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初三上册化学半期测试题及答案沪教版
初三上册化学半期测试题及答案沪教版导语:本文为###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半期测试题及答案沪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协助。一、选择题(本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根据以上定义可知,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仅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B、仅仅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杵磨成针,仅仅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2.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解答:解: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D、汽油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看反应是否属于氧化反应并且分析反应是否剧烈,能够依据已有的知识实行.3.“生态君山,荷香天下”.荷花盛开,芳香四溢,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持续运动,花香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到芳香四溢.解答:解:荷花盛开,芳香四溢因为荷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了到我们的感觉器官﹣﹣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是在持续运动的.故选C.点评:凡是闻气味这个类问题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都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持续运动的.4.(3分)下图所示实验操作准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往试管中加入锌粒C.加热液体D.固体药品的取用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实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实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实行分析判断.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实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准确.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固体药品的取用时,瓶塞应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3分)(2009福州)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海水中的金属元素一般是以化合态形式存有的.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实行准确的分析、判断.解答:解: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这里的“钠、镁、钙”通常指的是元素.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中含有的成分的属性方面的问题.6.(3分)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N2B.HeC.OD.2Fe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一个原子;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实行解答.解答:解:A、N2表示一个氮分子,每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A错误;B、He表示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能表示氦气;故B准确;C、O表示一个氧原子,或氧元素,故C错误;D、2Fe表示由2个铁原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难度较小.7.(3分)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准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电解水实验.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实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实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实行分析判断.D、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实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准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即可准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3分)(2014贵港)按照物质分类及化合价规律排列的:Mn、S、MnO2、SO2、K2MnO4、六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化学式为()A.H2SB.Na2SO3C.CuSO4D.Cu2S考点:相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零、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实行解答.解答:解: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零可知,Mn、S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氧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MnO2中锰显+4价,SO2中硫显+4价;钾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K2MnO4中锰显+6价,观察可知,锰元素的化合价应是按0、+4、+6排列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也应是按0、+4、+6排列.A、氢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0,则x=﹣2价;B、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y+(﹣2)×3=0,则y=+4价;C、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z+(﹣2)×4=0,则z=+6价;D、铜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m=0,则m=﹣2价;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实行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水平.9.(3分)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汞+氧气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反应的特点实行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解答:解: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两种,所以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因为是石蜡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符合题意;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也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所以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题时应熟悉初中化学中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分类的依据,抓住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类型的关键.10.(3分)(2014滨州)2013年3月在上海和安徽相继发现H7N9型禽流感,达菲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防治H7N9型禽流感,其化学式为C16H28O4N2,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A.达菲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达菲分子由50个原子构成C.达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48:7:16D.达菲完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达菲化学式的含义实行分析判断.B、根据每个达菲分子的构成实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实行分析判断.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实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达菲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准确.B、每个达菲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达菲分子中含有16+28+4+2=50个原子,故选项说法准确.C、达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6):(1×28):(16×4)=48:7:16,故选项说法准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达菲完全燃烧后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应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使用化学式的含义与相关计算实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11.(3分)(2011岳阳)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够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所以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而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确定为纯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同不同种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解答:解:A、图中三个原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原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该物质由同种原子构成,是单质,故A不准确;B、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故B不准确;C、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为纯净物,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C准确;D、图中三个分子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两种分子,表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为混合物,故D不准确;故选C.点评:分子同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12.(3分)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为氯酸钾,b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象能准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A.B.C.D.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能够加快其分解速度,则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b反应快,但b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本文标题:初三上册化学半期测试题及答案沪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6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