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发酵工程原理课程标准
发酵工程原理课程标准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刘殿锋一、课程的基本要素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又是一门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对于同时开设的《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与本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适当的分工,本课程以讲授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为主;在本课程基础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酵分析》、《发酵工厂设计概论》、《发酵工艺》、《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等后续课程。2、课程的基本理念该课程面向应用生物技术专业,使学生掌握各种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重点突出生产工艺操作及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了解发酵工程技术前沿动态。3、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校企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以“四个结合”作保障,即教学内容――校企结合、教师队伍――专兼结合、教学环境――工学结合、教学方法――理实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本课程教学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到课堂、从知识到知识”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二、课程的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酵工程的典型过程及其基本原理、基本技术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方向。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和解决有关发酵工程中的具体问题。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在发酵企业分析实际技术问题,并能因地制宜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可以胜任生物技术产业中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生产工艺过程技术管理和高技术生产岗位的实际技术工作。三、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酵工艺项目为驱动,结合发酵企业生产实际,以发酵工程中的典型单元操作为中心构建课程内容,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发酵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来进行。四、课程实施意见1、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了解生物技术的知识和生物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了解发酵的一般概念;了解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特点、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发酵工艺的一般培养方法及过程。第二章生产菌种的选育(10学时):了解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筛选方法与过程,掌握自然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育种及基因重组技术育种的原理与方法。第三章培养基(8学时):了解发酵生产培养基的组成成份及其在发酵中的作用;掌握影响培养基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第四章灭菌(6学时):了解灭菌的概念及方法;掌握微生物热死动力学;掌握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及控制方法;重点掌握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了解无菌空气质量标准、制备方法;掌握空气介质过滤除菌的工艺过程及影响无菌空气质量的因素。第五章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6学时):了解生产菌种制备的一般流程;掌握各生产菌种制备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掌握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掌握菌种保藏的原理及方法。第六章发酵动力学(8学时):掌握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的基础理论、操作特点、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了解发酵与产物分离的耦合技术。第七章发酵过程检测与控制(16学时):了解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及检测方法;掌握温度、pH值、溶解氧、二氧化碳、菌体浓度、基质浓度和泡沫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第八章染菌的分析与防治(6学时):了解染菌对发酵的影响;了解染菌的原因及分析方法;掌握染菌的防治措施。2、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2)使用案例教学法。(3)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自我经验叙述、讨论、问题教学、阅读指导等,尤其适当地采用多媒体的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原始的课堂实录,或者是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4)采用多媒体课件。3、教学评价与考核(1)通过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实训成果评比、等手段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和过程评价。(2)考核由平时成绩10%(作业、学生课堂出勤和表现),实验20%,期末考试70%(论文形式)三部分组成。4、教材与教参(1)教材:《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余龙江,化学工业出版社(2)教参:《新编生物工艺学》上册,俞俊堂,化学工业出版社《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姚汝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微生物工程》,曹军卫,科学出版社《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储炬,化学工业出版社《发酵工业概论》,李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酵工艺原理》熊宗贵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生物工艺原理》,贺小贤,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文标题:发酵工程原理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86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