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1《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目标分析学生在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图文并茂,复习旧知(1)看图列式计算:(课件演示)①一支钢笔9元2②一共有多少朵花?(2)汇报交流:①9×5=45(元)②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2.以旧引新,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复习环节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复习求总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用乘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2题的设计稍微灵活一些,可以引导学生从横行和竖列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构建方法(1)理解题意,收集信息。①学生读题:(课件呈现例5题目)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②小组交流: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和学生共有32人要乘车)(2)明确问题,分析过程。①理解“坐得下吗”的含义。引导学生明确:有32人要乘车,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呢?(32个座位)如果车子的座位比32个少就怎样?(坐不下)什么情况下就坐得下呢?②说说解决过程。3学生交流:先求车子的座位数,再比较看看能不能坐得下。(3)看懂图意,尝试解决①不同角度观察“座位示意图”:可以引导学生从横、竖两个角度说一说;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角度思考,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②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尝试列式解决。③汇报交流: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算式。预设:解法一:7×4=28(个)解法二:8×4=32(个)解法三:5×8=40(个)28+5=33(个)32+1=33(个)40—7=33(个)……④比较作答: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回答“能不能坐得下”。(二)反思过程,小结方法学生说说像这样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懂图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三)多种形式,综合应用1.基础练习(1)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即怎样求鸡蛋的个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小英准备了25元,想买6本日记本和1个铅笔盒,如图:4她准备的钱够吗?2.提升训练(1)找规律,填一填。1+2+3=2×31+2+3+4+5=3×51+2+3+4+5+6+7=()×()(2)根据上面的规律算一算,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句乘法口诀呢?【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巩固新知,因此,在基础练习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空间,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提升训练中,设计找规律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同时系统回顾乘法口诀,一举两得。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谈谈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表内乘法(二)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5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