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四年级语文《质疑问难策略》结题报告
小学四年级质疑问难探究课题研究报告水厂路小学四年级语文组樊梅芳胡文娟叶芳吴蓓熊艳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重要性。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读书要“存疑”。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在其大门镌刻这样一句话:你不要带着崇拜走进来,而是带着疑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质疑:请人解答疑难;问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质疑问难: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不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本课题主要通过经验总结的方式,归纳出了在小学语文质疑问难生成性的教学中,学生的质疑答疑具有“随时性”、问题指向“多元性”及问题思考性水平具有“差异性”的特征,进而提炼出了应对质疑问难生成性教学的两句口诀“先易后难,梳理问题成序列;循序渐进,巧借生成促预设”;“顺势引导,倡自主质疑解惑;勤搭支架,点关键要素促感悟”,并结合教学实践就口诀中所涉及的要点进行了逐一的说明与分析,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生成性教学的方法。2、理论依据《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纲要》和新《语文课程标准》都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到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激情与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看作是学生的心情、激情、机智与个性魅力展示的大舞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如果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火花,灵性的花朵,张扬的个性,这样的课堂不能说是成功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二、核心概念的理解所谓“质疑问难”,就是通过鼓励学生对所学课文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去探索解决的角度和方法,笔者认为,“质疑问难”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的方法有:题目分析法,文意分析法,写作手法分析法等。三、关键词:启发鼓励培养积极思维质疑疑中出新四、研究方法: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开展相关调查,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情况、教师实验能力与水平、技术与物质保障情况。2、文献研究法: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3、“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不断改进研究方法,调整研究策略,提高研究实效。4、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五、研究阶段与步骤1、研究过程:理论学习,形成策略假设——→课例研究,积累资料——→案例反思,总结经验,形成具体策略2、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月)○1年组讨论,选定本组课题○2组织理论学习,结合教学经验和相关资料,提出策略假设(2)实施阶段(2014年10月——12月)○1教研组长组织组员根据不同课例进行策略的课堂实践○2年组组织讨论与反思,修改策略(3)总结阶段(2015年3-4月)○1搜集整理资料○2撰写典型案例○3撰写研究报告六、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一)、鼓励学生放胆质疑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无拘无束,思维灵活、流畅、课堂气氛活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交往加深,并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这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关键。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最怕学生无疑或不动脑筋,不善思考,自然不能发现可疑之处,有的学生害怕提错,被人取笑,遭到否定或批评,乃至有疑而不敢提。这就要求教师引导鼓励学生放胆质疑,提错了,不指责,敢于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疑对了,疑好了,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自然会产生质疑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我在上《巨人的花园》一文时,一学生问:跑进花园的小孩子们算不算扰民?引得满堂哄笑。这个疑问与课文的思想内容关系不大,作为教师绝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要批评、斥责,可告诉学生此问题可以留到课后去探讨。而当学生提出紧扣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或学生提出老师所要诱导的问题时,应及时加以表扬。而那些能提出问题难倒老师的学生,则更应加以鼓励并作适当的评价。而且不要认为自己解不了疑而感到尴尬或认为学生提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而对学生进行嘲讽、责骂。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而且还挫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突然发问和插话是时有发生的,这是根据他们年龄特点有关。他们好奇、好思、好问、好表现,但又较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不足以为奇的,更不能视之为不礼貌的行为或不尊重自己而加以指责。其实,学生的突然发问和插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或许是对教师的讲授不满意,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这得靠我们教师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因势利导加以点拨。因此,学生的突然发问或插话,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往往闪耀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尊重他们并因势利导,是一个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好机会。(二)、借助文本遵循“从实际出发”原则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之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何让学生从哪些方面着手质疑呢?鉴于在校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1、围绕课题质疑问难课题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文眼。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题目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训练,从整体入手,有助于让学生很快抓住文章要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感悟文本。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简短的词或句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去思考解决问题,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与理解。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课题自主质疑,他们往往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质疑的切入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把疑设在“点子上”。围绕课题质疑可采用以下方法:扣住课题的题眼质疑。比如《倔强的小红军》就可以抓住“倔强”一词,引导学生提问:倔强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小红军的倔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深入读文,把握文章中心。又比如《小英雄雨来》可围绕“小英雄”质疑,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哪些事体现了他是小英雄?分解课题质疑。有些课题几乎就是完整的句子,我们可以分解课题来质疑。比如《莫泊桑拜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围绕课题来质疑,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拜的老师是谁?又如莫泊桑拜师学到了什么?从拜师这件事中能看出莫泊桑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质疑找答案,就会明白: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理解了这一点,便领会了课文的中心。拓展题目质疑。比如《军神》,围绕这个题目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质疑:军神指的是谁?他为什么称之为军神?解答了这几个问题,理解内容就不费吹灰之力了。抓住课题特点质疑。如《儿童和平条约》,可引导学生质疑:跟以往学过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吗?再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可引导学生针对题目中看似矛盾处质疑:为什么自己的花是为了让别人看?人名做题目,如《小萝卜头的故事》,可以引导: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人?刚开始,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他们提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教师都要给以鼓励,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随机应变,捕捉有些有效的信息。经过一段训练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质疑能力,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鼓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和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问题。对待课题的质疑,在运用上要讲究技巧,不能一切课文都用,不能为了质疑而质疑,不能“多此一举地问”,不能“虚晃一枪地问”,不能“不着边际地问”。它不是一个教学方法上的法宝,要因课制宜,巧妙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效果,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抓住重点句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这样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经历了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满堂练”的过程,但始终没有很好地协调好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的文学熏陶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几对矛盾体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良性互动,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被动,课堂上质疑问难的机会少,信息反馈多限于一问一答,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不少学生,尤其是中下生,由于怕说错了被人取笑,而不敢提出心中的疑问,从而学习的积极性被逐渐销蚀一空。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让学生敢于质疑是第一步,关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按价值的高低或内在的先后次序梳理出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阅读教学时要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在思维的渐次深入中把握课文的内容。一、抓住揭示文章内容的中心句质疑问难。每篇文章的中心句,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十分密切。抓住中心句质疑,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抓住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句质疑问难。重点句是一篇文章的主干。如果学生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句、质疑问难,既可以充分理解这些重点句的意思,又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如:教学《丰碑》一课时,学生抓住重点句来质疑:“晶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师因势利导,马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重点段来学习,了解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又不断指导学生抓住段中的重点词句来质疑问难,并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重点词、句的意思,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体会了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三、抓住反复的语句质疑问难。反复也是一种表现手法,其目的也是为了更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引导学生从这方面质疑问难也是很有必要。从表达上看是对事实或景物的一般描述,实际上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仔细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四、抓住地位特殊的语句质疑问难。如抓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质疑,就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做新的探索。实践证明,质疑问难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句质疑问难,能使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同时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语文素养。3、从写作方法质疑问难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可提、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便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新课标》强调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引导学生质疑时,我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从写作的
本文标题:四年级语文《质疑问难策略》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1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