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阅读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二轮复习定向]一、知考情(一)基本稳定断句题,自2014年已连考6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一般选项停顿8处左右,其中4个选项只有1~2处不同,绝大多数断句处相同。第1题2019年,全国卷Ⅰ的阅读材料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国卷Ⅱ的阅读材料为《史记·商君列传》,全国卷Ⅲ的阅读材料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选材基本保持稳定,仍为《二十四史》传记中的忠臣良将。(一)基本稳定翻译题,一直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型,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2个小题,每个小题的采分点往往是关键词占3分或4分,大意占2分或1分。第4题概括分析题,一直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往往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一般“概括”无错,“分析”有瑕。设误方式常为混淆时态、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关系错乱等。第3题古文化常识题,自2015年已连考5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的内容多与课本相关联,个别与课本关联不大的往往是正确选项。第2题(二)略有变化综观2019年三套全国卷的文言文,命题形式及角度与往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最大的变化体现在选材上:1.选材的来源(出处)统一。2019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一改过去命题选材来源多样化的特点,三篇选文均取材于《史记》,这与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息息相关。这是新教材中“阅读整本书”理念的直接体现,无疑是以后命题选材的一个方向,值得注意和研究。2.选材内容系列化。三篇选文传主的身份分别是政治家(贾谊)、改革家(商鞅)、军事家(吴起),这既体现了选材的广泛性,也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考虑到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紧密联系社会现实。2019年命题的变化还体现在语句翻译上,从所选取的语句来看,翻译的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考查。二、明学情通过高考阅卷来看,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很多考生文言文阅读19分的题目,得分甚至低于10分,特别是文言文翻译题失分严重,连大意分都丢掉。其根源是基础不牢、知识面狭窄、训练量不够。二轮复习,在强化“练为主导”的前提下,仍不要弱化对文言基础的积累和夯实,做到训练一篇、精读一篇、积累一篇,开辟文言文学习的新阵地。另外,要强化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意识、规范表达意识,翻译题是考生的短板,要对照历年高考题多品满分答案,找到制约得分短板,突破得高分瓶颈。一、(2019·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贾(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闻(听说)其秀才(指才能优异)/召(征召)置(安放。《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甚幸爱(欣赏)/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与李斯同邑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侍奉)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是时(这个时候)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其意所欲出。诸(各位)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比得上)也。孝文帝说(通“悦”,喜欢)之,超迁(超级提拔),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贾生以为(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确实)当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易(改变)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订立)制度,定官名,兴(振兴)礼乐,乃悉(都)草具(草拟)其事仪法,色尚(崇尚。贾谊认为汉朝是土德,土,黄色,所以尚黄)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更(改变)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无暇,指没有时间)也。诸律令所更(更改)定,及(以及)列侯悉就国(要求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不离京城),其说(思想,观点。如“著书立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掌管或爵位的称谓)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即之类,指这些人。类似的还有“之徒、之辈”)尽害(嫉妒)之,乃短(说坏话)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独揽,独有)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疏远,不亲近)之,不用其议(提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之后,已经)辞(告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即辞赋,古代写景抒情的一种文体)以吊(悼念死者)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被征召)见。孝文帝方(正)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坐宣室(宫殿名,在未央宫中,是皇帝斋戒的地方)。上因(因为)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本源)。贾生因(就)具(详细地)道(讲解)所以(表原因,……的原因)然(这样)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这是亲近的表示)。既罢(完毕后),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比得上)也。”居(度过一段时间)顷之(不久),拜(任命)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给……当老师)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开始)矣。贾生数(多次)上疏(奏章。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言诸侯或(有的)连(接连)数郡,非(违背)古之制,可稍(渐渐。见《苏武传》“稍迁至栘中厩监”)削(削减)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析:“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D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门下”是状语,应为“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B项。所以选C。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解析:A项,错在“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儒、道、法”三家,而不是“道、法、农”三家。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解析:C项,顺序错乱,“于是任命……,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表述不当。原文为:“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显然,文帝是在夸赞完贾谊“今不及也”之后,“居顷之”,才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的。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1)“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说人的坏话。“初学”,学识肤浅。“擅”,独揽。“纷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纷乱诸事”即“使诸事纷乱”,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数”,屡次,多次。“连”,接连。“或”,有的。“稍”,逐渐。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二、(2019·全国卷2)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妃妾所生之子)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姓是一中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周代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的女子称姓,氏用来明贵贱,姓用来别婚姻。秦、汉以后,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其祖本姬姓(古姓,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国都是姬姓。不少古姓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也,鞅少好(喜欢)刑名之学(原本指形(事实)和名(名称),先秦法家把“名”引申为法令、名份、言论。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明赏慎罚),事(侍奉)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推荐)。会(恰逢)座病(生病)/魏惠王亲往问病(病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希望)王举国而听之/王即(假若,如果)不听用(听从任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已经)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通过)孝公宠臣景监以(来)求见孝公。公与语(谈论)(省略句,省略了宾语“之”,应为“公与之语”),数日不厌(满足,《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景监曰:“子【古代男子的尊称】何以(倒装,“以何”,凭借什么)中(符合)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方法)说(shuì劝说)君,君大说(通假,通“悦”,高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议论)己。卫鞅曰:“疑(犹豫不决)行(疑行:不果断的行为,指行事不能决断)无名,疑事无功(成功)。圣人苟(如果)可以强(使动用法,使……强盛)国,不法(效法)其(那些)故(旧的法规);苟可以利(使动用法,使……有利)民,不循(遵循)其礼(礼制,这里特指旧的礼制)。”孝公曰:“善。”“治(治理)世不一道(方法),便(便利)国不法(效法)古(古制)。故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不循古而王(wàng,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夏殷【指夏桀和殷纣】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反对)古者不可非(责怪,《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循礼者不足(值得)多(称赞)。”孝公曰:“善。”以卫鞅为(以……为:把……任命为)左庶长【秦国官职,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秦国尚左,在左右庶长中,以左庶长为首】,卒(最终)定变法之令。令(命令)行(实行)于民期年(jī一周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本文标题:文言文阅读高考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4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