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八章-生物流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
第八章生物流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到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高尔顿(A.Galton),1869“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霍尔(Hall)人格至少部分是生物遗传差异的结果,不能把人格与生物因素分开。影响身高的因素遗传爸矮矮一个,妈矮矮一群姚明:2.26米父亲2.08米母亲1.88米主要内容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气质进化论人格心理学生物学流派的贡献与批判相关研究第一节艾森克的人格理论HansJ.Eysenck1916-1997德国,父亲是偶像级的歌唱家、演员,母亲是哑剧明星。幼时参加表演,后父母离婚,在柏林与祖母生活伦敦大学博士学位,二战后留校工作1952年发表论文指责精神分析法1955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其中心领域为人格的实验研究。一生有好斗风格:“知识界的斗士”认为智力差异大部分来自遗传,因此受到反种族主义者的批判1980年出版著作,认为吸烟导致的问题并不严重,受舆论的批评一生勤于著述,主要著作有:《人格的维度》(1947)、《人格的科学研究》(1952)、《人的人格结构》(1953)、《政治心理学》(1954)、《焦虑与歇斯底里的动力学》(1957)、《变态心理学手册》(1960,1973第3版)、《弗洛伊德学说的实验研究》(与H.R.魏尔逊合著)(1973)、《人格测量》(1976)、《性心理学》(1979)、《智力的模式》(1982)等。一、人格结构运用因素分析法和等级排列法,发现了人格的基本结构。一个观察的例子某人一下午在和朋友说笑一星期内许多下午如此(形成习惯)特定反应水平习惯化反应水平特质水平好交际的人倾向于冲动、主动、活跃和兴奋(外向型)超级特质水平花大量的时间,与不同的人交往(好交际、活泼)超级特质一共有多少?最初的研究发现两个:内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彼此独立后来的研究发现了第三个超级特质:精神质二、艾森克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就是测定人格维度的自陈量表。该量表包括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量表),N(情绪稳定性量表),P(精神质量表),L(效度量表)。前三者为人格的三个维度,它们是彼此独立的。此问卷可应用于临床,也可用于正常人,反映受试者在人格各主要维度上的倾向。三、人格的生物学基础:三个证据(一)外向-内向性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一项研究标明,被试在持续45年的时间里显示出外向-内向性水平的持续性(Conley,1984,1985)(二)跨文化研究的结果一项在许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开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人格中同样的三个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Barrett&Eysenck,1984;Lynn&Martin,1995)“如果不是生物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跨文化的一致性”(三)几项研究都显示,对于人格三个维度中的每一维度,遗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艾森克认为,人格发展中三分之二的变异都可以诉诸生物因素。第二节气质气质:生来就具有的形成某些特定行为类型的广泛的倾向性。婴儿的气质类型:四种类型易养型(40%),这些婴儿,饮食和睡眠习惯很有规律,很容易适应新的时间表、食物和人,情绪反应温和、较积极,醒后常笑,显得很愉快。缓慢型(15%),这些婴儿在第一次遭遇到一种新的经验时总要退缩,适应较慢,看起来总带点消极的心境,同时表现出低的活动水平。难养型(10%),这些婴儿在睡眠和饮食习惯方面相当不规律,很慢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情绪反应强烈,心境相当消极,容易表现出不寻常的紧张反应,如大声哭叫,暴躁。混合型(35%),是以上三型各种特点的混合表现。一、EAS气质模型对于成人来说,存在多少种不同的气质?三种一般倾向(Buss&Plomin,1984,1986)情绪性(emotionality)活动性(activity)交际性(sociability)EAS问卷气质从哪里来?大部分是遗传的气质如何转变为成人的具体人格特质?一个孩子的气质倾向的一般水平指明了其人格发展的一个特定方向,但这一发展过程还要受孩子成长环境的影响。例如:神经质水平高,更可能具有攻击性。但父母如果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情况就不同。根据EAS模型,成人的人格由遗传来的气质和环境共同决定。二、抑制和非抑制儿童儿童在2、3岁时的某种人格特质,在20岁时依然稳定。这种特质是对陌生环境表现出的抑制型风格(Kagan&Moss,1962)大约10%的美国白人儿童属于抑制型:自我控制、温和有礼,进入新房间或碰到陌生人时紧紧抱住爸妈。抑制型(胆小):怕生,退缩,爱脸红,自我保护,敏感,文静,小声说话,听话,富于同情心,不爱打架骂人。非抑制型(胆大):不怕生,进取,爱自我表现,活泼好动,容易违反纪律,不敏感,缺乏同情心,爱打架,大声吵闹。•我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分布研究表明,两岁儿童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呈负偏态。其中,抑制型儿童的比例略高,大约占全部被试的20%;非抑制型儿童的比例较少,约占总样本的10%。抑制型和非抑制型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许多差异:体格眼睛颜色(蓝眼睛更可能是抑制型)面对陌生刺激时心率是否加快、瞳孔是否变大烦躁;睡眠中断抑制型儿童未必一定成长为一个害羞的成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决定作用。第三节进化论心理学对消极的社会评价的反应与我们祖先的反应是相同的。焦虑体验具有遗传性如果理解了人的进化功能,许多与生俱来的特性就变得有意义了。一、自然选择与心理机制进化论: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例如:对陌生人的恐惧,是为了防止被其他部落的人伤害而形成的;愤怒则有助于维护自己的权威和战胜敌人;归属和协作是生存的需要二、社会排斥与焦虑进化论心理学认为,焦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保留这一特点?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遭到社会排斥或者社会拒绝(消极评价)原始社会中的个体必须要融入集体中,单独的个体容易受伤害,从而无法生存下来。所以,焦虑是有益的。各种文化中都存在焦虑,尽管表达形式不同。第四节生物学流派的贡献与批判贡献在人格研究与生物学原理之间架起桥梁帮助行为主义者查明更多影响行为的变量实证研究较多,学者型心理学家较多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批判假设难以验证:如焦虑对于进化的意义气质的理论和研究没有统一模式:三种?四种?五种?九种?对于心理治疗有较多的消极意义:人是不可改变的
本文标题:第八章-生物流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5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