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物理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题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处B.物体受滑动摩擦力一定运动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一定产生弹力D.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2.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末速度为v,则这段时间内的位移XA.X<Vt/2B.X=Vt/2C.X>Vt/2D.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用拉伸的轻质弹簧连接的木块静置于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体上。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一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木块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C.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D.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4.一只质量为m的蚂蚁,在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内爬行,在距碗底高R/2的P点停下来,则蚂蚁在P点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B.C.D.5.如图所示,A、B两木块间连一轻质弹簧,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一起静止地放在一块木板上.若将此木板突然抽去,在此瞬间,A、B两木块的加速度分别是A.aA=0,aB=3gB.aA=g,aB=gC.aA=0,aB=3g/2D.aA=g,aB=3g6.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有如图所示的比赛动作:运动员两手臂对称支撑,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当运动员两手间距离增大时,每只手臂受的力T及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T增大,F不变B.T增大,F减小C.T增大,F增大D.T减小,F不变7.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kg的建筑材料以1m/s2的加速度向上加速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0m/s2)A.500NB.480NC.890ND.920N8.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车中悬挂的小球A和车水平底板上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A的悬线与竖直线有一定夹角.则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A.物块B不受摩擦力作用B.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C.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右D.小车的运动性质不能确定9.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在0~10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在10s~25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10.物体以初速度v0做匀减速运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m,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x2=2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a的大小为1m/s2B.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m/sC.位移x3的大小为89m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m/s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有M、m两个物块,现用水平力F推物块m,使M、m两物块在桌上一起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A.mMmFB.mMMFC.若物块与桌面的摩擦因数均为,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为MgmMMFD.若物块与桌面的摩擦因数均为,M、m仍向右加速,则M、m间的相互作用力仍为mMMF12.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形变量为2cm.已知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3N和5N.则细线的拉力及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分别是A.1N和7NB.5N和7NC.5N和3ND.7N和7N第II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8分)13.关于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某实验小组得出如图甲所示的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固定点,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合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纸、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图钉若干、刻度尺等,还必须要有的器材是_________。(2)在该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一种_________的科学思想方法(选填“理想实验”或“等效替代”)。(3)如图所示,某同学完成该实验后得到图甲中的“F”和“Fˊ”两个力中,由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得到的力是__(填“F”或“Fˊ”)。图甲(4)下列操作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A.拴在橡皮条上的两条细绳必须等长B.实验前将两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选择两个读数相同的测力计C.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测力计间的夹角必须取90°D.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相同(6分)14.某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测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按图组装好装置,物体B被水平力拉出A稳定后弹簧测力计读数为4.00N。(1)测得AB间的滑动摩擦力时,B是否需要匀速拉出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2)测得AB间的动摩擦因数1为___________(3)若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4,水平拉力F至少为___________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8分)15.重40N的物体与竖直墙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若用斜向上的推力F=50N支撑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要使物体匀速下滑,推力的方向不变,则大小应变为多大?(sin37°=0.6,cos37°=0.8第二问的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8分)16.一个质量是60kg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一个质量为m=5kg的物体A,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他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g取10m/s2,求:(1)此时升降机的加速度的大小;(2)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10分)17.质量为m=3kg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木块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所示,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t=2s时间物体沿斜面上升4m的距离,则推力F为多少?(g取10m/s2)(12分)18.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取g=l0m/s2).求:(1)小物块刚放上小车时,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共同速度是多大?(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重心还与质量分布有关,故A项错;因运动是相对的,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另一个物体相对地面可不动,但都受到滑动摩擦力,故B项错;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才能够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如果形变不可恢复,则不能产生弹力,故C项错;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重心、滑动摩擦力、弹力、静摩擦力概念。2.C【解析】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小于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的位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2vxt,所以xvt/2,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B【解析】AB、若弹簧对木块向上的弹力大小恰好等于mgsinθ,木块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若弹簧对木块向上的弹力大小大于mgsinθ,木块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若弹簧对木块向上的弹力大小小于mgsinθ,木块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B正确,A错误;CD、取木块和斜面为一整体分析受力,由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得,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为零,,故CD错误;故选B。【点睛】采用隔离法研究两个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是基础。4.D【解析】试题分析:对蚂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已知其离最低点为R/2,由几何关系可知支持力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由几何关系可知,摩擦力f=mgsin60°=32mg;故选:D.考点:共点力的平衡。5.C【解析】试题分析: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A的支持力和对B的压力并未改变.对A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mg=F,aA=0.对B物体受重力和弹簧的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2322Fmgagm+==;故选C.考点:牛顿第二定律.6.A【解析】运动员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运动员所受T的合力F与运动员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夹角增大时合力大小不变;手臂间距增大时,相当于在力图中两力T之间的夹角增大,因合力F大小不变,故T增大.故选A.【点睛】两手间距增大时,增大了手臂之间的夹角,两只手臂所受的力T的合力F与运动员重力平衡,由此可知合力F大小不变,由于夹角的增大,合力保持不变,只每只手臂所受力T是增大的.7.B【解析】人和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以建筑材料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a,得绳子的拉力大小为:T=m(g+a)=20×(10+1)N=220N,再对人研究,则得地面对人支持力大小为:N=Mg-T=700N-220N=480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480N。选项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先以建筑材料为研究对象,它有向上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绳子的拉力大小;再对人研究,由平衡条件求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再求解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8.B【解析】解:A和B都相对车厢静止,加速度相同,方向为水平方向,对A受力分析可知,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合力恒定水平向左,故加速度恒定,方向水平向左,所以B受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向左.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依据A的受力来确定B的受力,进而确定加速度,这是受力分析的转移法,在连接体,叠加体等问题中常用的到.9.BCD【解析】试题分析:x-t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故由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可得出开始时物体的位置坐标;由图象的斜率可求得物体的速度;由纵坐标的差值可得出位移,同时要将图象与两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况联系起来.开始时,乙的位置坐标为零,甲从离坐标原点20米处开始运动,当乙开始运动时,甲已经运动了10s,因此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20m,A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因此当乙开始运动时两者相距最远,所以在0~10s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在10s~25s这段时间内,乙的瞬时速度要大于甲的速度,所以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在25s时相遇,BCD正确.10.AC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初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2s末的速度,再通过速度位移公式求出位移3x的大小.根据2xaT得,2221/1/1xamsmst.根据2012xvtat得03.5/vms,A正确B错误;第2s末的速度203.512/1.5/vvatmsms,则22302.259228vxmma,位移3x内的平均速度大小20.75/2vvms,CD正确.11.BD【解析】试题分析:以整体为对象,mMFa,以M物体为对象,受到小m的作用力为mMMFMaF,故A项错,B项正确;以整体为对象,mMgmMFa,以M物体为对象,受到小m的作用力为F,MaMgF,由以上两式可解得mMMFF,故D项正确,C项错。考点:本题考查了牛顿
本文标题:高一物理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0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