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家眼中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第三节学习理论第四节认知发展观第五节其他发展观三个基本问题发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分阶段的?谈谈你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看法第一节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Natureornurture“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Questions:1.教育万能吗?2.早期教育是否越早越好?3.应对发展,个体是被动的吗?(一)单因素论(20世纪初)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2.环境决定论华生高尔顿“个体的能力乃由其生理遗传决定,其作用与遗传决定个体的身体器官及机能相似”——《遗传的天才》,1869家谱研究“优生学之父”启示?贵族家庭(977)贵族子女(332)一般家庭(4000)贵族/杰出子女(1)霍尔受冯特影响,创办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美国心理学之父”“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华生教育万能论“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恐惧训练(二)二因素论(20世纪中叶)强调遗传和环境因素的构成比例斯腾:“遗传和环境同为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异”又称“合金论”(三)成熟势力说格塞尔“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启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46周48周53周55周双生子1开始训练双生子2开始训练未成熟成熟局限性机械的共同决定论,以折衷的路线回避问题,并未深入阐明遗传与环境二者对个体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1.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先天愚、苯丙酮尿症;环境遗传选择性交配研究(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1.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先天愚、苯丙酮尿症;2.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现实性环境遗传现实性的例证1.狼孩卡玛拉&阿玛拉;启示?现实性的例证•2.巴登大公国王子的生存报告启示?即使先天遗传再优越(王子血统),但环境和教育的匮乏,导致其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甚至不如一般的普通人群)环境和教育甚至能促进大脑的发育3.“沙袋育儿”研究组别智商得分沙袋组儿童77非沙袋组儿童80你想到了什么?•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现实水平的决定作用•遗传所提供的物质前提是否也较差?现实性的例证(四)、相互作用论(辩证观)1.遗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或生物前提先天愚、苯丙酮尿症;2.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现实性主导性:导向、方向性3.主体性对发展起重要作用环境遗传二、主动和被动:人们在他们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一)发展的机械模型把发展看作对刺激的被动的、可以预测的反应,人们象机器那样对环境作出反应。(二)发展的组织模型认为发展是机体自身发动的、依据不同质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的,人不只是反应,还会主动行动三、连续性和间断性(一)发展的机械模型认为发展是连续的,要经历相同的过程,从后期行为可以预测早期发展,强调量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种类。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二)发展的组织模型强调质的变化,认为发展可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种类的发展问题,会发展起不同种类的能力;每个阶段承前启后。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人的理论。(三)当前的观点强调行为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不强调大的发展阶段;重视考察在每个阶段哪些种类的行为是连续的或非连续性的,以及包括了哪些过程。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学说(一)基本观点•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理需要)。•人格理论与发展观: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心理防卫机制:合理化、升华、投射、退行等(二)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5岁)4.潜伏期(5~12岁)5.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1.口唇期(0~1岁)活动以口腔为主,经由吮吸、吞咽、咀爵等活动,以获得基本需欲的满足。婴儿口腔的活动如不受限制,长大倾向开放、慷慨与乐观。如口欲受挫折,长大可能偏向悲观、依赖、退缩。口欲综合型性格:从事大量的口唇活动或者与口唇活动有象征联系的活动,如沉溺于吃喝、抽烟、接吻,或者嗜好收集,当一个好听众(吸收知识)等。口欲施虐狂性格:嗜好嚼咬及相关的象征性活动,如贪吃、挖苦、嫉妒等。2.肛门期(1~3岁)力比多的区位在肛门。幼儿由于排泄粪便,解除内急压力而得到快感的经验。父母如对儿童的训练过于严格,将导致其性格冷酷、刚愎、生活杂乱。如肛门性格:整洁、吝啬、固执。如顺其自然,则人格获得良好发展。有独立能力的性格,表现为自我决定行动,无过分的羞耻感,心理矛盾较少,容易合作等。3.性器期(3~5岁)力比多的区位在生殖器。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形成性别角色,超我出现(压抑情结)。个性发展问题:女性往往由于嫉妒和自卑,想进行补偿,扮演女强人角色,超越男人。4.潜伏期(5~12岁)性的发展几乎停滞,相当平静。男孩和女孩子彼此没有兴趣。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取代如探索自然、文艺体育等,性欲对象为年龄相仿的同性别者(同性恋?)。5.生殖期(11或13岁以后)性器官的成熟带来性冲动的再次萌发,对异性感兴趣,异性恋稳定下来。儿童重新表现出强烈的性欲。最重要的任务是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建立自己的生活,寻找同龄伙伴建立长期性关系。(三)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简评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让人们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传统心理学重理念轻意欲、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本能决定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有谬误,同时将人看得过分消极。缺乏科学依据,难以重复验证。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物性,埃里克森既考虑生物学影响也考虑文化和社会因素•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经历八个有固定顺序的阶段持续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与社会文化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每个任务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端点,个体的发展水平就处于两个端点之间,健康人格倾向于积极的那一端。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2)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3)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4)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5)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8)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此一阶段,如果婴儿能够得到温暖、抚摸、爱和生理的关怀,获得满足,就会形成对他人的信任;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婴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父母的冷漠或感情上的拒绝,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人的不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或怀疑要到成年才明显表现出来。自主对羞耻感和疑虑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爬行,产生触摸、探索和自己动手的愿望,表现出自控能力的增强,父母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本领,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但如果对孩子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故”,比如摔跤、尿床等,表现出嘲笑,或者一切包办代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主动感对内疚感在这一年龄段,儿童开始表现出主动精神。通过让孩子自由地做游戏、提问、运用想象和选择活动,父母可以强化儿童的主动性。如果父母总是严厉地批评儿童,不让他们玩游戏,不鼓励他们提问,孩子会认为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错误的,从而产生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学习那些社会认为重要的技能。如果儿童在制作、绘画、做饭、阅读和学习中因为自己富有成效的活动得到赞扬,他们会形成勤奋的倾向。如果儿童的努力被训斥为添乱、幼稚和胡搞,他们会形成自卑的倾向。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个体在这一时期主要回答一个问题:“我是谁?”。青少年必须把自己所扮演的学生、子女、朋友、恋人等不同角色在自我感觉上整合,形成统一的自我,即同一性。如果无法形成这种角色认同,青少年会陷入同一性混乱的痛苦中。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重要特征前后一致及连续完整的意识,个人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感。它既包括自我认识,也包括自我的情感体验。亲密对孤独这一阶段,个体开始进入亲密的恋爱和正式建立婚姻,开始真正承担社会义务。个体感到自己在生活上有亲近他人的需要。如果个体无法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陷入深深的孤独中。繁殖对停滞此一阶段,个体保持平衡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指导下一代的兴趣。繁殖不仅指生育和照料孩子,而且指在工作中创造事物和思想。发展的任务是要形成创造力感,避免自我关注和停滞不前。自我完善感对失望这是一个反省的时期。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责的人会有一种完美感,自尊自重,这样他可以带着尊严面对衰老和死亡。如果带着遗憾看以前的生活,老年人会产生一种绝望感,觉得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机会,自己失败了。艾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简评强调社会影响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抛弃性本能中心仍带有本能论色彩,每一阶段的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是否具有普遍性,各个阶段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确定?第三节学习理论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一)华生的心理学思想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二)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1.否认遗传。华生否认遗传的原因•行为取决于刺激,而刺激是客观的不是遗传的•生理的遗传并不引起机能的遗传•华生理论以控制为目的,而遗传是不可控的2.夸大环境和教育•教育万能•学习理论:用外部刺激塑造行为S-R3.儿童情绪发展研究简评:华生的理论主张对心理、儿童心理进行客观研究,使得心理学的科学意味更浓,这点是应当值得肯定的;但他忽视生物因素和认知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否定意识、否定儿童的主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则是完全错误的。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更强调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强调及时强化•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区别与共同点?)尽可能避免不良刺激,创设儿童发展的适宜环境儿童行为的控制•1.育婴箱的作用•2.行为矫正•3.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机器教学原则:小步子呈现、及时反馈、学生主动参加简评:现代认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教学辅助机,新行为方法等,都受到了强化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但斯金纳过分强调由外部刺激所塑造的操作行为(强化物和惩罚物),而忽视了认知因素对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同时,与华生一样,斯金纳否定意识,否定儿童发展的主动性等,这些都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指出:“如果人只能从尝试的后果中进行学习,如果没有人教给孩子怎样游泳,没人教青少年怎样开车,如果学医的学生只能凭借从成功和失败的后果掌握必需技能来做手术,那么人类生存的希望会很小。”班杜拉认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中,我们也能通过看、读或听说别人怎
本文标题: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2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