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模板---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数学思考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课程内容学习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三)常见的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图形与几何:(二)测量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分米和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综合与实践: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4.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二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三是认识线段;四是解决问题。长度单位统一单位长度认识厘米认识米认识线段解决问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认识线段画线段例1例2例3例4例5例6例7例8●本单元的知识点: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0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1刻度画起,画到5厘米的地方。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②线段有两个端点。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四、分课巩固训练点1.填一填,你能行!(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2)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3)1米=()厘米(4)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5),铅笔长()厘米。(6)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小明身高120()。黑板长4()。操场跑道400()。手指宽1()。(7)下图中()和()是线段。(8)在()里填上“>”、“<”或“=”。3米()3厘米30厘米()29厘米1米()100厘米3米()2米75厘米(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25米-8米=()米40厘米+26厘米=()厘米30米+15米=()米60厘米-16厘米=()厘米90厘米+10厘米=()厘米=()米(10)2.判一判,你最棒!(1)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2)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3)爸爸的身高有178米。()(4)5厘米比2米长。()(5)一本书厚3米。()3.做一做。(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3)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4.动脑筋。(1)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2厘米,这根绳子全长()厘米。(2)用一把25厘米长的直尺量1米长的纸条,需要量()次。(3)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米。(4)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①2个点可以画()条线段。··②3个点可以画()条线段。···5.解决问题。(1)爸爸今年42岁,小红今年比爸爸小24岁,20年以后爸爸比小红大多少岁?(2)红红拿12元钱买乒乓球和小皮球,如果两种球都要买到最多买几个球?最少买几个球?五、相应的教学注意点和策略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每个1元每个3元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本文标题:模板---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6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