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代有一代之心声一代有一代之心声2020/8/17流派时间成就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浪漫主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表内容。流派时间成就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法·雨果《巴》英·雪莱《西》《解》德·海涅《德》浪漫主义18C末—19C30S19C30S—20C早期20C法·巴尔扎克《人》英·狄更斯《大》俄·普希金《叶》托尔斯泰《安》英·肖伯纳《苹》法·罗曼罗兰《约》美·海明威《老》爱·贝克特《等》高尔基《母》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印·泰戈尔中·鲁迅哥·马尔克斯尼·索因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表内容。浪漫之“美”第一篇章激情与梦想——浪漫主义文学材料诗歌赏析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雪莱《西风颂》请同学们结合材料,阅读教材106页,思考:(1)冬天代表什么?春天代表什么?这个作品表达了感情?(2)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产生?雪莱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浪漫之“美”特点:①风格: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情节跌宕②内容:反对封建制度,憧憬未来。浪漫之“美”②政治的黑暗,社会不平等,启蒙思想理性王国的破灭。①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局势动荡。浪漫之析动荡的欧洲1820—1823西班牙革命(反对专制统治)1820—1821意大利革命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1825—1826俄国革命(要求废除农奴制)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比利时革命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下列有关浪漫主义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B.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C.雨果是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D.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和揭露浪漫之析浪漫之析现实之“丑”第二篇章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材料:当本堂神父来给他做临终圣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圣器,鼻子上的那颗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请同学们结合材料,阅读教材107页,思考:(1)根据材料指出巴尔扎克塑造的葛朗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什么社会实质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107页,归纳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产生的背景。形象:传神地描绘出老葛朗台贪财好利的资本家形象。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及人性沦丧。现实之“丑”材料作品赏析特点: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现实之“丑”材料:(19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1)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主义。现实之析《人间喜剧》之所以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①它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③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入木三分④涉及各个学科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现实之析现代之“困”第三篇章苦闷与彷徨——现代主义文学黄昏,乡间一条路,一棵树,两个人等戈多。戈多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等待戈多》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等待戈多》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路边的一棵树下等待戈多,用各种无聊的动作和对白来消磨时光。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没作交代,唯一的主题便是等待。材料1953年《等待戈多》曾在法国演出,连演三百场,轰动法国。1957年《等待戈多》在美国旧金山监狱演出,观众是1400名囚犯。它竟然立即被囚犯观众所理解,一个个感动得痛哭流涕。请同学们结合材料,阅读教材107—108页,思考:(1)《等待戈多》大受欢迎及被囚犯观众所理解背后反映的是什么问题?(2)现代主义文学有何艺术特点?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失望和内心焦虑。也反映出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的绝望和无可奈何的等待。现代之“困”材料作品赏析特点:反传统、反理性;强调自我,手法怪诞等。材料: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现代之析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现代之析19世纪以来西方的三大文学流派流派时间背景代表特点内容:反封建风格: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情节跌宕真实性批判性典型性集中表现自我反传统反理性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18C末—19C30S19C30S—20C早期19C晚期—20C革命战争频仍对“理性王国”失望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两次大战、经济危机、社会问题法·雨果《巴》英·雪莱《西》《解》德·海涅《德》法·巴尔扎克《人》英·狄更斯《大》俄·普希金《叶》俄·托尔斯泰《安》美·海明威《老》爱·贝克特《等》19世纪以来西方的三大文学流派流派时间背景代表特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这些经典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文标题:北师大标版必修3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教学课件共30张PP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3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