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土地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
1.土地2.土地利用经济3.地役权4.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5.土地的经济供给6.土地供给7.土地需求8.土地利用9.土地利用结构10.土地利用效益11.土地利用规划12.土地开发13.土地保护14.区位地租15.农业经营规模16.农业土地经营规模17土地计划利用18.土地制度19.土地所有制20.土地所有权21.土地改革22.土地使用制23.土地使用权24.土地权属管理25.土地利用管理26.土地产权27.土地租赁权28.土地抵押权29.行政划拔30.无偿无限期使用31.土地使用权出让32.土地使用权出33.土地使用权终止34.地租35.垄断地租36.收益还原法37.土地纯收益38.市场比较法39.土地市场40.土地市场的微观管理41.土地金融42.土地税收43.城市土地分等定级44.契约地租45.经济地租46.土地估价的概念47.估价人员48.土地估价机构49.土地估价中的土地50.建筑物51.房屋52.构筑物53.抵押权54.租赁权55.房地产区位56.生地57.毛地58.熟地59.楼面地价60.土地分等定级61.指数衰减公式62.直线衰减公式1、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2、指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3、在土地所有权上设定的一种他项权利,土地所有人为了其毗邻土地的权益,有义务允许他人在其土地上为某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原应由该土地所有人为之。4、指土地权属转移的条件、形式和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5、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6、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7、人类了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8、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9、指在整个土地面积中,各类用地所占的比重。10、土地利用效益用单位面积的土地所提供的产品(价值)、服务来表示,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实现的程度。11、对过去土地利用经验的系统总结,并用于指导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既包括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设想,也包括对已利用土地的合理调整及挖掘土地潜力的措施。12、广义土地开发泛指把尚未利用的土地经过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利用;狭义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于耕作的生荒地经过开垦变为耕地种植农作物。13、指依据自然生态规律采取各项保护措施或在利用土地时,停止采用原来的破坏性措施,从而达到保护土地资源的目的。14、指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差额。15、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16、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17、就是采取计划方法指导,调整土地资源的利用活动。18、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19、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20、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21、国家通过政权的强制力量对土地所有制进行普遍的改革。22、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23、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24、是国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一种管理,其中包括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25、是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用行政的、经济的和规划计划等手段,确定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方式,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26、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27、指承租人有占有租赁物而为使用收益之权能。28、指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移转占有并继续使用收益而提供担保的土地,在债务不能履行时可将土地的拍卖价款作为受清偿的担保物权。29、是指土地由国家行政机关调拨使用。30、是指国家机关、学校等从国家得到土地时不支付地价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交纳地租,或者土地使用费,也没有定具体明确的土地使用期限。31、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在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予。32、是指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同地建筑物和其它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33、土地使用权可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届满、提前收回、不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灭失等原因而终止。34、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35、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36、是将土地的纯收益按一定的还原利率资本化,在一定的贴现利率下,土地未来纯收益的贴现值总和。37、是以收益为目的土地及与此有关的设施、劳动及经营的诸要素的组合所产生的总收益,扣除资本、劳力、经营按其对总收益的贡献度所得到的收益额,剩余的就是土地纯收益。38、是用已经成交的土地与待估土地相比较,以此推出土地的价格。39、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40、是指国家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等手段对土地进行统一的规范与管理,保证市场主体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以发挥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调节功能。41、是以土地作为信用保证而获得的资金融通。42、是国家以土地作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力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的、强制的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43、依据城市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差异,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44、又称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使用者,土地承租人与土地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45、也称理论地租,是指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所得超过成本的纯收入。46、土地估价师根据估价目的,遵守(公认和规定的)估价原则,运用(公认和规定的)估价方法,按照(公认和规定的)估价程序,对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特定价值进行分析、测算和判断并提出专业意见的活动。47.土地估价人员是指通过土地估价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或者资格认定、资格互认,取得相应资格并注册,从事土地估价活动的专业人员。4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公司制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名称应明确为有限责任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设立的合伙制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土地评估机构,名称应明确为事务所。49.是地表+地表以上一定范围的空间+地表以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50.是指一种地上定着物。建筑物的具体内涵不同。广义的建筑物包括房屋和构筑物。狭义的建筑物仅指房屋。51.供人类生产、生活之用,有门、窗、顶盖,能保温、遮雨、。52.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和生活,如烟囱、水塔、水井、道路、桥梁、隧道、水坝等。53.债权人对相关债务的抵押品享有的权利;54.承租人对他人物品的占有权、利用权、收益权,没有处分权——如再出租等(其使用权还归出租人,出租被视为行使使用权的一种方式)。55.是指一宗房地产与其他房地产或者事物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包括位置、交通、环境景观、外部配套设施等方面。56.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地,如荒地、农地。57.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但未完成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土地。58.指具有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且场地平整,能直接在其上建造建筑物的土地。59.一种特殊的土地单价60.是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评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是政府组织进行的。目的是为城镇土地的管理提供依据。61.因素对某地快单元的影响分=该因素(中心)的功能分(1-单元距离中心的实际距离/中心影响的最大距离)62.因素对某地快单元的影响分=该因素(中心)的功能分(1-单元距离中心的实际距离/中心影响的最大距离)1.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3.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4.简述增加土地经济供的措施。5.简述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6.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7.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8.简述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9.简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10.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11.简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12.简述土地利用的必然性。13.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14.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15.简述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16.简述实现土地管理目的与任务的主要手段。17.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18.简述土地抵押权所具有的性质。19.简述要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应采取什么措施?20.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21.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22.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23.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24.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25.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26.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27.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28.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几种情况?29.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30.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31.简述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32.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33.土地金融的特点。34.发展土地金融业的意义。35.土地税收的依据。36.土地税收的功能。37.简答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38.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区别。39.土地估价的本质。40.土地估价的目的?41.市场价值有哪些特点?42.房地产的权利包括哪些?43.引起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有哪些?44.城镇土地分等与定级的关系。45.城镇土地定级因素选择范围1、(1)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5)一定的交通条件。2、(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3、(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3)社会要求。(4)价格。(5)土地利用计划。(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4、(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2)提高集约经营水平。(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4)调节消费结构。(5)利用新技术。(6)保护土地资源。5、(1)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3)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4)开发利用土地与保护耕地相结合的阶段。6、(1)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7、(1)国家应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2)制定土地利用规划。(3)改革土地使用制度。(4)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5)税收对于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也是一项重要手段。8、(1)第一圈距市场最近,种植园艺作物,饲养奶牛,以及种植饲料、土豆等;(2)第二圈发展林业,因为它的产品量大、运费高;(3)第三圈以非常集约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并实行二年轮作;(4)第四圈种植牧草、放牧,以及粮食,不实行集约生产;(5)第五圈实行粗放的三年轮作制;(6)第六圈放牧,也可发展粗放的种植业。9、(1)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2
本文标题:土地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3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