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知识积累(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汲取(jí)机械(xiè)B.锲而不舍(qiè)玄虚(xuán)C.儒家(rǔ)诓骗(kuāng)D.脂粉(zhī)孜孜不倦(zī)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的一项是()(3分)A.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B.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C.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D.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实业家。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C.《不求甚解》作者邓拓,代表作《燕山夜话》。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4.下面文字中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3分)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5.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3分)A.《论读书》是一篇杂文,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培根。B.马南部是邓拓的笔名,《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C.《论读书》是论述读书的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阐述读书的重要作用。D.《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先破后立,层层论证。6.对标点符号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破折号表示转折)B.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引号表示讽刺、否定)C.“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省略号表示思考在进行)D.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问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括号表示解释、说明)7.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4分)眶()脊()诓()嵴()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的名誉。B.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C.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D.省悟:反省;感悟。二、阅读理解(44分)(一)(14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九月二十五日1.第1、2两段,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论论点和论据?(4分)2.第1、2两段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原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2分)3.阅读文章3~5段,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的“突破口”?(3分)4.阅读文章6~8段,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你能举出证明作者观点的事例吗?(3分)5.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2分)(二)(22分)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般来说,旁观者未必清。这些“旁观者”究竟清不清呢?其实,一点也不清。试想,四个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按理说,人人都应当是“当局者”,是主人翁。碰到困难,自己应尽一份力量。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他是不主张做旁观者的,何况我们是新社会的主人呢?如果你竞当了旁观者,就表明你完全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起码责任,这正是最大的“不清”。一个人一旦置身于旁观者的地位,就会渐渐地与时代隔绝,与人民疏远,既尝不到创业的艰辛,也领受不到胜利的欢乐。甘与苦,爱与憎,冷与热,跟时代全不相通。这样就会变得庸俗猥琐,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而不顾四化之千秋大业。正是所谓孟子所说的“不见舆薪”(一车子柴草都瞧不见),又何“清”之有?可见今天的旁观者,因为不清——对四化前途不清,对社会规律不清,对时代潮流不清——才旁观的。而愈是旁观,但愈是“不清”了。现时,那句流行已久的俗话似乎应当倒过来:“当局者清,旁观者迷。”这样一改,也许更符合唯物论的认识论。俗话又说:“袖手旁观。”“袖手”,正是旁观者的特点。凡事若不动手干,只是袖手观看,就不会有变革现实的实践。只凭看,怎么能看得清呢?一切真知本来只属于亲身实践的人们。今天,对我们的事业和前途真正有清醒深刻的认识的,也只能是那些以主人翁的姿态变革社会、献身“四化”的人们。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狭隘”的“隘”:“不见舆薪”的“舆”:2.给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3分)A.“匹夫有责”的“匹夫”:B.“庸俗猥琐”的“猥琐”:C.“袖手旁观”的“袖手”: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和两种。上述的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属文。其中的“敌论”是。(5分)4.“一点也不清”的“一点”指。(1分)5.从“一点也不清”出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批驳?(8分)答:首先;其次;接着;而后。6.本文论证中的结论是。(3分)(三)(8分)“学了就用”,还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只有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历史上有很多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大量资料,但并没有写出好文章,做出大贡献。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做到“学了就用”。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就是因为使用过程中,要把所得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血肉,它需要蜜蜂酿蜜一般地加工、制作、改造的工夫,进而创造出新的营养品来。“学了就用”的反面,是“学了不用”。这就像柳宗元的《蝜蝂传》中写的那种善负物品的小虫,一遇到什么东西,就要拿来背在身上,越背越重,“虽困剧不止也”;“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A.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B.古今中外,多少食书不化的书呆子,其病在此。C.“学了就用”可以加深理解,有所创造。D.历史上很多人没有做到“学了就用”。2.从论证方法角度看,文中毛泽东同志说的话属于()A.比喻论证B.举例论证C.类比论证D.引用论证3.文中概述柳宗元《蝜蝂传》中小虫负物的故事所说明的道理()A.小虫负物的技能高超。B.小虫贪得无厌。C.书呆子食书不化的危害。D.书呆子食书不化。4.“其病在此”中的“病”是指()A.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自不量力。B.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贪得无厌。C.书呆子如小虫一样只知负物,食书不化。D.书呆子如小虫一样“虽困剧不止也”。三、表达交流(30分)阅读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大山忧心忡忡地对卵石说:“你们都是我的子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我了呢?你看我:峥嵘峻峭,岩石嶙峋,岿然不动。再看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到处乱滚,成什么样子了?”卵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这样子有什么不好?”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一、1.C2.B3.D4.C5.A6.A7.Kuāng诓骗,kuàng眼眶jǐ脊梁,jí贫瘠8.D二、(一)1.谬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谬论证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现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2.有着前后照应的关系。3.因为谬论论据都是被作者给予肯定的事实,谬论论点表面上看似乎也正确,要驳倒对方,自然需要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4.正确观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事例略。5.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人才算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二)1.àiyú2.A.平常人B.庸俗不大方C.把手藏在袖子里。3.立论驳论驳论“旁观者清”的观点,即“旁观者看问题清醒”4.完全5.批驳“旁观者”没有主人翁精神,忘记了自己是个中国人批驳“旁观者”与时代隔绝,与人民疏远,不知“当局者”的甘苦,元“清”可言批驳“旁观者”,因其不清而旁观,而愈是旁观便愈是不清批驳“旁观者”,凡事不动手,不参与变革现实的实践,当然是看不清。6.对我们的事业和前途真正有清醒深刻的认识的,也只能是那些以主人翁的姿态变革社会、献身“四化”的人们。(三)1.C2.D3.C4.C三、略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796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