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婴幼儿常见疾病与照护
婴幼儿常见疾病与照护白华枝2010-12-26铅中毒•铅中毒:身体中含铅量过高所造成之伤害,即使少量铅也会对脑部、肾脏、神经系统和红血球造成严重伤害•含铅之物质有:含铅的油漆、灰尘、玩具、栏杆、家具、珠宝及土壤•铅中毒之症状:早期的症状不太明显,例如头痛、胃痛、疲倦、神经质、食欲衰退,但常会被误诊为是病毒感染、长牙或沮丧.最好的方式是抽血检查铅中毒预防铅中毒方法:•不要让儿童在污染的土壤中挖掘玩耍•不用铅制品,例如铅制水壶、容器或含铅的陶磁制品•食用水果及蔬菜前应清洗干净•不可在罐头上直接加热食物,或将食物贮存于开放式罐头中•不可使用含铅的民俗疗法•提供干净的咬牙玩具,以制止儿童咬扶梯、油漆物或纸制品•进食前要洗手发烧之处理•进行温水拭浴•是否用冰枕?以往发烧38度以上,鼓励使用冰枕,但如今小儿科医学会建议,适度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发挥功能,以冰枕退烧反而会增加热量之消耗.(但若在幼儿园中,幼儿发烧,在等待家长之时可先用冰枕降低体温)•室内温度维持在摄氏24~26度•减少衣着,以寛松为主,并减少被盖,但有畏寒之情形则需使用楾被保暖•多摄取水份,如开水、果汁及清汤等•多休息,勿过度活动.脑神经系统疾病热性痉挛•原因儿童脑部组织不成熟,体温控制能力不足,当体温突然升高时而导致抽筋及痉挛•症状1.发烧38度以上2.短暂的意识丧失?清醒?发作后呈现疲倦而想睡觉3.全身呈强直性(肌肉呈僵硬性收缩)或阵挛性痉挛(肌肉交替不自主的收缩和放松)4.四肢呈现抖动、眼睛翻白眼、嘴唇发黒、口吐白沫等症状热性痉挛•照护措施1.出现发烧,则依一般发烧的处理之方式,使其体温下降2.陪伴病童,将病童身上的紧身衣物松开,并移开四周的物品,如桌椅、柜子,以避免造成病童身体上的伤害3.畅通呼吸道,即将病童采仰卧、头侧一边或复苏姿势,以利口腔分泌物流出4.抽搐时,勿约束病童,可能会造成骨折5.观察并记录抽搐时的时间及状态癫痫•原因指脑部神经系统不正常的放电,导致脑功能突然的、不自主及短暂的改变,引起身体反复性的抽搐•症状1.分局部性发作及全身性发作(大发作、小发作、点头发作)2.四肢弯曲或僵直、翻白眼、下颌骨紧闭、吐沫、呼吸暂停而发绀癫痫•照护措施1.松开病童紧身衣物,尤其是颈部,将头部侧向一边,让病童躺在地上时,可在头部下置一小折迭毯子,以防头部外伤2.不可强制约束病童,可能会造成骨折3.病童四周不可放置危险的物品,否则病童丧失意识时可能会伤害到自己4.牙关未紧闭时,口腔内放置包里着纱布的压舌板以免牙齿咬到舌头,若牙关已紧闭,勿试图强迫张嘴,也勿过度用力拍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5.发作时或刚发作完不要由口进食,且最好保持侧卧,以利分泌物排出,以防呛或吸入而窒息呼吸道系统疾病扁桃腺炎•症状1.发烧、喉咙痛、声音沙哑、咳嗽、有痰2.食欲不振、甚至有反胃、恶心、呕吐3.颈子两旁的淋巴腺肿大•照护措施1.发烧之护理2.喉咙痛时使用温开水或食盐水漱口3.冷敷颈部以消肿及减轻疼痛4.避免摄取热食或坚硬食物,给予冷、冰或液体易吞的食物,如牛奶或汤类流行性感冒•症状1.寒颤、发烧(38.5~40度)、鼻塞、食欲不振、头痛、全身酸痛、咽喉痛及干咳,此症状通常持续3-4天,但咳嗽及全身疲倦之感,可以持续到数星期之久2.幼儿则可能会有发烧、流鼻水及咳嗽等症状,另外还可能发生烦燥不安及食欲变差之现象3.可能会有腹痛、呕吐及腹泻等肠胃症状4.流行性感冒易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扁桃腺炎、急性肾脏炎等症状流行性感冒感冒发烧典型发烧(39-40度)且持续3-4天少见头痛显著少量全身酸痛常见且常十分严重稍微疲倦、虚弱可持续2-3周轻微胸部不适、咳嗽常见,症状可能加重咳嗽频繁并发症支气管炎、肺炎可能威胁生命鼻窦充血、耳痛治疗症状发生后1-2内服用抗病毒药物仅暂时舒缓症状预防方法注射疫苗或服用抗病毒药物无流行性感冒疫苗•注射疫苗后十天左右即可获得免疫力,此免疫力可维持一年之久,其成功率达90%.台湾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是流行感冒的高峰期,对于抵抗加较弱的族群如婴幼儿、老年人或气喘病人等,医界建议给予预防接种.先前只免费替65岁以上之老人接种疫苗.自2008年12月1日起政府推行全民公费施打流感疫苗,但民众仍需依各合约医疗院所之收费标准支付挂号费与诊察费等相关医疗费用。(如有任何疑问,可拨打免付费24小时服务之民众疫情通报及咨询服务专线1922进行咨询。)流行性感冒•照护措施1.发烧及全身酸痛可使用解热镇痛剂,但勿用阿斯匹林(Asprin)类药物,以免引发雷氏症候群2.感冒是滤过性病毒所感染,并无特效药,就医诊疗只是依症状给予缓解,以减轻患者之不适及避免并发症之发生3.多卧床休息,补充水份并给予易消化且热量高之食物4.当感染流行性感冒时,应尽量不上学,以减少交互感染肠胃系统疾病急性阑尾炎•症状1.初期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典型的腹痛由肚脐周围开始,数小时后则转移至右下腹部,且右下腹会有压痛及反弹痛2.有些患者只有下腹疼痛、腰痛或耻骨上方痛3.有时发烧或恶心、呕吐及厌食、便秘及腹泻也可能发生,常被误认为肠胃炎(反弹痛:手按压腹部时不感到疼痛,但手放开时则会痛)•照护措施1.勿乱服成药2.确定为阑尾炎时,早期可能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大多数医师认为进行手术治疗较恰当,因可减少肠穿孔、腹膜炎的机会胃肠炎•症状1.轻度腹泻:每天解数次之水便,没有脱水及发烧之现象,数日后即可复原2.中度腹泻:每天水泻多次,有呕吐及发烧之现象,但无脱水,不需住院治疗3.重度腹泻:每天水泻15次以上,有呕吐、发烧、严重脱水及酸中毒之现象,急需住院治疗•照护措施1.轻度腹泻不需禁食,喂食牛奶者可稀释牛奶使肠道休息2.中度腹泻者可禁食半日(只喝开水),给予肠道适度的休息,24小时后着未再腹泻则可开始给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重度则应送医接受治疗,以防危及生命安全3.因腹泻的粪便PH值较酸,且次数频繁,应在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清洁肛门附近皮肤且保持干燥蛔虫病•蛔虫病是幼童常见的肠寄生虫病,感染率极高,蛔虫卵自粪便中排出,如温度和湿度适中,就发育成具传染力的虫卵,然而此虫卵可经由被污染的食物、玩具和手而从口中传染,虫卵被吞入后于小肠内孵化成幼虫,穿过肠黏膜经由血液循环至肝脏、心脏、肺脏,再由气管、咽喉再度进入消化道,此时已由幼虫发育成成虫,再寄生于小肠中•症状1.粪便中含有虫卵或成虫2.胃肠功能失调,如食欲不振,容易饥饿,体重下降等3.进食后易发生肚脐周围的阵发性疼痛4.精神不安、夜惊、失眠及夜间磨牙5.常见并发症有蛔虫性肠阻塞、胆道蛔虫症及阑尾蛔虫症蛔虫病•预防及治疗1.注环境饮食及个人卫生,勿生食、饭前及上厕所后要洗手2.定期于健康检查项目中检测大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若发现有蛔虫病症状,应至医院进行诊断检查,以早日确定病情4.发现有蛔虫时应遵照医师嘱咐以驱虫药治疗蛲虫病•蛲虫体型细小,长度约2-12mm,成虫主要寄生在大小肠交接处,在肠内主要靠肠内物为生;雌虫常于夜间爬到且门口产卵,此时用手抓痒,其虫卵会沾污手指及指甲,连患童的内裤、床单、被褥等亦可能沾染虫卵,手沾上虫卵后经食入即在肠道发育,而成〔自我感染〕.虫卵也可经由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手指、衣物等经口传染,吸入有虫卵的灰尘亦可能造成感染,患童吞入口中的虫卵约2-4周就转变为成虫.•症状1.夜间肛门口搔痒,使睡眠受到干扰,而造成白天的昏昏欲睡2.食欲不佳,体重减轻、磨牙、腹痛、恶心、呕吐3.因抓搔太厉害而造成皮肤损伤蛲虫病•预防及治疗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及上厕所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常洗澡,换内裤,不吸吮手指2.进行蛲虫检查:清晨起床前将试纸粘黏且门周围皮肤3.注重马桶座盖的清洁4.若是已感染蛲虫时:早上以肥皂与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床单、被褥、睡衣及摆床上的玩具应以热水浸泡清洗,并在太阳下曝晒;寝室每7天用肥皂清洗一次5.睡同一间房间或全家人常会同时感染,所以若有孩子感染蛲虫,应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及家长,请他们注意6.发现有蛲虫时应遵照医师嘱咐以驱虫药治疗过敏性疾病•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有过敏性疾病者占人口的20%,也就是每五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位可能是过敏儿?•过敏体质是指会对各种物质产生过敏反应的体质,而造成过敏反应的物质就称为抗原,抗原进入人体中会产生抗体;当同种抗原要入侵时就会产生拒绝抗原侵入的反应,此为〔防御作用〕,但有时同一种作用也会对人体有害,这即是过敏反应•过敏疾病的发生基本上是体质(遗传)加上环境因素(过敏原)所共同造成的过敏原•灰尘•花粉•植物、枯草和叶子•动物皮毛或羽毛•昆虫的毒(蜂或其它昆虫叮咬)•食物中毒,例如蛋、榛果类、巧克力、甲壳类动物、牛奶和麦•如何诊断是否有过敏,一般可依据下列几种情形而高度怀疑:1.有过敏疾病的家族史,则罹患机率是平常人的好几倍2.小时候有异位性皮肤炎,长大后罹患其它过敏疾病的机会大增3.每次感冒皆伴随喘鸣4.慢性咳嗽,尤其半夜、清晨时症状特别明显5.清晨起床后常会连续打喷嚏、觉得喉咙有痰6.时常觉得鼻子痒、鼻塞、眼睛痒,特别在整理物品、衣物时7.运动后或吃冰冷食物会剧烈咳嗽8.固定的皮肤痒,冬天或夏天流汗时感到特别痒9.若外是加上抽血的数据:嗜依红性白血球及IgE抗体过高,也可推测是否有过敏尘螨过敏•台湾有90%的过敏病是起因于尘螨,而尘螨过敏最常见的症状为习惯性清晨打喷嚏、流鼻水、鼻塞、咳嗽、过敏性鼻炎、气喘、过敏性结膜炎及异位性皮肤炎.•尘螨属蜘蛛之微小昆虫,需在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样似昆虫,大小约0.2~0.3mm,靠人及动物之皮屑为生,喜欢在温暖(25度)、潮湿(70~80%)的环境下繁殖,家中的床垫、床单、棉被、枕头、绒毛式沙发、布质窗帘及填充玩具均是尘螨的最爱.•尘螨的排泄物和尸体是引发人类过敏的主要原因异位性皮肤炎•症状1.皮肤干燥、发痒、变厚,常生鳞屑,感染则有渗出液、浓液形成和结痂2.因搔痒而变得烦躁不安,无法入眠3.婴儿最常侵犯部位为脸顂、颈、耳后及爬行时俯地部份之皮肤,而较大孩童侵犯部位为耳后、颈及关节的皱折处•照护措施1.采取低过敏食物及避开过敏原:如灰尘、牛奶、鱼2.皮肤护理:覆盖湿毛巾,涂抹乳液,沐浴时勿使用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以防止皮肤的干燥、龟裂、搔痒3.剪短指甲或约束双手避免抓伤造成续发性感染4.穿着易吸汗质料且柔软衣物,以免对皮肤产生刺激异位性皮肤炎•照护措施5.依医属使用药物6.维持舒适之室温,避免过冷或过热7.沐浴或清洁时尽量少用清洁剂,包含香皂、沐浴乳,以减少对皮肤之刺激8.保持患部之清洁9.穿着长袖衣裤减少抓伤之机会10.于患处涂抹类固醇时要涂薄些,如要再涂新的药膏时,要先去除患处旧有的药膏,以防止药物吸收过量,而影响肾功能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常发生在冬末春初或气候遽变时,症状的差异极大,从很轻微的症状至非常严重的结膜外观呈现苍白色或牛奶色,有黏稠的分泌物及结膜有乳头状的肥厚•照护措施1.避免接触各种过敏原2.按医嘱服用抗组织胺,切勿自行前往药房购买眼药水,含有类固醇之眼药水,虽可迅速减轻过敏之症状,但长期使用的结果会导致眼睛抵抗力之降低,而增加往后感染机率,甚至造成眼压上升、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不可逆之伤害过敏性鼻炎•症状1.连续不停的打喷嚏、流鼻水及鼻部发痒2.流眼泪、眼睛痒3.鼻塞、张口呼吸4.下眼睑有黑圈5.更严重时会有头痛(尤其是偏头痛)的症状•照护措施1.按医生嘱咐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以减轻症状2.控制环境及避开过敏原:使用吸尘器以减少灰尘量,及定时清除空气调节机内的过滤网;花粉方面则少种会引起过敏的花草;在霉菌多的地方使用除湿机;勿使用或饲养有毛的玩具及动物过敏性鼻炎•照护措施3.减过敏法:若过敏原无法清除或避免,可使用皮肤试验,找出过敏原为何,再使用减敏感法治疗,增加小朋友对过敏原的忍受性而减轻症状,甚至使症状消失4.请遵照医师指示服药,勿自行乱服成药5.若有过敏症状加剧时或使用药物出现副作用而影响幼童之日常生活者,应再次请教医师6.适度运动使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获得平衡,游泳、剑道、柔道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食物过敏•指吃入食物后,经由免疫学的机转所
本文标题:婴幼儿常见疾病与照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2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