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董光春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相互作用》主题单元设计主题单元标题相互作用作者姓名董光春所属单位泰安长城中学联系地址泰安长城中学联系电话15588586112电子邮箱Dong1guang2chun3@163.com邮政编码2710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所需时间15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学习完前两章运动的知识后,这一章开始向学生介绍力的知识。本章讲授基本知识,是学习整个力学的基础。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广度比初中要上一个台阶,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这个台阶不能太大。另外,受知识结构本身的制约,本章的教学不能一次到位。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要逐步深化,这是个渐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求要逐步达到,应该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在本章的教学中,采用现实生活中同学常接触的例子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模块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有典型性,要通过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本章的活动安排也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听、说让学生在体验、参与、探究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最终让学生在乐学中,获得知识,升华思想,让学生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思想,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向受到熏陶。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等基本物理概念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条件并分析弹力的方向。3.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5.会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6.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普遍规则7.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法求共点力的合力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一个力代替两个力的过程,掌握“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2.经历应用探究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3.通过实验,尝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掌握规律,体会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和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物理概念来感受物理概念的严密性,思维的逻辑性,体会物理科学的严密性,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精神。2.在探究求合力的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精神。3.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对应课标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问题。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如何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去理解力的本质?2.怎样从现实生活入手理解弹力及其方向?3.怎样正确把握摩擦力?4.怎样正确应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题划分专题一:相互作用重力专题二:弹力专题三:摩擦力专题四:力的合成与分解专题一专题一:相互作用重力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节内容编排在《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中,这部分知识,特别是力这一基本概念,是本章的一个基础性的重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习本节的后续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本节从力的概念入手来研究物体受到的重力,力的概念很抽象,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教材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以现实生活的例子作为依托,列举了生活中学生能够感知的例子,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和力的表示法,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定义的。可见,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预期的学习成果是:学生自己总结力的本质和重力的产生原因及重心。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法来表示一个力,会画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会求重力的大小并能确定重力的方向。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会用县挂法确定不规则薄板重心的位置,会求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本专题问题设计1.理解力的本质是什么?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怎样表示一个力?3.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及物体重心的含义?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常规资源弹簧秤;质地均匀不规则的薄板,细绳;大圆环;三角板;重锤线教学支撑环境具有多媒体操作平台的教室其他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并正确理解力的概念1.导入情景、提出问题①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要求:同桌双手相互推掌,一人处于被动,双方感受力的存在,如果用力还可以把人推开。问题:力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②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2.学生发表见解3.再创情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方木块,海绵。实验:手推方木块使之运动,手用力推海绵。请学生总结:(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4.逐字分析,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思考:(1)力能够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吗?(2)如何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结论:一个力总能找到它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活动二:科学想象并体会,探索研究上述问题提问:(1)用什么工具测量力的大小?(2)力的单位是什么?(3)力是标量?还是矢量?(4)如何来表示一个力呢?(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5)力的图示是根据力的三要素来表示的,力的三要素是指哪三要素?1.鼓励学生大胆地动手、科学地想象并体会,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给以适当提示。2.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三:搜索重力知识,研究重力的三要素,引出并正确理解重心的概念1.导入情景、提出问题情景:让一物体自由下落。问题:物体下落是什么力的作用呢?2.搜索已有知识,引出新的知识问题:(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能否用实例说明一下?(3)重力的大小如何计算?(4)重力的作用点是什么?如何定义的?(等效替代)分组讨论,并由代表回答。3.再创情境,探索研究物体的重心位置探究性问题:(1)物体的重心如何来确定呢?(2)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物体上吗?为什么?(讨论)(3)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关系?讨论并举例。探究性活动:用悬挂法测定薄板的重心位置。(测三角板、书本的重心)教学评价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生活中的运动举例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1、参与程度、积极程度2、举例恰当程度3、课前材料的准备情况2、力力的图示重力重心评价方法:测验评价指标:①答题时间②每题答对率③及格人数(60---74分)④良好人数(75---84分以上)⑤优秀人数(85分以上)⑥平均分3、学习活动过程评价方法:量规①参与程度、积极程度②思维逻辑、严密性③表达展示④协作精神专题二专题二:弹力所需课时1课时+1节实验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弹力”作为力学中三种力之一,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好“弹力”可以为今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过弹力,知道平常说的压力、托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本质上都是弹力,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弹力的相关知识,进入高中又知道力是矢量这一关键性的知识点,只不过理性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要想理解弹力这一抽象概念还有一定困难。本专题从展示宏观的弹簧被拉伸和压缩的实例形变引入,让学生体会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但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也是弹力学生就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桌面的形变,所以通过放大有机玻璃和桌面的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产生形变的事实。随后对于几种常见弹力的分析,总结出弹力的方向。预期的学习成果:小组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弹簧弹力大小的规律并填写《研究性学习记录表》。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2)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4)通过体验微小形变的存在,培养学生“用‘放大’的实验方法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思想”。(5)了解弹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本专题问题设计(1)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力,?(2)弹力是如何产生的?(3)弹力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4)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胡克定律)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微机、屏幕、MicrosoftPowerPoint软件、视频。常规资源弹簧、竹棍、小车、砝码、海绵、平面镜、激光器、瓶塞上插有细管的大玻璃瓶(最好用横截面是椭圆形的瓶)、玩具弹簧秤教学支撑环境具有多媒体操作平台的教室,网络教室其他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1.用身边现有的物品进行演示.请同学们积极思考,演示一:取一把刻度尺,支住它两头,在其上放一重物,刻度尺被压弯.演示二:取一根橡皮筋,下挂一串钥匙,橡皮筋被拉长.演示三:取一根细竹棍,把它压弯后可以把跟它接触的物体弹出去.问题:刻度尺、橡皮筋、细竹棍在各自的物理情景中有什么共同特点?2.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3.在刚才同学们所举的例子中,我们能看到物体明显的形变.把书放到桌子上,用手按压空玻璃瓶,书桌和空玻璃瓶能产生形变吗?4.演示课本上微小形变的实验。总结:1.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2.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的物体形变极其微小.活动二:巧妙设问理解弹力。1.用CAI课件再创情境,深度理解形变(1)拉满的弓把箭射出去.(2)压弯的撑竿把运动员弹出去.(3)跳水运动员被压弯的跳板弹起.问题:①上述三个情景说明了什么?②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什么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呢?③弹力是怎么定义的?2.学生分组对前面的演示实验及CAI课件中的物理情景进行讨论3.分析总结.活动三:探索弹力及其方向1.展示下面三种情况下的弹力:①一本书放在桌面上,问题:书与桌面之间是否有弹力产生?②在一根绳下挂一物体,分析物体与绳之间是否产生弹力作用?③用手压或拉伸弹簧,感受弹簧的弹力作用2.小组成员讨论下列问题①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呢?②弹力的方向?③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举例说明3.展示成果,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分享交流。4.总结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根据学生研究情况总结弹力的方向第二课时提出问题: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活动四:1.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问题:①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②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呢?猜想:根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体验,对上述关系进行猜想?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2.实验探究:(由于猜想不一定正确)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探究。3.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有些组使用的弹簧是不一样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教学评价可评价的学习要素1.生活中的形变举例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1、参与程度、积极程度2、举例恰当程度3、课前材料的准备情况2.弹力弹力的方向弹力的大小评价
本文标题:董光春物理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3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