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营管理】中日美企业理念比较与分析
中日美企业理念比较与分析在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中,作为CIS的内核,企业理念识别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宗旨与方针,而且还包含着一种鲜明的文化价值观,对内它是一面旗帜,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形象和力量,表现为企业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它是企业识别的重要尺度,也是一部企业对外界公众的宣言书。“理念”一词最早出现在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里,意即信仰及观念,企业理念是指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促使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及长足发展而构建的反映整个企业明确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企业理念(MI)就如一根红线一样将企业识别系统中的VI、BI有机地联系起来,系统的CIS战略是从MI开始的,无论是在理论结构上还是在操作程序上,它都是一个起点。由于文化背景、地域差别和各国所面临的不同历史环境,造成中日美企业理念存在着较大的的差异。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理念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使之具有新的生命力,从而成为具有现代文化特点的新生文化,正日益成为人们注目的现象。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本人为企业开展CIS策划方面的经验,重点分析中国、日本、美国企业理念的特点及发展前景,详细阐明选择有效企业理念的标准,并依据选择标准及未来的自然、经济、技术和文化环境预测管理哲学的发展趋势。一、日本企业理念的特征日本是一个由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生活在火山列岛上。日本的自然环境险恶,自然资源有限。从历史上看,日本属于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特征首先表现为“集体内部的互助合作”,即“家族主义”。由于农耕作业从播种到收获,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家族成员和族人必须互助合作。这就使他们逐渐养成了相互协作的习惯。与个人才能比较,他们更重视协作和技术的作用;其次,表现为他们的乡土性即稳定性。农耕民族以土地为中心,从事稳定而有规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活动。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只要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收成总是大体均衡的,这样就养成比较稳定的生活习惯和不喜欢外出冒险的风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日本人对“团结”、“忠诚”等思想的崇尚,尤其是在经过幕府统治后,尽管明治维新取消了封建藩主及其特权,但长期形成的“武士道”精神及“忠于藩主”的精神却一直沿袭至今;从人们的传统思想上,这种意识已作为道德标准而深入人心,由此企业向来以“人”为发展的资源和潜力。日本的“家族主义”和“稳定性”等特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正是以这种民族文化特征为基础的。在对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改造方面,日本企业界最为成功。日本接受儒家文化是从唐朝开始的,日本对儒家文化的改造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建立以“忠”为核心,提出忠、礼、勇、险、信五字,而取代中国的仁、义、理、智、信和以“仁”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意识。忠即忠诚,礼、勇、险、信是为“忠”服务的,从而使日本民族成为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大和”民族。总体上看,日本式管理的精髓就是以“和”、“同”、“忠”等传统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理念。重视“和为贵”,可以上下同心协力,形成万众一心应付各种艰巨场面的力量。“和”的精神要求在企业组织中形成人际关系的亲密感、依赖感、信任感以及和谐气氛。凡事忍让、尊重他人存在的价值,彼此和睦相处。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日本企业注意消除劳资对立,缩小蓝领与白领工人之间的差距,缩小管理者与雇员的对立。可见,保持企业内成员的和谐、合作和意见一致,是日本企业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日本企业理念的基本特征。即:信奉共有一个生命的生物体的社会组织观念。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1、企业是一个生物体,各个员工像一个人的手、脚、心脏、大脑一样组成了一个共同的生命,他们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即使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企业也不轻易辞退员工,倾向于实行终身雇佣制度。2、企业又是一个和谐有效的家庭生产单位。为了提高效率,每一个人员虽然有分工但随时愿意尽力帮助其他人更好地完成工作,也愿意随时接受新的分工。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个人之间不存在着推卸责任的现象。3、企业所有成员都属于企业内部的自己人。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有三个,即营造组织、传授技术、运用资金。要营造组织,首先就要招聘、培训好员工,使员工认识到他们必须在一起努力配合把工作做好。如日本大仓集团管理的宾馆,都有定期出版的宾馆通讯,上面将每一位新员工称为新社员,刊登每一位新社员的照片、爱好和格言,并刊登新员工新生婴儿的照片,实实在在地让员工感到企业是一个人人应该为之奋斗的家。日本模式的企业理念能够将企业全体员工协调得像一个最优秀的个人那样,随时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承担全部责任,使顾客非常满意;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它的缺陷,即企业理念的贯彻与执行需要整个社会存在许多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劳动力,同时也需要企业的业务量始终充足,利润状况良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具有高度自觉性为前提的共有一个生命的生物体的管理模式,实行终身雇佣制。二,美国企业理念的特征美国是一个由来自各国的移民组成的国家,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营销能力均世界领先,又是一个多种族、多元化、多种语言并存的社会。与日本民族特征相反,美国人总要求不断的变动。美国人的好动、好胜的民族特点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当时西部地区有大量肥沃的自由土地,富有冒险精神的移民纷纷背井离乡、单身出走或举家西迁,以寻求致富之道,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西进运动”。众所周知,美国原为殖民地经济,早期属游牧民族,发展至南方种植园经济及北方大工业时,自始至终贯彻着个人能力主导一切的准则,这一传统使美国人的生活带有明显的信奉“个人能力主义”和“流动及变动性”的色彩,与日本的“家族主义”相比,美国人则更推崇“个人主义”,更强调按能力分配,美国人的思维就像电脑,只需你回答“是”或“不是”,他们更注重效率的取得,乐于以结果来评定工作的好坏,而日本人则愿构建诸如“石头、剪刀、布”似的多级答案,不肯定对或错,这种相对的关系更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内涵。然而就如美国快餐一样,在管理中美国人喜欢直来直去,重实际重效率、乐于创新、敢于竞争,体现在价值观上,就是推崇“能力至上”,历史传统少,奉行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故美国企业在运行中尤其强调效率、创造力和责任心。企业的生命力来自有效的管理,美国人曾无不自豪地宣称: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管理革命却发生在美国。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靠的就是管理。早在二十世纪之初,泰罗首先提出“标准化管理”,继而由福特和斯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30年代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又创立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学派”,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行为、满足度和非正式组织上;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管理进入系统科学时代,全面应用系统理论、权变理论解决管理问题,美国的管理开始向着严密化、定量化和硬科学化的道路发展。从美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管理思想发展演变过程看,美国企业理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强调个人主义与机械性的社会组织观念,通过契约关系来组成现代公司,用契约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同时满足个人与公司两方面的需要。具体地:1.美国公司主要被看作是一组资产,它的收益在短期内应最大化。换言之,一家公司通常被看作是为业主生产货币的机器,它的经理要尽可能地从这架机器里榨取更多的利润。2.构成公司这架庞大机器的零部件是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位员工,它们之间的连接与运行完全按照契约条款和各种规章制度中的具体规定操作。3.美国公司的上层管理者认为,公司的职业经理仅属于公司的半内部人,而位于操作层的员工,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统统被认为是外部人,他们就像一部机器里的零部件那样可以随时被调换。因为从技术上讲,任何具有相同岗位资格的人都可以填入这些岗位,完成所要求的工作。美国企业理念能够做到这一点:在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以理性的契约、法规来整合个人利益,协调各种冲突,实现公司组织的目标。即能维护公司这个法人的独特个性,保证每个成员工作的基本质量和效率,因为达不到这一要求的成员将立即被调整。采用美国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就像用西医治病一样,能够立竿见影。其缺点是:公司组织的每一个成员仅按照契约和岗位责任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会去主动承担其它必需但尚未规定的工作。究其根源,美国模式的企业理念并没有真正地把公司组织看作是一个由全体成员构成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共有一个生命的生物体。三、中国企业理念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文化承传的规律表明: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孔子提倡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孔孟儒家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义务,把个人价值至于社会价值之中,提倡“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在修己的同时,注重入世,讲求修齐治平,经世致用,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学说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从而以对社会、国家贡献的大小来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高低。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缺乏的国家,为了整体的生存,像日本一样,强调采用具有一个共同生命的生物体的组织管理理念,其基本特点是采用以“和”为特征的儒家学说,如“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注重感情投资,道德教化;“不患寡而患不均”,喜欢采用缩小差距、追求结果平等的分配政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群体力量,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如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儒家经典——《大学》中写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儒家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所以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中国企业理念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点是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团体间尖锐的矛盾冲突,更好地分配与利用有限的资源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该模式注重“人治”,而非“法治”,结果一切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执行时往往因人而异,常常被打破,由此造成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人格,企业工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其次,该模式提倡“平均主义”和“好人主义”,忽视了企业成员中实际上存在着好、中、差三部分人这一事实,这样做的客观结果是使处于“中”、“差”状态的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经常处在“不死不活”的落后状态;再次,该模式片面信奉“仁者爱人”观念,在客观上助长了许多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干扰了企业正式组织的有效运转,甚至使正式组织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四、比较与分析从中、日、美企业理念的对比和文化承传中可以看出,三种模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那末,在CIS策划中怎样构建企业理念呢?我认为关键是选择好有效企业理念的标准,选择有效企业理念的根本标准是要使一个公司能够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里获取竞争优势,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选用的企业理念应该使现代公司的三个活动主体——公司业主、公司员工和公司顾客的利益最大化;二是选用的企业理念应该适合公司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竞争环境、技术环境、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尤其要适应社会文化环境,这既包括该国的传统文化,又包括由全球化经营所带来的外国文化,特别是竞争与合作对手的文化。依据选择有效管理理念的标准,虽然不同国家的公司由于原先选择的惯性缘故,可能会继续保持他们自己企业理念的特点,但是全球化的竞争压力将迫使它们采用类似的企业理念,即能给它们带来竞争性优势的管理哲学。总体上看,全球企业理念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将美国的机械性组织管理理念与日本的生命体组织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具体表现为:一是以美国的机械性管理理念——契约与规章作为公司管理的基础,它的含义是一切人都要订契约,一切工作都要按制度办,这样做可以明确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保证工作的基本质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人和行为,可以随时调整;二是以日本共有一个生命的生物体组织管理理念——为整体自觉地多做贡献作为公司倡导的精神和全体员工追求的目标。上述两种理念融合的结果,既适合于不
本文标题:【经营管理】中日美企业理念比较与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