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新疆中考《新疆地方史》
2019年新疆中考《新疆地方史》14个考点第1页共3页2020年新疆中考《新疆地方史》一、秦汉时期(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考点1:张骞通西域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历时13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目的:进一步联系乌孙,“断匈奴右臂”。结果: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考点2: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阶段单元内容标准能力要求教材内容识记理解运用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班超经营西域√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唐太宗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唐太宗被各族尊奉为“天可汗”√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玄奘西行√辽宋夏金元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明清时期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2019年新疆中考《新疆地方史》14个考点第2页共3页2.汉代西域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原→西域: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西域→中原: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多种乐器、歌舞等3.作用(意义或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4.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大力开辟。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南卡,丝绸再转运到欧洲。考点3: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府: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郑吉任第一任都护。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遺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考点4:班超经营西域班超出使西域: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了西域各国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末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到71岁时オ回到中原,不久去世。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二、隋唐时期(七年级下)考点5:唐太宗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考点6:唐太宗被各族尊奉为“天可汗”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组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的君主。考点7: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考点8: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考点9:玄奘西行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年间初,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面对艰险磨难,经4年到达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佛学大师。10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2019年新疆中考《新疆地方史》14个考点第3页共3页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辽宋夏金元时期考点10: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清朝前期考点11:平定准噶尔叛乱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清代把这一地区称为“回部”。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考点1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们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只擒拿大、小和卓,各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会株连。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考点13:设置伊犁将军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治所在惠远城),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考点14: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朝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五、清朝末期考点15:左宗棠收复新疆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近代史上俄国签订有关新疆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除侵吞东北领土外,还提出西部划界问题,为沙俄侵吞中国西北边疆埋下祸根。《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根据这个条约及以后的三个勘界议定书。沙俄割去了我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中俄《伊犁条约》:1880年,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1881年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又称《改定条约》)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沙俄占领中国西北7万平方千米土地。
本文标题:2020年新疆中考《新疆地方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6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