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数学运用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中期检查报告课题负责人:梁思聪一、研究的背景。(一)新课程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二)本校实际: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面临着课程改革表层化的问题,即把课程改革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课堂上不要。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三进山出”,课程改革的推进可谓进退维谷。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泥潭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即利用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二、研究过程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等。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并没有触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学案导学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也是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其中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但一定要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了“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教学策略。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即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探索和不断完善我们的具体操作是:情景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我们认为一般可采用情景导入。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他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欲望,点燃学习激情,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合作探究——让学生先展示,教师借情境创设、生成问题。问题的来源,有学生自己课前预习记录的疑难问题及不理解的重点知识,有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引领性问题,也有学生展示中生成的新问题。合作探究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小组合作,而是多种多样,有师生合作的班级学习,有同伴互助的协作学习,有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合作探究之前,我们特别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合作是虚假的合作,没有合作交流的独立思考是狭隘的思考。只有学生形成思维碰撞、观点交锋、问题交流、知识共享,才是真正的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对于教师的“讲”,我们并不回避,而且要求“学生没有讲到的教师要大胆讲,学生没有讲对的教师要大胆讲,学生没有讲透的教师要大胆讲”。教师的讲解点拨要做到“准、精、深”:讲解点拨不在多,而在“准”,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问题,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把握讲解、启发、点拨的时机(把握这种“火候”,是教师真实水平的体现,早了会越俎代庖,晚了会事倍功半);“精”,体现在是否对教材有整体把握和问题提炼,是否能讲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核心问题,是否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清“重点、难点和联系点”;“深”,教师点拨要高于课堂展示,引领学生走向深化、走向灵活、走向创造,提升学生学习思维,引导总结学习规律。当堂达标——针对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鼓励学生积极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其他同学不全面、不正确的答案进行积极的修改,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教师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布置的有效诊断题目,及时给予集体或个别指导,坚决避免“教师无反馈(或不及时不全面),学生无补缺”,进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恶性循环方式。总结提升——师生合作对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解题方法规律进行认真简要的总结,互相点评课堂学习表现,展示本节课的收获,拓展学习资源或学习思路,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应用。①第一环节:出示目标。由教师情境导入课题,然后指派学生阅读学案,也可由教师参照学案讲解,完成学案上的《学习目标》部分。②第二环节:依案自学。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学任务,并带着疑惑进入下一环节学习。③第三环节:合作交流。组内交流自学心得,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学案上的小组《合作交流》。④第四环节: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学与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通过全班同学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⑤第五环节:精讲质疑。根据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确定精讲内容。通过教师启发、详讲的方式完成。“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可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也可将小组汇报存在疑虑的问题集中解决。⑥第六环节:知识归纳。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或由教师总结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知识归纳》。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做学案上的练习题。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三、几点收获和思索(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三)、导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一)、导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二)、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导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学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四)、要使导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学案教学课堂。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导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导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导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导学案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
本文标题:课题中期检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4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