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节介入性神经放射学一、头颈部疾病的栓塞(一)发展简史:1930年Brooks首先应用肌肉块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A海绵窦瘘60年代末~70年代初Djindjian对颈外A的超选择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的卓越工作,奠定了欧洲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基础。1972年Serbinenko用可脱性球囊栓塞AVM成功,从此开辟了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新领域。一、头颈部疾病的栓塞(二)适应症:①颈A海绵窦瘘(CCF)②头颈及颅内及脊髓AVM③颅内A瘤④高血运肿瘤⑤顽固性鼻出血一、头颈部疾病的栓塞(三)栓塞剂:①明胶海绵②PVA③弹簧圈④可脱性球囊⑤组织粘合剂NBCA胶、TH胶、Onyx胶一、头颈部疾病的栓塞(四)疗效:临时性术前栓塞阻断肿瘤血管,使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顺利。永久性栓塞,使许多以往视为不治或难治之症,如巨大的功能区或手术不能达到的脑脊髓AVM、AVF,颅内巨大A瘤等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使不能手术的变为可手术,使一些以前需要手术治疗的如CCF免除开刀之痛。但应该明确指出,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基石。基底动脉瘤栓塞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外伤后硬脑膜AVF栓塞二、颅内恶性肿瘤的灌注治疗(一)历史回顾:1959年Woodhall首先提出向肿瘤供血A直接灌注化疗药物,以提高药物局部浓度1964-70年代末,不少作者进行了动脉注射长春新碱治疗脑恶性肿瘤,但终因药物毒性大、并发症高而未能继续。卡氮芥(BUCN)的问世,使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提高。BUCN特性:分子小、脂溶性强、能透过BBB。二、颅内恶性肿瘤的灌注治疗(二)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的三种方法:⒈暂时开放BBB,在眼A近端动脉内给药:先将甘露醇快速滴入。⒉眼A近端动脉内注入亚硝安类药(如BUCN),可单独或与其他化疗药联合应用。⒊应用球囊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插管,在眼A远端A内给药,以避免发生眼部并发症。二、颅内恶性肿瘤的灌注治疗(三)疗效:动脉内输入化疗,可使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高,较好的杀伤肿瘤细胞,治疗效果优于静脉内给药。三、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一)影像学研究与溶栓时机的选择:⒈CT扫描:病人一旦发生脑卒中,应首先行CT扫描或加做MRI,以除外血肿或肿瘤,然后立即给予抗凝治疗,以防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发病早期即使高分瓣率的CT,也很难显示低密度的异常区,因此近年来出现了核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早期脑梗塞⒉全脑血管造影:可确定部位及发现血管闭塞程度,但不一定都能发现。三、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二)适应症:⒈最新发生的颈内A(<6h)或椎A(<12h)颅内段的血栓形成或栓塞⒉最新发生的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栓形成⒊插管意外造成的血块的栓塞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三)疗效:从目前各家报道情况看,溶栓治疗对血栓形成有一定效果,但还不尽人意。因为影响因素很多,如诊断及治疗的时机、病的状况、有无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疾病。窦汇部位血栓,采用经静脉途径置管于窦汇内溶栓3天后,复查造影见血栓溶解。四、颅内血肿穿刺抽吸(一)适应症:⒈高血压性或外伤性血肿,血肿量6ml以上⒉血肿压迫导致意识障碍者⒊手术危险性大的病人四、颅内血肿穿刺抽吸(二)禁忌症:①血肿量40ml以上者②脑疝③进行性意识障碍④动脉瘤及AVM破裂出血四、颅内血肿穿刺抽吸(三)穿刺抽吸时机:发病24小时后(四)操作技术:⒈选择体表穿刺点:以最大层面为穿刺点⒉穿刺抽吸四、颅内血肿穿刺抽吸(五)疗效:简单易行,无需进行复杂的手术准备,病人痛苦小,治愈率高。随着CT机的普遍应用,使对颅内血肿的观察变的容易,并可注入尿激酶等溶解血块。有的病人穿刺抽吸后2小时瘫痪即显著改善。五、脊柱脊髓AVM的栓塞(一)分类:根据病变部位和形态分⒈椎管内AVM:又分为髓内、髓周及硬脊膜AVM。⒉椎体AVM⒊椎旁AVM。(二)影象学检查血管造影尤其DSA对治疗指导意义甚大,是必不可少的五、脊柱脊髓AVM的栓塞(三)栓塞原则:经过较安全的途径,循序渐进的减慢脊髓A-V间的异常血流,改善脊髓功能,减少出血机会,逐渐形成血栓,最终使AVM栓塞。栓塞剂以固体栓子为宜,如干燥硬膜PVA、GF。目前栓塞已成为治疗脊髓AVM的首先方法。颈动脉狭窄与中风•中风死亡---50万人/年(美国)---130万人/年(中国)•中风患病---500-700万人(中国)•中风危害---1/3死亡,1/3残疾•中风死亡---病因第1-3位•中风病因---颈动脉狭窄占1/3颈动脉狭窄与中风发生危险•狭窄75%---第1年1.3%•狭窄75%---第1年10.5%---第5年30-37%•狭窄70-90%合并脑缺血症状者---第1年26-28%•狭窄70-90%合并发生脑卒中者---59%病例5年内复发颈动脉狭窄诊断与评价•影像检查方法echo-dopplerCTAangiography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药物治疗---抗凝治疗,效果不肯定•外科治疗---endarterectomy,standard?美国手术病例13万/年•PTA+stent(CAS)---与外科比较优势如何?---适应症是否相同?---最佳技术如何?---是否需要脑保护?如何保护?---支架是否必须?那种最佳?外科endarterectomy•NASCET研究(1991)---559例,狭窄70%---2年中风风险由26%降至9%---严重中风与死亡由13.1%降至2.5%---只对50%狭窄有益---围手术期中风与死亡5.8%外科endarterectomy•ECST研究(1991)---778例,狭窄70%---3年内科治疗,中风风险16.8%---手术治疗后,中风风险2.8%---对70%狭窄有益---围手术期中风与死亡率为7.5%外科endarterectomy•1994报道ACAS1662例研究结果60%狭窄,5年随访---内科治疗,中风10.6%---手术治疗,中风4.8%---围手术中风与死亡2.3%外科endarterectomy•术者依赖性强:中风与死亡报道5.6-16.8%•1971-1982年全美围手术死亡2.8%•禁忌症严格---年龄79---患心肝肾、肿瘤等疾患生命预测不足5年---6个月内发生过心绞痛、心梗---患瓣膜病、心律失常由栓子脱落危险---1个月内有大手术史---已做过该手术者颈动脉PTA+stent•首例PTA:Mathias1979年•首例PTA+stent:Mathias1989年•至1997.12.全球24个医疗中心统计(wholey)---病例2591(62%有症状),支架2616个(96-97增速54%,预计99年底6000例)---Palmaz,Wallstents各占47%(1233个)---技术成功(残余狭窄30%)98.8%---支架变形(6个月)Palmaz24个(1.9%)---并发症:5.06%(死亡1.08%)---再狭窄6个月2.85%,一年6%(狭窄50%)颈动脉PTA+stentMichael98年综述:文献报道2001例--技术成功98.6%1月内并发症Stroke:minor3.05%major1.25%1月内死亡率1.30%6个月再狭窄率4.81%颈动脉PTA+stentHenry1999报道205例:3年primarypatency96%secondarypatency99%并发症4.9%(TIA4,stroke6例)颈动脉PTA+stent•适应症:狭窄70%,有或无症状;狭窄两侧压差大于或等于10毫米汞柱。•禁忌症:相对,环型或马蹄型钙化•术前完善检查---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颅内外血管colordoppler评价---spiralCT颈动脉PTA+stent---操作技术•入径:股动脉、颈动脉、腋肱动脉•股动脉操作(传统2步法)---4-5F导管造影(H1、H3、Simmons2、3)---导丝先入ECA(超滑导丝--超硬导丝)---90cm长鞘或guiding至CCA(分叉下2-3cm)---全面造影评价、测量---PTA+stenting颈动脉PTA+stent---操作技术•经股动脉(不用guiding法)---造影导管在CCA造影---0.018/0.021/0.035导丝越过狭窄---换球囊导管预扩或直接上Wallstent输送器---stenting---造影评价---必要时后扩张颈动脉PTA+stent---操作技术•通过狭窄技术---导丝014、018、035---球囊:monorail、coaxial(冠脉、外周)直径4、5、6,长度20-40mm•stenting技术---roadmap---预扩张:Palmaz等球囊膨胀式支架---后扩张:Wallstent自膨式支架(除外重度狭窄)颈动脉PTA+stent•Wallstent支架---柔韧性好---不易塌陷---低凝血性---网眼细小---直径可变---自膨式释放•Palmaz、Jostent---支撑力强---定位准确---球囊扩张释放---collapse?颈动脉PTA+stentmedication•阿托品0.5-1mg,防止心动过缓•心痛定5-10mg,防止血管痉挛•术中肝素5000-10000iu,抗凝•术后肝素10-15iu/minx48hrs•阿斯匹林、Ticlopidine各0.25/dx30颈动脉PTA+stent并发症与防治•Dissection:单纯PTA5%,thankstostent•动脉痉挛:Nimodipine200µg+10ccNS•心动过缓:1mg阿托品,PTA前5分钟iv.•动脉瘤、出血、残留狭窄:球囊、支架使用不当造成•栓塞并发症(5-10%):脑保护技术,溶栓术颈动脉PTA+stent并发症与防治•溶栓术---预防:r-TPA20mgor尿激酶30万uICA---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或---发生脑栓塞时:r-TPA40mgor尿激酶100万u(半量ICA,半量超选接近血栓部位)颈动脉PTA+stent并发症与防治•脑保护技术---远端球囊阻断、抽吸+冲洗技术1耐受?2/50不能,对侧ICA堵塞?2阻断时间?3ECA闭塞与危险吻合问题---远端filter装置颈动脉PTA+stent小结•成功率高,并发症与近期再狭窄率低•比外科适应症更广•仍需长期疗效随访•脑保护与支架技术--未来研究重点•发展前景乐观,象冠脉支架一样普及?双颈内动脉起始段硬化狭窄-A
本文标题:介入性神经放射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6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