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民族魂主要内容一、个人生平二、主要作品三、翻译生涯四、翻译理论及其贡献五、鲁迅名言生平一、个人生平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年轻时的许广平鲁迅喜欢过的北大校花结发妻子朱安1、1893年(12岁)入书塾“三味书屋”。2、1898年“走异路,逃异路”,投考南京“江南水师学堂”。3、1902年赴日留学。(学日,英文)4、1904年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并学了两年德文,后又学过俄文。5、1906年弃医从文,拿起了解剖灵魂的武器,开始了漫长的战斗的文学创作于翻译生涯。作品二、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在初中我们学过鲁迅的作品有:《风筝》《雪》选自《野草》散文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散文《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选自《呐喊》,小说翻译生涯三、翻译生涯①、第一个时期(1903-1919)日本留学阶段《月界旅行》凡尔纳(法国)《哀尘》雨果(法国)《斯巴达之魂》编译《域外小说集》安特莱夫、迦尔洵(俄国)→开辟了翻译史上的新纪元。翻译思想:“呼号”“战斗”②、第二个时期(1920-1927)革命民主思想→共产主义转变。(上下而求索)文艺理论作品:《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言》尼采(德国)《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厨川白村(日本)《文学与革命》托洛茨基(俄国)《桃色的云》《爱罗先珂童话集》爱罗先珂(俄国)《小约翰》望·蔼覃(荷兰)翻译思想:“转移性情,改造社会”③、第三个时期(1927-1936)为人生,改良人生翻译作品都是“战斗的作品《艺术论》普列汉诺夫《毁灭》法捷耶夫《小彼得》至尔·妙伦(匈牙利)《死魂灵》(1935年,最后一部译作)果戈理(俄国)“与翻译为终始,毕生以之的了。”翻译理论鲁迅关于翻译的目的与宗旨科学的文艺理论和革命的文学作品“为什么而译”——“我的回答是:为了我自己,和几个以无产文学批评家自居的人,和一部分不图‘爽快’,不怕艰难,多少要明白一些这理论的读者。”“为起义的奴隶搬运军火,是直接为革命服务的.”“窃火”与“煮肉”“…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较不枉费了身躯……然而,我也愿意于社会上有些用处,看客所见的结果仍是火和光。”青年的鲁迅,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希望似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那样,从天国里窃得火来,“煮自己的肉”四、鲁迅的翻译理论㈠、“易解、丰姿”双标准论与“移情、益智”双功能说(鲁迅翻译理论的核心)①对“信、达、雅”理论的传承和发展“信达雅”理论-内容语言和风格“两面论”-通顺忠实(广义的信,包括达,雅)真谛所在“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和形式这个统一体,包括对构成原作一切要素的全面忠实。”②解决了外国作品“归化”还是“洋气”的问题只能“改换衣裳”,不能“削鼻剜眼”“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㈡、“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思想①主张“以信为主,以顺为辅”。反对顺而不信“我是至今主张‘宁信而不顺’的。自然这所谓‘不顺’,决不是说‘跪下’要译作‘跪在膝之上’,‘天河’要译作‘牛奶路’的意思,乃是说,不仅不像吃茶淘饭一样几口可以吃完,还必须费牙来嚼一嚼。……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②“硬译与死译”:装进新造的句法,一时可能使人感觉“异样”,而“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取其精华ThenamI/Ahappyfly/ItIlive/OrifIdie.无论我活着,或者是死亡,我永远都是,快乐的牛虻。(古德满译)Ясчастливыймотылёк,/Будужитьяильумру…Мотылёк是阳性名词,意为“小蝴蝶”。既符合俄语名词性的运用特点,又符合小说主人公的情感特征。ПОЁТЗИМА-АУКАЕТ…Поётзима-аукает,МохнатыйлесбаюкаетСтозвономсосняка.КругомстоскойглубокоюПлывутвстранудалекуюСедыеоблака.……寒冬在歌唱,又像在寻呼…寒冬在歌唱,又像在呼寻,毛茸茸的针叶林松涛齐鸣,奏着催眠小调。四周一片灰暗的浓云,仿佛带着深深的愁闷向着远方飞飘。Рубахачерна,дасовестьбела.(谚语)衣服虽脏,但内心坦荡。Просимнаизбу:красномугостьюкрасноеместо.(В.Даль)请光临寒舍,贵客入上座。Кашумасломнеиспортишь.锦上添花“直译”与“意译”的统一直译的思想真谛:“信”“顺”“输入新的表现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㈢、关于“重译和复译”“重译”即“转译”:期望从原文直接翻译“理想的翻译,应该由精通原文的译者从原著直接译出;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重译有其存在的必要。”“复译”:只有不朽的创作,没有不朽的译作。取旧译的长处+再创造《非有复译不可》“击退乱译”的唯一好办法“前几年,翻译的失了一般读者的信用,学者和大师们的曲说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在翻译本身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常有胡乱动笔的译本。不过要击退这些乱译,诬赖,开心,唠叨,都没有用处,唯一的好方法是又来一回复译,还不行,就再来一回。譬如赛跑,至少总得有两个人,如果不许有第二人入场,则先在的一个永远是第一名,无论他怎样蹩脚。所以讥笑复译的,虽然表面上好像关心翻译界,其实是在毒害翻译界,比诬赖,开心的更有害,因为他更阴柔。”㈣、翻译批评“剜烂苹果”思想“我们先前的批评法,是说,这苹果有烂疤了,要不得,一下子抛掉,然而买者的金钱有限,岂不是大冤枉,而况此后还要穷下去。所以,此后似乎最好还是添几句,倘不是穿心烂,就说:这苹果有着烂疤了,然而这几处没有烂,还可以吃得。这么一办,译品的好坏是明白了,而读者的损失也可以小一点。”翻译批评是文艺批评的一种。他提倡翻译界开展正确的批评。没有批评,翻译界虽说很热闹,却不免芜杂。他说:翻译的不行,大半的责任固然该在翻译家,但读书界和出版社,尤其是批评家,也应该分负若干责任。要救治这颓运,必须有正确的批评,指出坏的,奖励好的,倘没有,则较好也可以。倘连较好的也没有,则指出坏的译本之后,并且指出其中的哪些地方还可以于读者有益。㈤、翻译与创作并重思想坚决反对崇创作轻翻译的思想错误思想“把翻译比作媒婆,而把创作比作处女,说什么“在男女交际自由的时候,谁还喜欢和媒婆周旋呢。”鲁迅提出“翻译应与创作并重”的思想,使我国翻译史上提倡翻译与创作并重思想的第一人。翻译贡献一、开辟了我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第二源流。二、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翻译方法上的革命。向传统“转述译法”提出挑战-忠实于原著的白话文的直译法,使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思想不走样地传入中国。名言五、经典名言希望原来是无所谓有又无所谓无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本文标题:鲁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1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