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九年级《醉翁亭记》复习笔记一、文学常识:《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朝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时人称之为“文忠公”。本文文体是记,是古代一种记述事物的文章。本文是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作。二、实词:尤:尤其,特别四时:四季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穷:尽深秀:幽深秀丽负者:背东西的人临:靠近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指老人翼然:鸟展翅的样子提携:指搀扶着走路的小孩子作.亭者:建造歌于途:在山路上唱歌名.之:命名休于树:在树下休息辄:就渔:捕鱼醉翁之意:情趣....为.酒:制作得.之心:领会洌:清寓.之酒:寄托山肴:野味若夫野蔌:野菜。蔌,菜蔬林霏:林间的雾气杂然:错杂的样子开:消散陈:摆放云归.:聚拢宴酣:酒喝到尽兴暝:昏暗丝/竹:指弦乐器/管乐器晦明变化苍颜:苍白的脸色野芳:野花颓然:形容醉态,醉醺醺的样子发:开放已而:不久佳木:美好的树木阴翳:浓荫遮蔽繁阴:树荫茂密上下:指树荫的高处和低处通假字负者歌于涂“涂”通“途”,意思:道路一词多义或词性活用秀①蔚然深秀.(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茂盛)乐①山水之乐.(快乐)②太守之乐.其乐(以…为快乐)谓①太守自谓.(称谓)②太守谓.谁(为,是)成语:1、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2、水落石出:冬水消退,水底的石头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饮酒上。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24、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酒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5、前呼后应:前面有呼喊,后面有应和。一般多指文章写法上的前后照应。三、整体感知(一)本文的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景,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抒发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以及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二)本文的写作手法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采用叙事说明的笔法,用了21个“也”字,既是句末的煞尾,又是内容转折的标志,文随意转,自然流畅,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三)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写出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句法骈散结合,语词虚实相间。大量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文章的韵律美。四、理解性阅读(按原文填空)(1)远望琅琊山秀丽景观的语句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写醉翁亭丰姿的语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4)破题句(直抒胸臆的句子;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微露主旨(表明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7)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8)表明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的语句是: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9)描写滁人游山盛况的句子是: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10)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语句是:前者呼,后者应。(11)最能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语句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12)写太守宴饮极其简便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13)写众宾归时的景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14)写众宾归后的景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15)文章的主旨句(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醉能同其乐。(16)写太守乐与众不同的语句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3五、内容分析(问答题)第一段: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山和泉?第一段文字写景的方式怎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第一段写了醉翁亭的秀美自然风光和命名的缘由。(2)由山引出泉,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3)写景的方式:移步换景,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推进,由俯视到仰视,自下而上,层层烘托,一步步把读者带人佳境,并交代了游乐的路线和途径。(由山引出泉,由泉引出亭,由亭引出人和事。)(4)好处:层层深入,突出主景;同时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作者为什么在开篇要写亭名的由来?由述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为下文主旨的出现做铺垫。3、文章第一段依次写了哪几种景物?写景的顺序及特点是什么?依次写了山、水、亭。顺序:按照由远及近、由全景到局部的顺序。特点:从大处落笔,文笔简约,层层递进,排遣被贬后的抑郁心情,为下文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作铺垫。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一句中“翼然”是什么意思?体会“翼然”一词有何妙处。“翼然”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意思。此词把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态势刻画了出来,形象生动,栩栩如生。5、第一段的作用:微露主旨,为下文张本。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文章的破题句,并直抒胸臆,为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说明太守的真正乐趣所在。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的作用:这是全文的线索(“乐”是主线),此句将山水之乐融化在宴饮当中。第二段: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第2段描绘了六幅图画,分别是什么?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1)内容:写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2)分别是朝景、暮景、春景、夏景、秋景、冬景。(3)早晚不同,季节不同,景物的特点就不同,抓住景物变化多端的特点来写。(4)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感官角度来写的。9、本段的句式特点:骈散结合。10、“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的作用:总结全段,抒发了作者纵情山水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将山水之乐具体化了。411、第二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先分后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出“乐亦无穷”。12、本文第二段的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创设了优美的意境,醉翁亭景致之美真是别具特色,有山有水,有林有亭,宛若一巨幅山水画,结合写景内容体会景致之美。要点:朝暮之景富于明暗变化之美;四时之景随季节不同而呈显变化之美:蔚然壮秀的琅琊山富于静态之美,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有着动态之美;树林浓荫团团和禽鸟的啁啾则焕发着生机盎然之美。13、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突出“乐亦无穷”,寄托作者被贬谪后的抑郁之情,为下文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做作铺垫,以美景寄予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14、结合前两段文字,谈谈你对“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这一句子的理解。答:在群山环绕的滁州城,在茂密幽深的琅玡山,那潺潺流淌的酿泉水,那欲翔苍穹的醉翁亭,就像一幅水墨丹青,润泽得满心满眼绿意盈盈,景不醉人人自醉了,非为酒醉,真的是被景致撩拨得醉了。这山光,这水色,这人情,这醉态,乃是政治清明的折射,而这清明分明是太守的人生答卷,是太守虽遭贬谪仍励精图治的政绩,是太守娱情山水,派遣抑郁的情感,是太守勾勒的与民同乐图。所以说“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第三段:15、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景。16、第三段描绘了哪几幅图景?哪一幅是核心?其它图景起什么作用?这几幅图景中为什么将滁人游放在首位?描绘了四幅图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它的图景起陪衬作用。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和宾客,还有滁州一州人,这说明滁州政治的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同时也为突出文章“与民同乐”的主旨做铺垫。17、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和太守有什么关系?结合课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滁人滁兴高采烈地出游,说明滁人生活的安定富足,而这是太守勤政有为,治政有方,励精图治的结果。。太守欧阳修治理有方,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虽被贬仍造福一方,是与民同乐的好官。18、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特点:不铺张,不讲排场,酒菜自取当地,极其简便。(2)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既表明太守为官的清廉节俭,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更突出太守完全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19、“苍颜”“颓然”揭示了太守怎样的心境?被贬官的抑郁。520、太守醉有什么含义?不是酒醉而是心醉,心醉于山水的美好,滁州人生活的安定富足和与民同乐政治理想的实现。21、第三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并列结构;在大小的环境和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了太守。第四段:22、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写太守日暮游罢而归的情形,并揭示全篇主旨。23、第四段中共写了几种“乐”,各指什么?为什么在写太守之乐之前写禽鸟之乐和众宾之乐?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几种乐?(1)禽鸟之乐—山林之乐;游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太守之乐—与民同乐。(2)衬托的写法。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使太守之乐更加突出。(3)禽鸟之乐: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它们的乐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游人之乐:综合自然和人事两种情趣,有自觉成分,但缺少理性认识。太守之乐:境界最高,既知前两种乐,能同醉,又能自醒,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用文章记述。24、由山水之乐到滁人游、众宾欢,乐的内涵有何变化?乐的内涵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和宾客,还有滁州一州人,人人都能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25、结尾才点出作者姓名有何妙处?用设问点出太守姓名,总收全文,照应前文,将悬念揭开,给人以水落石出的感觉。26、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含义是什么?)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文眼。宾客并不知道太守真正乐什么,太守带着宾客宴饮于山水美景中虽排遣了心中的抑郁,但太守的感情只有他自己能理解。其中包含着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及与民同乐。全文理解:27、作者写此文时时值被贬,可文中却处处写“醉”与“乐”,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意图)?一种:作者此时适逢贬谪,由于政治上遭贬抑,内心难免有郁闷之情,所以文章前半部分确实流露出了纵情山水的意思,但这决不是作者写此文的主要意图,在此文中,充分地表露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无论是滁人出游,还是自己与宾客宴饮,都是“与民同乐”的表现,而太守的醉就恰在这里,文中“饮少辄醉”不过是虚晃一笔,真正醉的是滁人的安定富足。第二种:作者以醉为表象,来表现乐的实质,醉和乐是统一的,写醉是为了写乐,醉能增其乐。二者互为表里,通过醉心于山水,醉心于宴饮,来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醉乐关系)28、作者真的醉了吗?你认为“太守醉”的“醉”字有哪些丰富的内涵?不是真醉,而是心醉。6醉于山水的美好,醉于滁人生活的安定富足,醉于宾客畅饮的欢娱,醉于和乐清朗的政治局面,醉于“与民同乐”政治理想得以实现的喜悦,醉于“小我”战胜“大我”的自豪。29、太守“醉能同其乐”表现在哪里?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1)表现在:山水之乐,游戏之乐,游宴之乐。(2)将醉与乐统一起来,全文的主旨所在。30、文章描绘了一幅官民同乐图,表现了什么内容?从侧面反映了什么?(1)极力写滁州百姓在安定富足的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特意塑造了太守醉的形象。(2)这幅生动的风俗画从侧面反映出太守治政有方,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31、作者纵情山水能反映出他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心境、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还表现出什么?还表现出作者不因遭受打击而消沉颓废,相反能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造福一方,表现出旷达君子的坦荡胸怀,铮铮铁骨。32、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的原因有哪些?(1)自然原因:滁州山水,风景优美。(2)社会原因:滁人生活安定富足。(3)个人原因:能与民同乐于山水风物之美;个人际遇的失意。33、“醉翁”二字很是耐人寻味,作者说“我时四十尤强力”,写此文时他才四十,正值不惑,怎么就以老
本文标题:醉翁亭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5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