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14第五编--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本章内容▪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第二节苏舜钦和梅尧臣▪第三节王安石和曾巩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于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到洛阳任钱惟演幕下的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相互切磋诗文。一生勇于言事,风骨凛然,颇有政治建树。晚年官至参知政事。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死。一、欧阳修的文学思想▪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中,提出了“道不远人”“道盛文至”等文学思想,把“道”看作是自然存在的、与人并不隔离的规律、原则,“文”与“道”因为创作主体具有了一致性,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道德修养和创作素养,就得到了彰显。二、欧阳修诗歌的独特表现方式▪欧诗以散文布局的方式来安排诗意、糅合诗篇内容,使诗篇表现出曲折幽深、起承转合的艺术风貌▪欧阳修古诗长调结构主线和情感主线有机交织,可以称为“复调式结构”。一种是以“岂(+)……(+)”或“(+)……岂(+)”句式和“……(+)而……”句式为基本构型的复调式结构。在诗篇总束、分说、递进、转折等多种关系中,寓含着作者或深沉,或感慨,或意气飞扬,或思致萧索,或意志消沉的情绪。▪另一种是以情感的发展来统摄事物和景象的复调式结构形式。▪《晋祠》▪古城南出十里间,鸣渠夹路何潺潺。行人望祠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并儿自古事豪侠,战争五代几百年。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顽民尽迁高垒削,秋草自绿埋空垣。并人昔游晋水上,清镜照耀涵朱颜。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废兴髣髴无旧老,气象寂寞余山川。惟存祖宗圣功业,干戈象舞被管弦。我来览登为叹息,暂照白发临清泉。鸟啼人去庙门阖,还有山月来娟娟。三、欧阳修诗歌的“自然”艺术风格▪欧阳修诗歌具有平易流畅的总体风格。这一风格,在其律诗、古诗中有所体现。▪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终自驾,归去颍东田。▪晴原霜后石榴红,佳节登临兴未穷。日泛花光摇露际,酒浮山色入樽中。金壶恣洒毫端墨,玉麈交挥席上风。惟有渊明偏好饮,篮舆酩酊一衰翁。四、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欧阳修所创作的古文,总体看来要以论道的性理文、政论文、抒情文、史论文成就最为突出。第二节苏舜钦和梅尧臣一、苏舜钦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歌创作▪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人,曾祖移居开封,为太宗朝宰相苏易简之孙,仁宗朝枢密使杜衍的女婿。苏舜钦于宋仁宗天圣七年(1034)进士及第,历任县令等职,庆历四年(1044)因范仲淹举荐任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同年,他因鬻进奏院旧纸与王易柔等馆阁词臣饮酒,而被政敌诬陷,投狱几死。政治上的失败,对苏舜钦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出狱后,苏舜钦寓居苏州沧浪亭,四年后病卒。▪重道、求道思想在诗文上的表现,自然就体现为苏舜钦的“文必归于道义”的文学主张。最终的目的是以诗文为儒学道统建设服务,“笔下驱古风,直趋圣所存”(《夏热昼寝感咏》)。▪推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他的诗歌创作关注现实。诗作主题或针砭弊政,或陈述政见,或高歌理想,或同情人民苦难,其宗旨都可以归结到“重道”上来。▪苏舜钦重道轻文、主张用世的诗文主张,具体表现为“超迈豪绝”的诗风二、梅尧臣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歌创作▪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世称宛陵先生,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梅尧臣重视诗歌与儒学之“道”的关系。▪诗歌形式上梅尧臣“意新语工”的诗歌创作主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平淡美”统帅梅诗其它诗学旨趣和艺术表现手段。▪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鲁山山行》)▪二是梅尧臣强调“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小、琐碎甚者丑陋的事物,这就拓展了诗歌表现的对象,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给当时的诗坛带入了一种陌生之美。如其诗作《山鸟》《观放鹞子》《夜闻居人喊虎》《咏蜘蛛》《书哀》《庙子湾辞》。▪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党謢复矜夸。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三是梅尧臣诗歌题材关注世事人生,对同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重大事项,以及建设符合时代需求的士节士气等问题,都有所反映。▪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坏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汝坟贫女诗序》)▪四是梅尧臣诗歌中注意使用某些较为少见的创作方法。如其惯用的“十字格”写作方法第三节王安石和曾巩▪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一、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文创作▪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多追求直露峭刻之风,主要依靠说理来发表对时局政事的看法,表达革弊图新的政治主张。▪他多以议论精辟来出奇入胜,往往是精细的刻画、精当的议论而以散文的笔法来表现出来,故其诗风显得开阖跌宕、意气纵横,于峭拔中见警奇。如“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华藏院此君亭》),“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龙泉寺石井二首》),“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次韵和甫咏雪》)▪王安石的后期诗歌,特别重视诗律的使用。▪若木昏昏未有鸦,冻雷深闭阿香车。抟云忽散筛为屑,剪水如纷缀作花。拥帚尚怜南北巷,持杯能喜两三家。戏挼乱掬输儿女,羔袖龙钟手独叉。▪王安石诗精于造意。▪王安石的散文最有特色的是其政论文,如《上仁宗皇帝书》《本朝百年无事劄子》《答司马谏议书》等。其史论文亦因见解深刻而被后人重视,如《读孟尝君传》《伤仲永》等。▪王安石的散文见解深刻,立论警绝。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的散文,布局谨严,以议论见长,逻辑性很强。因思想深刻,立论警绝,而又布局谨严,故往往体现为文气充沛、语气斩绝的风格,显示出傲岸倔强的独特个性。二、曾巩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文创作▪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庆历元年(1041),曾巩太学肄业,由于博学能文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嘉祐二年(1057),曾巩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嘉祐五年(1060),任集贤院校理。次年出任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福州等地知州。元丰五年(1082)拜中书舍人,卒年六十五岁。曾巩、曾布、曾牟三兄弟▪作为欧阳修的门生,曾巩在诗文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都沿着欧阳修所开辟的道路前进。他发展了欧阳修的文道观。▪曾巩散文善于叙事,风格多样。他的散文,或详赡周密,或简洁凝练,或气势雄壮,或委曲周详。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寓说理于抒情,或者借用历史故事来说明现实问题。很好地继承了欧阳修散文迂曲委婉的风格,而以古雅平正、雍容和缓见长。思考题:▪1.理解欧阳修倡导“古文”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主持科举对于转换文风的重要意义。▪2.掌握欧阳修诗歌艺术历史地位及其艺术独创性。▪3.理解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史地位。▪4.掌握王安石的诗境诗艺追求特色。▪5.史称曾巩古文从儒学经典中来,谈谈您的认识。
本文标题:14第五编--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57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