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常州市新桥中学高二8班课题组长赵俊杰课题成员钟琪,谢剑俊,吴一峰,陆秀萍,季凌飞,谢剑俊,周春萍,丁佳懿,崔明坤,浦杰。一、课题提出背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们对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二、现状及发展趋势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现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三、课题研究目标1.了解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2.引起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3.培养我组成员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四、课题研究内容1.活动计划课题名称: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情况指导老师:洪燕目标、完成的工作是否外出物质准备第一次活动开题报道,分工计划。否无。第二次活动各方面了解,着手问卷调查,查资料。否电脑,相关书籍。第三次活动设计问卷调查(全体),访问老师家长。否照相机。第四次活动全体成员进行调查。否无。第五次活动针对一些问题讨论,资料删减。否无。第六次活动对于针对性问题,制定更加细致的调查问卷,深入了解,针对问题查资料。否电脑,相关书籍。第七次活动数据统计分析,调查。否照相机。第八次活动针对统计与资料,提出感想与改进意间。否无。第九次活动整合调查结果。否无。第十次活动写报告等结尾工作。否无。2.常州市新桥中学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年级-----------性别-----------1你对你的学习是否有信心?□很大□有□没有2在学习中,你是否感到有压力?□经常□偶尔□从不3你通常怎样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与朋友或老师等谈心□进行恰当的运动□沉静在压抑的情绪中□其它()4你通常在何时有压力?□考前□考后□任何时候□被批评后5你与你的父母相处的怎么样?□很好无话不谈□一般□不好关系冷淡6当你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怎样解决?□主动交谈□向父母发火争吵□不与父母讲话□其它()7你觉得怎样与朋友相处比较合适?□关注朋友的缺点□宽容理解朋友□互相关心互相信任□其它()8当你与朋友发生口角时你会怎么样?□主动道歉和好□放弃这个朋友□冷言冷语□其它()9你会因为自己心情不佳而向朋友发火吗?□经常□偶尔□从不10你平常的心情状况怎么样?□高兴居多□阴晴不定□经常压抑□其它()11你是否会有伤害自己,他人的念头?□经常□偶尔□从不3.调查对象及方法我们以《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和调查问卷为调查材料,调查学生在强迫心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心理、敌对心理、焦虑心理和异性交往心理等六方面特点。采取问卷调查法对高一级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答卷458份,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五、结论受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异性交往心理平均分正常65.267.365.875.470.579.770.7存在心理问题34.832.734.224.629.520.329.3其中轻度30.626.528.120.823.716.624.4其中中度3.95.05.33.45.13.14.3其中重度0.31.20.80.40.70.60.6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令人担忧,29.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强迫症状方面,34.8%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3%的学生明知没有必要的事情,但却有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想法、冲动;30%的学生常会感到不能集中精神,脑子变空。人际关系敏感方面,32.7%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2.8%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有自卑感,心神不安;34%的学生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6%的学生在公共场所吃东西会感到很不舒服。抑郁心理方面,34.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31%的学生常会感到孤独、苦闷;29%的学生有时会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9%的学生经常责备自己;5%的学生容易哭泣。敌对心理方面,24.6%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25%的学生容易烦恼、激动;22%的学生有想摔坏东西的冲动;18%的学生有时会不能自控而打发脾气。焦虑心理方面,29.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7%的学生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31.2%的学生常会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异性交往心理方面,20.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2.9%的学生拒绝与异性同学交往;90%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学生之间发展的是友情而不是爱情;1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异性交往中需要有关方面的指导。六、措施及建议中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而且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究其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冲击和学校应试教育的压力,引起了学生精神和行为上的适应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以及社会信息量的激增,生活节奏的加快,无疑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除了承受社会生活的压力外,还要面临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多种刺激,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和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在教育上很长时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造成学生缺乏此方面的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育。因此,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中,学校教育很重要的。那么,该如何进行呢?具体做法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在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2.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新生入校时的适应不良,旧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升学填报志愿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碍等问题等进行个别与团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同时要注意自身形象,真诚关注学生,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例如,有位学生由于升中考试考得不好,连续几个月都苦闷,而无精打采。对此,我们帮助分析考试不好的原因,让其认识到成败乃是常事,提高自我认识,鼓励其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同时,我们指导他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多听轻快的音乐,多活动,多与人交往等等,从而使之克服抑郁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优化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是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对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发展学生个性起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才能发现开拓自身的潜力。第二课堂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学校班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举办各种形势教育类、社会生活类、心理卫生类、阅读类、审美类、信息处理类等指导性讲座。可以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可以建立多种类型课外活动小组,阅读小组。总之,第二课堂应当努力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情感性、艺术性、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5、建立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重视培养教师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树立教师正确的心理教育意识,组建一支具有丰富经验,以从事心理学教育的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并以此为先导,对学生进行教育。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七、研究感悟这次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认为,课题本身的是得失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收获和体会。收获之一是初步树立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来,像研究、创新这样的字眼,我们觉得很陌生,十分遥远。在我们拟定了提纲准备动手写论文前,我问过爸爸:论文应该写多少字?爸爸说像你们这样的论文3000字左右就可以了。我大吃一惊:3000字怎么能写得出来!爸爸笑着说:你按照提纲写写看。不料一写,初稿就写了3000字,后来经过修改达到了4000多字。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一下子消除了与“研究”、“创新”的距离感,我们开始感到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收获之二是了解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虽然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过程还不是很规范,但我们对设计问卷、问卷统计、查找资料、提炼观点、撰写论文等主要环节都有了一些亲身的体验和初步的体会,对展板的设计制作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研究性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样我们才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不足,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研究的能力方面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如开始时对问卷调查得来的资料不知道该如何概括,对查阅到的报刊资料不知道如何归纳,虽然后来经过努力完成了论文,但不足之处仍然很多。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们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力量。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自不待言,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班主任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热情关
本文标题: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1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