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内容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和必修专题的相关知识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材料共同进行问题探究,进而了解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学策略教材分析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用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教学方法本课原始材料较多,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引导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来进行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本课设计了四道合作探究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全面地把握明清之际主要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及其影响等,从而完成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简述汉代“私奔再嫁司马相如”的故事,然后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明理学,那么理学家会怎么评价这件事呢?(学生回答“反对”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但是明朝的李贽却热情的赞扬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和道学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李贽还有哪些思想,他又为什么自命为“异端”呢?讲授新课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释义: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李贽的思想被称作离经叛道,那么什么是“离经叛道”和“异端”呢?“离经叛道”,是指破除个人迷信,敢于对传统的封建思想、礼教挑战,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异端”,是指不属于正统思想的思想派别,通常含有负面的含意,或称旁门左道;但也可指不重要的思想流派,即小道。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的解释:“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意即专门仅仅钻研于义理的一端,是很有害的行为。李贽的自命“异端”却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含义,实际上指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的思想。教师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材料总结归纳李贽的“异端”思想。.李贽的进步思想多媒体展示能反映李贽主要思想的材料,学生阅读并归纳。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材料二: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三:阳为道学,行若猪狗。——《焚书·何心隐论》材料四: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是“正获身,非失身”。还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初谭集》《藏书》材料五:“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焚书·答邓石阳》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李贽的进步思想可以概括为:①反正统:(材料一、二、三)自称“异端”,公开打破对孔子(孔孟)的迷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②反传统:(材料四)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③(材料五)私欲自然: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然,要顺其自然。教师过渡:李贽的思想惊世骇俗、离经叛道,这和他一生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李贽的生平及其代表作用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李贽的生活经历了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晚年的入狱被迫害致死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对李贽思想的评价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李贽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讨论,最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教师过渡:人都是社会的人,李贽的思想除了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关系,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二、背景:明末——封建社会晚期引导学生联系必修和必修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明末之际的社会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并解答问题。提示: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三方面思考: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政治:吏治腐败;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西学东渐教师过渡:这些深深的矛盾并没有随着清军入关而结束,正相反,明末清初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社会愈加动荡,反映在思想领域里就是出现了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三、明清三大思想家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明清三大思想家对比的表格。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思想其他思想具体影响代表作品师生合作完成表格,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位思想家的代表作书影,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影响。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经济上,他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即“工商皆本”。思想上,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主张经世致用。(释义: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他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教师过渡启发:虽然这三位学者的思想各有侧重点,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的主张。请同学阅读提供的材料然后思考总结。(可以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思想主张?学生阅读材料,合作解决问题。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根据这三段材料可以归纳出:政治上三人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顾炎武材料三: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学生理解以上三段材料,可以认识到经济上三位思想家都重视工商业。材料一:天下为主,君为客。——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顾炎武材料三: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王夫之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以上材料并指出,正是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并且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儒学,因而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三者的治学目的也有相同之处,都主张经世致用。总结: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政治上: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都重视工商业思想上:都批判的继承了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治学目的:都主张经世致用教师过渡:三位学者的思想不仅代表当时许多的进步学者,也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合作探究二: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联系必修和必修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的社会情况。提示: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三方面思考。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思想: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强调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是根本原因。教师过渡: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出现这些进步的思想既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到年后梁启超依然强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苏联人弗·格·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王夫之)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合作探究三:如何评价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儒学的发展历程、当时的时代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合作讨论完成对三位学者思想的评价:积极方面:①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②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③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④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⑤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消极方面: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答案提示,并且强调三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利于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教师过渡引导:教材中东西方对照部分显示了当时西方已经在进行宗教改革,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运动的先驱也在发表者先进言论,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合作探究四: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提示:从经济基础、阶级状况、政治制度和文化等方面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最后总结归纳:①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②当时中国没有出现资产阶级,缺乏阶级基础。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④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课堂小结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
本文标题: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67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