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L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案例研究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1案例正文:L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案例研究1摘要: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的产业,必然要伴随着其所对应的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否顺利完成,将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如何解决好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冲突问题和不和谐音,强化有力因素,削弱阻力因素,化解冲突问题,促进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将是国有企业及所有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所必须面对的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本文阐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区产业调整的案例,案例中所发生的各种冲突以及遇到各种情况都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关键词:组织变革;冲突管理;跨文化管理0引言2006年5月24日,A厂的干部员工满腹狐疑地迎来了新上任的厂长――曾厂长,他是上级公司L公司的副总经理,现在被汪总派到A厂兼任厂长、党委书记,A厂的老厂长退休了。曾厂长是带着特殊使命到A厂任职的。走进A厂那座陈旧的四层办公楼时,他心里清楚,A厂结构调整这场战役很快就要拉开序幕,而自己呢,已经提前走上了最前线。曾厂长在L公司已经工作多年,经历过A厂发生的历次风波,他明白关闭A厂的困难程度,不过,他更理解和赞赏汪总对形势的分析。在厂长办公室里,屋子里的陈设还保持着原来老厂长喜欢的那个模样,墙上的锦旗,柜子里的奖杯,还有摆放的哪里都是的奖状,不过它们的上面似乎都落了很厚的一层灰尘。曾厂长独自坐在空空的厂长办公室里,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是A厂的党委副书记王书记,在曾厂长上任之前,L公司的汪总已经跟这位王书记谈过话了,这位王书记虽然是A厂的“老人儿”,而且对A厂的感情比谁都深,但是他也是1.本案例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周英男、张楠、王永强撰写,版权归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所有。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3.由于企业保密的要求,在本案例中对有关名称、数据等做了必要的掩饰性处理。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最了解A厂的人,所以当汪总跟他谈A厂关闭这件事的时候,他虽然一阵酸楚,但是坚决的表示支持。关于A厂要关闭的这件事,全A厂现在只有曾厂长和王书记知道。王书记在曾厂长的对面,慢慢坐了下来,他们四目相对片刻之后,王书记首先打破了沉默,“曾厂长,您打算怎么办?”曾厂长斩钉截铁的说出四个字:“循序渐进!”“好,我一定会全力支持!”“那其他人会吗?”他们再次回到了沉默!1L公司L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地区分公司,坐落于小型城市K城的郊区,是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生产企业。在企业的具体发展过程中,L公司经历了由盈利到巨额亏损,再到扭亏为盈,以至今天的大幅度盈利、全面丰收这样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1998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进行重组整合,成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并分别对其主营业务进行包装上市。而L公司就从中国石化被整合到中国石油的旗下。公司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2002年,中国石油对L公司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一批学历高、观念新、作风实、魄力大、有思想、敢作为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公司的领导岗位。随后,新的班子结合L公司的实际情况,在认真分析国内外炼油化工化纤市场现状,仔细把脉L公司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况,并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努力把中国石油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型石油石化企业”的全球发展战略目标,以扭亏增盈为重点。L公司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建设,累计向社会提供各类石油石化产品4100万吨,实现利税129亿元,为繁荣地方经济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奋斗,L公司彻底摆脱了巨额亏损的阴霾,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经营已经步入了新的运行周期,发展工作进入了良性轨道。截至2005年底,L公司有固定资产原值150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4%,年销售收入210亿元。2A厂坐落在与L公司本部K城相临城市的C城(大型城市)的A厂,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当时是C城一家国有钢铁企业的配套项目,主要的功能是为炼钢提供燃料油。后来由于经营上的原因,由上级中石化主导,将A厂行政上2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划入L公司旗下,但是A的财务等方面仍然独立。当然,除了行政隶属以外,L公司和A厂更紧密的关系是原油。当年原油是在计划内统一分配的,H油田的原油通过一条大的输油管道,不断输入L公司,路过C城时,分出一根小管道,把部分原油输入A厂。随着时间推移,A厂的设备已经显得老态龙钟,原油利用效率远远比不上L公司。1994年,中国石化总公司考虑为更好地利用资源,希望把A厂的原油指标转到L公司,酝酿取消A厂原油的计划,消息刚一传出,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量A厂的职工打出“还我A厂”、“还我原油”的标语,浩浩荡荡到L公司示威、上访,总公司大为震惊,拟定的计划于是不了了之。从这次事件之后,A厂虽然隶属于L公司,但许多A厂干部职工都对L公司有了敌意,大家觉得,L公司在处心积虑的争夺A厂的原油,而原油是大家的命根子。1998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大重组,重新组建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L公司从中石化划归中石油,A厂也随之进入中国石油体系,但与L公司的关系没有任何的改变。2003年,中国石油考虑A厂的现状和L公司本部对原油的需求形势,从大局出发,准备把A厂停产,闻风的A厂职工又一次大规模上访。当时的L公司的老总在接待上访员工时,提出“先挖渠,后放水”的思路,即,先为A厂上新的项目,然后再关闭,事态得以稳定,但是A厂的调整又一次搁置了。从此,A厂的结构调整工作,也成为让中石油高层领导最头疼的一件事。另外,A厂每年还是C城的利税大户,仅次于C城的那家钢铁集团公司,位居第二位,为C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倍受地方政府的关爱和重视。3冲突3.1导火索——调阅账本曾厂长到A厂工作后的第二天,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进入六月以后,因为要详细了解A厂的资产状况,开始向A厂财务部门调一些账本。这个举动很快在A厂的一些干部员工中流传开。于是,经常有些心怀疑惑的员工来找曾厂长询问情况。由于还处在前期调研阶段,决定还没有公布,曾厂长只能是客客气气、含糊其词地把大家先送走。与此同时,他对A厂的设备检修计划作了改动,检修节奏放慢,重新开工的计划暂时取消。敏感的A厂员工已经纷纷扬扬的议论起来。停产检修的时间已经结束,可是迟迟听不到开工的消息,加上公司派来的新厂长和要查账的消息,大家越来越3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坐不住了。6月20日,两名提前离岗退养人员来到曾厂长的办公室问:听说要关闭A厂了,我们职工都准备要上访呢,是不是真要关?曾厂长一看来人,立刻正色敛容,原来这两位就是过去A厂上访的核心人物鲍、钟、范三人中的两个。曾厂长先把关闭A厂的大背景向他们介绍了一番。然后,根据两个人的家庭情况,又条分缕析的把关闭A厂对他们个人的利弊讲得清清楚楚。并保证,等关闭A厂的文件明确后,一定首先告诉他们两位,但条件是不能上访更不能牵头。习惯做上访核心人物的鲍和钟有些犹豫地勉强地点头答应了。3.2领导干部的强烈反对曾厂长把接待两位A厂员工的消息向公司班子汇报以后,汪总发现,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6月22日晚上10点,在L公司宾馆会议室里,A厂的领导班子被公司召集过来。汪总开门见山,把关闭A厂、A厂员工到公司工作的思路向大家公布,然后把关闭A厂的道理解释一番。这时,A厂的王书记插了一句话:我今天了解到新情况,在A厂已经有人散发反对关闭的倡议书了。他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纸来交给汪总,上面写着一些口号:关闭A厂就是砸了我们的饭碗!A厂职工坚决不答应!我们要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更让汪总心惊的是,倡议书上竟然有6位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名字!如果A厂的管理层都如此反对,下一步的工作怎么开展!抓紧时间作好A厂领导班子工作后,汪总提出,立刻召开A厂处以上领导会议。人到齐以后已经是夜里12点。汪总平静地向大家宣布L公司对A厂进行结构调整的思路。他还表示,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总部还不知道。会场上突然一静,然后“哗”地炸了锅:“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这么突然?”;“A厂坚决不能关!”;“C城到L公司几十公里的路,每天跑来跑去怎么可能?”。对A厂的领导们来说,这个消息实在是太突然了,让人感到难以接受。看到A厂的领导层反应这么激烈,L公司的几位领导感到了压力之大。尤其是6位在倡议书上签名的领导,完全听不进汪总的解释,坚决反对关闭A厂,情绪特别激动。汪总说:我知道,在座的一些领导已经在呼吁书上签名。你们是领导干部,对员工自发组织的活动要保持政治上的冷静,要慎重考虑!这件事公司已经决定要做,希望A厂领导班子成员在A厂结构调整期间,一定要讲政治、讲纪律、顾大局,把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看着汪总毫不妥协的样子,一些A厂的管理层终于表态支持工作,但是语4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气还是很勉强。大会结束后,汪总把6位在倡议书上签名的干部留下,挨个单独谈话一直到凌晨两点,效果仍然不理想。3.3第一次群体上访这次深夜会议之后,在公司还没来得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的情况下,消息已经象插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天刚刚亮,曾厂长刚到办公室,50多名干部员工就涌进了A厂办公楼。他把大家让到四楼会议室——这是个可以容纳二三百人的大会议室,耐心听着大家的意见,把关闭A厂的道理跟大家细细讲了一遍,由于决定还没有正式宣布,他告诉大家,这是公司目前的考虑,具体怎么实施还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干部员工们听完曾厂长的解释,虽然还是不满,但情绪基本平静,于是纷纷离开。这次上访虽然规模不大,也不激烈,但公司给予高度重视。第二天,公司就成立了由公司汪总任总指挥,主要部门领导任组长的4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的7个工作组深入A厂车间、处室,一边了解征求职工意见,一边耐心做思想稳定工作。3.4第二次大规模上访6月24日早上9:30分左右,220多位上访者带着标语和横幅,聚集在A厂办公楼里。工作组将上访者分别引入A厂办公楼2楼、4楼、5楼大会议室,公司工作组接待了14名上访代表,包括2名机关干部和12名基层工人代表。12名工人代表反映:担心去L公司后工资、福利待遇会降低。因为C城比K城大得多,富裕得多,收入标准也高得多,目前,A厂人均年收入高于公司本部2000元,担心到公司工作后待遇会降低。2名机关干部态度非常强硬,坚决认为A厂不应该关闭。工作组同志边听取大家的意见,边做详细的解释和政策宣传工作。近中午的时候,职工才慢慢撤退。工作组成员忽然意识到,关闭A厂,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机关干部,而不是车间员工。与此同时,“反对关闭A厂”的小字报在厂里各个角落到处可见。这次接访之后,工作组成员象上班一样每天来A厂工作了。汪总对他们的要求是必须和风细雨,不急不躁。但是,迎接工作组的却是强烈的反感情绪,好像他们就是外来入侵者,要来霸占A厂的领土和资源。后来他们才清楚,A厂员工反感情绪的背后,有一些煽风点火的核心人物。其中一个是A厂维修车间的保管员刘强。他站在人群中,心里涌动着复杂的情绪。对L公司的突然袭击,他怒不可遏;看着周围议论纷纷的人们,他又感到莫名的兴奋和冲动。刘强业余自学法律,懂得一些法律常识,平时身边的同事有事都找他给出主意、想办法,口才也不错,因此,在员工中颇有些影响力。5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教学案例3.5大规模集体到L公司本部上访6月29日一大早,天气变得阴沉沉的。A厂办公楼前静悄悄的,偶尔有几个员工走过,看来能消停一阵了。谁知刚过9点,许多员工开始往A厂正门聚集,而且人数不断增多。这时,一台大客车缓缓停在A厂大门前,原来大批A厂员工今天要去L公司上访。等工作组赶到A厂大门口的时候,第一辆大客车已经打着火,准备出发了。工作组的同志忙把司机挡住,一问才知道,这是A厂上访活动组织者租来的客车。面对大约170余名上访职工,工作组分头劝说大家不要去公司上访,但是这时职工们情绪异常激动,周围一片喧杂,局面已经失控了。在阻拦无效的情况下,200余人乘坐3台大客车前往L公司本部,同时
本文标题:L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案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