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地下空间利用》课程人行地道目的和作用一般规定结构与构造防水与排水通风与照明工程实例主要内容一修建城市人行地道的目的和作用(一)缓解城市地面人流交通压力各类社会活动频率、密度加大,都造成了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出现交通拥挤的现象,在商业繁华地区,人流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很大负担。一、目的和作用(二)重新组织城市交通,实现“人车分流”“人车混流”不仅使得人流过街与道路上汽车的正常行驶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抵触,减小了双方面的交通容量,还使得交通事故上升。对于城市交通要“人车分流”,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在目前,车辆交通利用地面空间的条件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似乎只有两个,一个是“人行天街”过街,另一个就是利用“地下过街通道”来解决问题了。1.世界上最拥挤的人造海浪游泳池——日本东京SummerLand水上世界;2.世界上最拥挤的地区——中国香港旺角;3.世界上最拥挤的体育场——巴西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体育场;4.世界上最拥挤的路口——日本东京涩谷;5.世界上最拥挤的监狱——俄罗斯圣彼得堡克莱斯蒂监狱;6.世界上最拥挤的火车——印度火车;7.世界上最拥挤的海滩——中国青岛汇泉湾海滩;8.世界上最拥挤的地铁——俄罗斯莫斯科地铁;(一)缓解城市地面人流交通压力各类社会活动频率、密度加大,都造成了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出现交通拥挤的现象,在商业繁华地区,人流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很大负担。一、目的和作用(二)重新组织城市交通,实现“人车分流”“人车混流”不仅使得人流过街与道路上汽车的正常行驶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抵触,减小了双方面的交通容量,还使得交通事故上升。对于城市交通要“人车分流”,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在目前,车辆交通利用地面空间的条件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似乎只有两个,一个是“人行天街”过街,另一个就是利用“地下过街通道”来解决问题了。(三)缩短出行距离,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这类情况尤其特指在各种地下交通设施之间的连接通道,最常见的例子是不同线路地铁站之间的换乘,当在相邻地铁站之间修建了地下人行通道(可以是简单的地下通道,也可以是有店铺的地下街)后,人流不用上到地面就可直接在地下空间换乘地铁,缩短了换乘距离,也避免了因上到地面,进出地铁站,而给地面交通增加压力。一、目的和作用(四)减少不利地形条件的影响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城市中,通过地下空间,缩短城市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加强两者间的联系,缩减原有的步行交通距离,减少不利地形条件的影响,也是不少城市修建地下步行系统的目的。(五)减少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地下空间具有恒温、遮蔽和节能的特点。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往往利用地下空间的这些优点,进行城市开发,修建人行地道就是其中之一。这类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有:严寒、酷热、多雨、多雪、风沙大等。一、目的和作用二一般规定1.基础资料调研如:城市人流交通流量状况调查,城市未来交通流量预测,地质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使用权,城市未来规划等。2.制定规划方案3.进一步优化、细化方案和确定各类指标要求4.组织实施方案二、一般规定(一)人行地道的规划步骤1.人行地道选位要考虑的因素(1)尽量与城市地面人流交通密度大的方向保持一致;(2)人行地道的起始点尽量选择人流交通相对集中的节点布置(如地铁站、公交枢纽、繁华闹市口等);(3)人行地道的形式(附建式为主还是单建式为主);(4)地下空间标高应尽量统一;(5)满足防灾疏散要求;(6)建设的经济可行性、工程技术可行性;(7)土地使用权的归属。(二)城市地下人行地道系统规划二、一般规定1.人行地道选位要考虑的因素(8)行人交通与分流地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2400人/(小时·米),车站、码头前的地道1850人/(小时·米)。(9)布局地道设计布局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适应交通的需要,并应考虑由此引起附近范围内人行交通所发生的变化,且对此种变化后的步行交通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二、一般规定(二)城市地下人行地道系统规划2.人行地道的选点工作,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l)找出城市道路交通主要节点,作为需“人车分流”的规划基础;(2)对照已有的地铁和地下其它步行系统的建设现状和规划,扣除(1)中找出的可由地铁站等地下设施兼顾解决的节点;(3)考察城市人行天桥的建设现状与规划(包括城市某些区域的“空中走廊”),将(2)中剩余的节点中,能由地上建设解决的点扣除;(4)对于剩余的城市交通节点,考察建设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各自优劣点,扣除适宜“空中”解决的节点;(5)进行其它方面论证(经济性等),确定城市中需建造地下人行地道的位置;(6)进一步计算分析,确定每个修建点的规模,标高等要素指标。二、一般规定(二)城市地下人行地道系统规划在进行上页中第(4)项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l)道路宽度:道路越宽,人行天桥的可能性就越小;(2)是否有高架道路(或铁轨)通过?如有,就不能修建人行天桥;(3)是否有浅埋地铁通过?如有,则不宜修建人行地道;(4)修建人行天桥对城市景观是否有不利影响?一般而言修建人行天桥对城市景观都有一些负面影响,但如成都春熙路口与王府井之间的人行天桥,既促进了这些商店二层的商业发展,缓解了路口人流压力,也成为新的城市风景点;(5)有了人行天桥不一定就不需建设人行地道,毕竟,两者各有特点。二、一般规定(二)城市地下人行地道系统规划(三)城市地下人行地道规划原则二、一般规定1.在节约的前提下,人行地道应尽量形成网络规模2.贯彻“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逐段逐点、分期、分批实施,最后贯通完成的指导思想。3.贯彻地下空间开发应以“以商引人、以人养商”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只有将地下步行系统与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产业挂钩,才能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得到社会认可,才能较好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此外,只有将商业等设施与步行交通系统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地面上的人流吸引到地下步行系统内,同时,这大量的客流也必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一个城市开发的良性循环。人行地道中引进了店铺等设施后,还有利于人行地道的管理。1.人行地道的宽度及高度地道的通道净宽,应根据设计年限内高峰小时人流量及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地道通道净宽不宜小于3.75m。地道每端梯道或坡道的净宽之和应大于地道的净宽1.2倍以上,梯(坡)道的最小净宽为1.8m。人行地道通道的最小净高为2.5m。地道梯道踏步中间布置的最小垂直净高为2.4m。坡道的最小垂直净高为2.5m。(四)城市人行地道规划中的主要指标、参数和要求二、一般规定2.出入口出入口的设置数量应满足城市消防、防灾规范要求。3.下底面标高人行地道横亘道/铁路,一般其下底面标高在地下7m左右(需避开管线)。4.人行地道通道平面形态人行地道要求路径简结、导向标志明确。二、一般规定(四)城市人行地道规划中的主要指标、参数和要求三结构与构造人行地道施工方法包括有放坡开挖或护壁施工的明挖结构、盾构法或矿山法施工的暗挖结构、用沉管法或顶进法等特殊方法施工方法等。三、结构与构造净空尺寸应满足人行地道建筑限界和其他使用及施工工艺等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结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人行地道的结构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规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形式应便于制造、运输、安装、施工和养护。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荷载,可按表1进行分类。在决定荷载的数值时,应考虑施工和使用年限内发生的变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相关规范规定的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确定不同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1.荷载荷载分类荷载名称永久荷载结构自重地层压力结构上部和破坏棱体范围的设施及建筑物压力水压力及浮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预加应力设备重量地基下沉影响可变荷载基本可变荷载地面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地铁车辆荷载及其动力作用人群荷载其他可变荷载温度变化影响施工荷载偶然荷载地震影响沉船、抛锚或河道疏浚产生的撞击力等灾害性荷载表1荷载分类表三、结构与构造人行地道工程材料应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等选用,并考虑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主要受力结构应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必要时也可采用金属材料。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耐久性要求,满足抗裂、抗渗、抗冻和抗侵蚀的需要。一般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得低于表2的规定。2.工程材料三、结构与构造明挖法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C30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C30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和灌注柱C30盾构法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C50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衬砌C30矿山法喷射混凝土衬砌C30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C30沉管法刚筋混凝土结构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C40顶进法钢筋混凝土结构C30表2地下人行通道混凝土的最低设计强度等级2.工程材料三、结构与构造衬砌结构宜设计为闭合式。在无地下水的I、II级围岩中可不设底板,但需铺设厚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垫层。明挖结构的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般可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衬砌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衬砌。(2)地下连续墙及灌注桩支护宜作为主体结构侧墙的一部分与内衬墙共同受力。墙体的结合方式根据使用、受力及防水等要求,可选用叠合式或复合式构造。若能满足耐久性要求时,可将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的单一侧墙。3.结构形式及衬砌三、结构与构造盾构法施工的隧道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采用单层衬砌或在其内浇钢筋混凝土内衬的双层衬砌,在满足工程使用、受力和防水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衬砌。(2)在联络通道门洞区段的装配式衬砌,可采用钢管片、铸铁管片或钢与钢筋混凝土的复合管片。(3)使用带护盾的掘进机施工的隧道,采用圆形结构。3.结构形式及衬砌三、结构与构造矿山法施工的结构衬砌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的断面形状和衬砌形式,应根据围岩条件、使用要求、施工方法及断面尺度等,从受力、围岩稳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确定。2.宜采用马蹄形断面,特殊情况可采用直墙拱结构;3.结构形式及衬砌三、结构与构造四防水与排水人行地道的防水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方法、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人行地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8,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其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设计应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选用相适宜的材料,以满足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耐久性的要求。四、防水与排水1.防水结构类别地下连续墙灌注桩明挖结构钢筋混凝土管片矿山法施工的结构顶板楼板底板初期支护或喷锚衬砌二次衬砌外侧内侧外侧外侧外侧内侧外侧内侧外侧内侧保护层厚度70507050403050404030404035注:1、车站内的楼梯及站台等内部构件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25mm;2、顶进法和沉管法施工的隧道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采用明挖结构的数值;3、矿山法施工的结构当二次衬砌的厚度大于50cm时,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应采用40mm。表4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1.防水四、防水与排水附加防水层有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等,适用于需增强防水能力、受侵蚀性介质作用的工程。附加防水层应设在迎水面或复合衬砌之间。涂料防水层应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环境、气候条件、施工方法、结构构造形式、工程防水等级要求选择防水涂料品种,1.防水四、防水与排水通道应设有排除雨水、冲洗水和地下渗水的设施,通道内地面铺装层应设置横坡,必要时也可同时设置纵、横坡,以利排水。通道内排水一般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出水口必须安全可靠。凡能采用自流方式排入地道外的城市排水管道的,应采用自流排水;也可采取其他排水措施。排水方式可根据具体条
本文标题:人行地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69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