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2019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测试
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单选题1.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2.“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3.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B.限制私家车的使用C.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4.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广州于7月1日起试行中小客车限牌政策。许多特大城市都很注重地面轨道交通和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的建设,下图为“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负影响分别是()①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②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③造成交通拥挤④产生噪声污染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5.世界上某些城市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A.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B.控制出租车的发展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提高公交公司的效益6.“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下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2)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C.城市人口老龄化D.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7.关于堵车,网民戏说:“北京是首堵,成都是成天都堵,重庆是重复的堵,上海是上路就堵,广州是广泛地堵,长春是长年地堵,天津是天天的堵,深圳是深深的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我国大城市经常堵车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生物多样性减少C.光化学烟雾D.水污染(2)下列规划中,有助于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是()A.将娱乐场所尽可能建在商业区B.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设置卫生隔离带C.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与管理D.继续扩大中心城区建设规模的同时加快新城建设8.中国铁路建设正在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其中,中国与巴西、秘鲁共同建设“两洋铁路”的合作计划引人瞩目。下图位“两洋铁路”意向线路,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修建“两洋铁路”难度最大的路段时()A.T1~T2B.T2~T3C.T3~T4D.T4~T5(2)修建“两洋铁路”的意义有()①促进中国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②有利于中国铁路技术及产品输出③减弱苏伊士运河对国际物流的垄断地位④有利于沿线地区农、矿产品的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扬州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我国商贸最繁荣的城市,后来却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水资源不足B.交通条件的变化C.战争的破坏D.政治中心的转移10.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高技术工业D.农产品加工工业11.内侧划了斜线的车道为可变车道(左图),在进入可变车道前,需随时根据相应指示牌(右图)确定行驶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可变车道主要出现在()A.高速公路B.城市干道C.乡镇道路D.步行街道(2)设置可变车道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车流行驶速度B.高效利用道路资源C.减少路面的车流量D.美化道路地面环境12.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图5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功能分区及主要道路网布局。在该城市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重要意义有()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②增强居民生活安全感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兰渝铁路甘肃境内渭源段崔家河特大桥基桩工程已胜利完成施工,取得了桥梁施工的阶段性胜利。该铁路计划工期6年,全长820千米,设计为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下图为兰渝铁路经过地区及部分路段的等高线示意图。兰渝铁路主要采用桥梁和隧道的形式,是因为()①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②尽可能减少投资、加快建设速度③尽可能减少对耕地的占用④受复杂地形因素的影响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4.高速铁路是指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到2015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受高铁影响未来的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发展成为()A.AB.BC.CD.D(2)高铁的开通最先影响到一个城市的()A.城市等级B.服务范围C.功能分区D.行政范围15.2016年12月全线开通的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之一。左图为沪昆高铁路线图,右图为沪昆高铁西段北盘江特大桥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沪昆高铁西段多桥梁隧道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脆弱B.地形地势复杂C.地壳运动活跃D.耕地资源不足(2)沪昆高铁建设的重要意义是()A.增加西南地区劳务输出B.有利于沿线矿产资源开发C.促进区域协调持续发展D.缓解京广铁路的运输压力16.交通线路的平均运距是指乘客乘坐1次车的平均距离,下示意我国某城部分轨道交通线路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线路中,平均运距最长的是()A.线路①B.线路②C.线路③D.线路④(2)轨道交通线路都是双向的,同一时段线路两个方向的客流量存在差异,图示线路中,7:30-9:00两个方向客流量差异最明显的是()A.线路①B.线路②C.线路③D.线路④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年5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材料二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图17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________(填序号)。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安哥拉经济以农业与矿产为主,连年战乱使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由中国承建的横贯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铁路重建工程已于2015年2月14日正式通车,这是中国在海外修建的最长铁路。该铁路全长1344公里,西起洛比托,终点位于与刚果(金)接壤的边境重镇卢奥,未来将与安赞、坦赞铁路及周边国家铁路网接轨,实现南部非洲铁路的互联互通,形成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并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连为一体。图为“安哥拉地形、水系、矿产、交通、城市分布图”。(1)分析在安哥拉铁路运输相对于内河航运的优势。(2)分析本格拉铁路的建设对安哥拉经济发展的影响。(3)本格拉铁路沿线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如何保护好环境?请你提出合理建议。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2.【答案】(1)C(2)B3.【答案】C4.【答案】D5.【答案】C6.【答案】(1)A(2)D7.【答案】(1)C(2)C8.【答案】(1)A(2)B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1)B(2)B12.【答案】C13.【答案】A14.【答案】(1)B(2)B15.【答案】(1)B(2)C16.【答案】(1)B(2)D二、综合题17.【答案】(1)部分铁路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制约江苏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2)②;地势低洼;河网密布(3)多条铁路交汇,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密切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4)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促进南北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18.【答案】(1)安哥拉的铁路直接连接矿产地和沿海工业、港口城市,便于资源开采、加工和出口;河流大多落差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内河航运条件差;(因此铁路运输比河运在运输方向和运输距离上具有优势。)铁路运输比水运速度快,受季节变化影响小,连续性好。(2)本格拉铁路连接沿海和内陆地区,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加就业;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便于引进外资,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的发展。(3)制订法律法规,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以保护为主,禁止各种开发活动;合理控制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和矿渣;森林资源要采伐和抚育更新相结合,草场资源要规定合理载畜量;矿产品加工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废弃物达标排放。发展节水、生态、高效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控制旅游业发展规模。
本文标题:2019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0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