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1.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编制说明1、编制说明本节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相应的施工规范要求和我公司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本着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合理降低资源消耗的原则,编制了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在为本工程制定管理目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现场条件和建设单位的要求,确保优质高效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根据工程的特点及本公司多年来类似施工经验,现郑重承诺:为建设单位服务是我们的工作中心,按期保质交付产品是我们的宗旨,建设单位所想是我们的工作目标!2、编制依据序号编制依据1《栖霞区大棚村2019年污水处理工程招标施工图》。2栖霞区大棚村2019年污水处理工程招标文件正文、工程量清单等。3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以及江苏省、南京市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4现场踏勘记录及本工程有关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5企业正在实行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相关文件及其他各项企业管理制度。6企业承建的同类型工程的经验总结。7本施工组织设计中采用的规范、规程、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例,如有新的标准规范,以新的标准规范为主。(1)《土工试验规程》(SL237-2007);(2)《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3)《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4);(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17);(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12);(8)《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9)《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DB32/T2334.1-2013);(10)《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DB32/T2333-2013);(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1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规程》(DL/T5260-2010);(13)《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2-2002);(14)《水电水利工程土工试验规程》(DLT5355-2006);(15)《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1998);(16)《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17)《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30号令;(18)《江苏省水利厅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定》(苏水办(2003)1号);(19)《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366号];(20)《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南京市政府第29号文];(21)《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宁水基(2013)1号];3、编制原则序号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2严格遵守国家和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3合理安排工程开展程序和施工顺序。建筑施工的特点之一是产品的固定性,因而使建筑施工在同一场地上同时或者先后交叉进行。没有前一阶段的工作,后一阶段的工作就不能进行,同时它们之间又是交错搭接的进行;顺序反映客观规律要求,交叉则反映争取时间的努力。在安排施工的程序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1)及时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为正式施工创造良好条件;(2)正式施工时先进行全场性的工作,然后再进行各个项目的施工;(3)对于单个构筑物的施工顺序,既要考虑空间的顺序,也要考虑各个式种之间的顺序;(4)可供整个施工过程使用的建筑物要尽可能的提前建行,以便减少施工的临时设施,从而节约投资。4在选择施工方案时,要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技术,努力为新结构的推行创造条件;要注意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使技术的先进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防止单纯追求先进而忽视经济效益的做法;还要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的要求和遵守有关防火、保安及环保等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方案的选择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比较时应做到实事求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数据来定方案,数据一定要准确,结论要有理、有力。5对于必须进入冬、雨季施工的工程,施工前编制实好季节性施工措施,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工程施工周期长,多属露天作业,不可避免的受到天气和季节的影响,主要是雨季的影响。因此,如何克服雨季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关键的问题。(1)在安排进度时,将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施工项目安排在有利的天气进行;将受天气影响较小的项目安排在冬、雨季进行。(2)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雨季施工的施工质量与进度。6尽量利用已有设施,以减少各种临时设施;尽量利用当地资源,合理安排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物资运输量,避免二次搬运;精心进行场地规划布置,节约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7必须注意根据地区条件和构件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恰当地选择预制方案或现场浇筑方案。确定预制方案时,应贯彻工厂预制与现场预制相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建筑工业化程度,但不能盲目追求装配化程度的提高。8要贯彻先进机械、简易机械和改进机械相结合的方针,恰当选择自行装备、租凭机械或机械化分包施工等方式,但不能片面强调提高机械化程度指标。9制订节约能源和材料措施10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各方面制订保证质量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11要贯彻“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安全施工的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检查和督促。4、投标承诺序号投标承诺1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从实质上响应招标文件要求。2严格信守施工合同,加强项目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确保资金、施工人员和设备到位,满足施工需要,实现安全、质量、工期、成本控制的全面丰收。3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联络,服从建设单位的统一协调指挥,服从设计单位的检查指导,服从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4加强与政府部门、工程沿线有关单位、现场兄弟施工单位的联络、沟通和协调,以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维护建设项目的社会信誉。5严格施工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施工安全规程,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做到警钟长鸣,时时警惕,为顺利实施本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6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7坚持文明施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参加平安工地创建工作。8建立严格、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层层相连,环环相扣,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5、工程总投资本工程涉及1个行政村(大棚村),共计8个小组。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9套,新建DN100~DN300污水管网10.6千米等。第二节、工程概况1、项目区域概况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栖霞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南京市东北部,东与镇江市句容市接壤,南与本市江宁区毗邻,西接南京市主城区,与玄武区和下关区交界,北依长江,与六合区和仪征市隔江相望。南京市栖霞区地处南京市东北郊,位于北纬32°02′50″~32°14′41″,东经118°45′42″~119°14′50″,南依钟山,北临长江。东,北起靖安街道马渡村以长江中心航道为界,与丹徒、句容两市接界;自马渡村沿便民河至龙潭街道,经东阳至漳桥一线,与句容市接界;再绕西岗果牧场南端,以灵山与江宁区接界。南,以仙林街道、马群街道,与江宁区、栖霞区接壤。西,以迈皋桥街道十字街起、至燕子矶街道田园美居一线与下关区毗邻。北,从燕子矶街道渡师石起,绕八卦洲街道北,经栖霞街道、龙潭街道,至靖安街道马渡村,以长江中心线为界,与六合区及仪征市隔江相望。栖霞区位于南京“东大门”,是南京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境内道路交通四通八达,辐射江苏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沪宁高速公路、宁杭公路、宁镇公路、312国道贯通全境;全长30公里的栖霞大道实现了南京绕城公路在江南的环网相连,并与和燕路、尧新路、红山路、仙新路、312国道连接线等区域骨干道路连为一体,构成了畅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长江二桥穿境而过,长深高速通过长江四桥与南京绕城高速相连接,南京地铁1-4号线在栖霞均有站点出口,形成主体交叉的现代化陆路运输网络。全区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22.5公里,总面积376.09平方公里(含长江水面)。201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4.38万人,常住人口为66.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94万人,农村人口8.8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86.74%。全区人口密度平均1689人/平方公里,以迈皋桥、燕子矶街道人口密度最大,尧化、马群街道次之。栖霞区现下辖尧化街道、迈皋桥街道、燕子矶街道、马群街道、龙潭街道、栖霞街道、仙林街道、西岗街道和八卦洲街道9个街道,含68个社区居委会、49个村委会,以及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栖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土地总面积39543.61公顷。龙潭街道地处南京市栖霞区东北部,位于宁镇交界处,距南京主城区约30公里,距镇江主城区约28公里,东临句容下蜀镇,西连栖霞街道,南接句容宝华镇,北濒长江与六合县龙袍乡、扬州仪征隔江相望。龙潭街道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街道机关设置六个中心,分别是党建中心、发展中心、农水中心、监管中心、办事中心和讲理中心。街道下辖6个社区(龙岸花园社区、丽江苑社区、怡江苑社区、龙潭街社区、靖安佳园社区、中国厂社区),18个村(龙潭村、兴隆村、花园村、上首村、宣闸村、孙庄村、滨江村、太平村、陈店村、靖安村、大棚村、营防村、联盟村、大棚村、大棚村、飞花村、大棚村、马渡村),共计305个村民小组,人口近6.8万。1.1.2、地质地貌栖霞区地质构造属宁镇褶皱带。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地形大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海拔多在50~300米之间。北部沿江平原及江中洲地,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汛期常受洪水威胁。土壤类型,大致可分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含洲地)区三类。境内主要山体为:栖霞山、幕府山、直渎山、象山、灵山、青龙山等。龙潭街道南部属宁镇山脉,两座东西走向的平行山丘,南为青龙山,北为黄龙山。黄龙山以北属长江冲积平原,东为靖安场,西为太子洲,明代开始耕作。1.1.3、气候气象栖霞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和季风环流的海洋性气候区,季风显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资源充沛,形成冬寒、夏热、春温、秋暖四季变化明显的气候特征。常年气温平均为15.3℃,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栖霞区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5.3℃,1月平均气温2℃,7月平均气温28℃,一年中,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平均55天。一年中日最低气温≤-10℃的日数平均1天,一般出现在12月或1月。一年中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平均75天,日最高气温≥35℃的日平均16天,以7月、8月出现的机率最高。栖霞区月平均水汽压,以7月最高,1月最低。日极端最大水汽压以7月出现的机率最高,8月次之;日极端最小水汽压以出现在1月为多。相对湿度,春季在75%左右,夏季在80%左右,秋季在77%左右,冬季在74%左右。1.1.4、蒸发栖霞区年均蒸发量为1585.2毫米。全年中,7月蒸发量约占年蒸发量的14.7%;1月的蒸发量仅占年蒸发量的3.3%。1.1.5、降水栖霞区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6~9月的汛期降水量约占年平均降水量的56.05%,其中,7月降水量约占年平均降水量的18.36%。12月降水量仅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94%左右。春、夏、秋、冬各季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比例分别为24.91%、46.01%、17.45%、11.63%。降水日数年平均在110天左右,以降液态雨水为主,占年降水的90%以上。1.2、水文栖霞区年降水量约4.45亿立方米,因多丘陵和岗地,径流量为1.16亿立方米,形成的地表水资源;栖霞区长江南岸漫滩区,含水厚度为25~30米,地下水丰富,龙潭至仙鹤门是地下水出水量最大的地区;客水资源长江在区内年均过境水量(大通站)为
本文标题:1.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7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