话就多的很,听到其它诗人,就无话可说。原因在你宣扬荷马,不是凭技艺而是凭神的灵感。这就是我对你的问题的答复。灵感的源泉柏拉图对灵感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凭附”。“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是神把灵感输送给诗人。为什么诗神只会凭附在某些人身上,而不附着于其他人身上?依照柏拉图的看法,灵魂是一种“自动的,纯真的,不朽的”东西,它常住在天上神的世界。由于灵魂完善程度不一样,所以,偶尔一些灵魂会飘落尘世,附着肉体。他说:“灵魂是完善的羽毛丰满的,他就能努力追随神而近于神的,如果它失去羽翼,就要下落,于是附上一个尘世的肉体。那种在上界时见到真理最多的,附到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注定成为一个爱智慧、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灵感”的表现是什么?柏拉图对“灵感迷狂”的解释也是在《斐德若篇》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世间有四种迷狂:一是预言的迷狂,如巫师宣示神谕;二是教仪的迷狂,如免灾避难的祈祷者在仪式中陷入迷狂,找到免除灾祸疾疫的秘诀;三是诗兴的迷狂;四是爱情的迷狂。关于诗兴的迷狂,柏拉图说道:“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它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流露于各种诗歌,颂赞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垂为后世的教训。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他的神志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黯然无光了。”这里的“诗兴的迷狂”就是“灵感”的表现。这样的人“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在柏拉图看来,只有诗神凭附到诗人的心灵,感发引导他兴高采烈神飞色舞时才能产生好诗。这里柏拉图说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时确实会有高度兴奋、气象万千的情境,甚至会有失去常态陷入迷狂的情形。“艺术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现代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人类心理结构和人格系统图示(冰山理论)前意识意识(现实原则)(道德原则)(自我)(超我)无意识(快乐原则)(本我)(一)人类心理结构理论1、意识2、前意识“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无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无意识,使无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无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的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无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前意识”遵循“现实原则”。“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相反,是生命的自我维持原则。它承认社会标准和社会规范,承认调节快乐的必要性,而对“快乐原则”实施控制和压制。超越“快乐原则”就意味着对无意识领域中的性冲动进行必要的限制,不容许它们为所欲为。于是,“快乐原则”就会通过迂回的途径转移释放出来,或者向文学、艺术、宗教升华。3、“无意识”“无意识”又叫做“潜意识”、“下意识”。它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趋力,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也包括人在童年时期、成长过程中创伤性的记忆它被称为“力比多”。由于无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它并没有被消灭。它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因此,无意识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起着决定作用,是人的心灵的核心。“无意识”遵循“快乐原则”,这是生命的基本原则。它仅仅是追求快乐,渴望在一瞬间满足本能冲动,漠视社会所设定的道德和性别界限,以缓解当下痛苦为目的。小结三者的关系简单来说,“前意识”是“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缓冲区,人的心理的全部就是“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与调整。(二)人格系统理论后来,弗洛伊德将早期的心理结构表述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1、“本我”(id)“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无意识”。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道按照“快乐原则”行事。2、“自我”(superego)“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代表着理性、常识、正确的判断。它充当着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它对欲望、本能和性欲进行克制,以迂回的途径提升原始冲动。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使生命避免在本能的泛滥中走向灭顶之灾。自我主管人们维持正常守法的生活。如一个人肚子饿了,他不能胡乱往嘴里送东西吃,他必须辨认外部世界提供的东西是否能吃,直到找到可食用的东西再往嘴里送。3、“超我”(ego)“超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第二次课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0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