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PowerPointTemplate国际货币体系CompanyLogoContents金本位制1布雷顿森林体系2牙买加体系3CompanyLogoHotTip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原则1、各国货币当局普遍地规定本国货币的黄金价值2、各国允许金币和纸币按照官价自由地向货币当局兑换黄金3、本国货币的供给完全与黄金的流量相一致4、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铸币平价(mintparity):两个国家货币之比.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全盛时期.CompanyLogoDiagram1、休谟的“物价与黄金流动机制”二、金本位制的运行机制2、国际金本位制内外均衡实现机制的局限性CompanyLogo1、休谟的“物价与黄金流动机制”♥国际收支逆差→黄金流出→货币供给下降→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给上升→价格水平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平衡CompanyLogo2、国际金本位制内外均衡实现的局限性各国政府遵守特定“游戏规则”;当商品价格不具有完全弹性时,这一机制常常会破坏内部均衡;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有其物质基础,即世界黄金产量符合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量的需求。CompanyLogo三、国际金本位制下的金融革命(一)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创造(二)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一国黄金输出点等于金平价加上买卖黄金的手续费和运费,它是该国通货汇率的最低点。黄金输入点为金平价减去买卖黄金的手续费加运费。设1英镑的含金量为2盎司黄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1盎司黄金,则美元对英镑的铸币平价为1美元=0.5英镑,买卖1盎司黄金的手续费加上运费为0.01英镑。这时英国的黄金输出点为1美元=0.51英镑,这是英镑对美元的最低汇率;其黄金输入点为1美元=0.49英镑,这是英镑以美元的最高汇率。CompanyLogo1、画图说明黄金输出入点$P$D0S0$=£0.5D1$=£0.51$=£0.49黄金输出点S1黄金输入点CompanyLogo2、黄金输出入点的经济含义黄金输出入点说明一国通货对外汇率的最高和最低点。黄金输出入点说明用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手段当国际收支失衡额度较小,汇率的升降在黄金输出入点内时,国际收支失衡通过买卖外汇调整;当国际收支失衡额度过大,汇率的升降有超过黄金输出入点之势,通过黄金的流入或流出调节国际收支。CompanyLogo三、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金融革命后,利率成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之一。逆差—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给减少—国内利率提高—阻止本国资本流出及吸引外资注入—外汇需求减少且外汇供给增加—改善国际收支此外,逆差国利率提高会促使顺差国居民愿意接受逆差国通货进行支付,并把这种收入作为债权存在逆差国,从而阻止黄金外流,减轻通货贬值的压力。利率的提高仅是为国际收支逆差融资,而不是扭转国际收支逆差。金融革命使金本位的调节机制发生了变化。CompanyLogo四、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国际金本位制运行的政治基础各国越来越重视内部均衡目标世界黄金存量绝对不足与相对不均的局面使金本位制度难以维持。战后恢复的金本位制与战前大不相同了。在国际金本位制的可信性下降的情况下,国际资金流动由稳定性投机变成不稳定性投机。CompanyLogo五、金本位制的崩溃的原因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CompanyLogo六、金本位的意义及影响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本位制下,汇率固定,消除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世界贸易的进行;各国央行有固定的黄金价格,从而货币实际价值稳定;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但是同时,金本位制限制了货币政策应付国内均衡目标的能力,只有货币与黄金挂钩才能保证价格稳定;黄金生产不能持续满足需求,央行无法增加其国际储备;给黄金出口国很大的经济压力。CompanyLogo七、国际金本位制的利弊金本位制的主要优点:①各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稳定;②黄金自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促进了各国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输出;③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简言之,促进了资本主义上升阶段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国际金本位制的主要缺点是:①货币供应受到黄金数量的限制,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②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时,往往可能由于黄金输出,货币紧缩,而引起生产停滞和工人失业。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含义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Woods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二、提出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协商相贬值,动荡不定。•三、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四、运转条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与美国的经漫画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分不开。要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第一,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美元对外价值稳定。若其他国家通货膨胀严重,国际收支逆差,在基金组织同意下,该国货币可以贬值,重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第三,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充足,若市场价格发生波动,美国可以通过抛售或购进黄金加以平抑第二,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布雷顿森林体系五、体系缺陷•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对比一再发生变化,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暴露。•第一,金汇兑制本身的缺陷。美元与黄金挂钩,享有特殊地位,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其一,美国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其二,美国承担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美元拥有太多,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第二,储备制度不稳定。这种制度无法提供一种数量充足、币值坚挺、可以为各国接受的储备货币,以使国际储备的增长能够适应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过剩,美元发生危机,危及国际货币制度。这种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特里芬难题”,它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缺陷。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种制度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第四,内外平衡难统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只能采取有损于国内经济目标实现的经济政策或采取管制措施,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美元汇率下跌时,根据固定汇率原则,其他国家应干预外汇市场,这一行为导致和加剧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若这些国家不加干预,就会遭受美元储备资产贬值的损失。六、体系崩溃标志•第一,美元停止兑换黄金。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第二,取消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发挥作用。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其他主要西方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七、崩溃启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表明,以黄金为基础的单一储备货币体系是不稳定漫画的:单一储备货币国需要在维持国内均衡和为世界提供流动性之间权衡,其选择的结果会带来经济的波动;以黄金这一单一商品作为全球货币体系的基础,虽然有短期稳定的优点,但在黄金产量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会因金价本身无法稳定而使货币体系走向混乱与崩溃。LOGO牙买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49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