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经济学 > 2019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英文2019796页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金融开放(发布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二零一九年七月六日1目录第一部分导论.......................................................................................2第二部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10一、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10二、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12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挑战.......................................15四、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比较.........................................16五、人民币国际化展望.................................................17第三部分人民币国际化现状..............................................................21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1二、人民币金融交易...................................................23三、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32四、人民币汇率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33第四部分以改革助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抓手..............................................................................................................38一、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能力.........................38二、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发挥直接投资推动作用...........................39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40四、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提高防范风险能力...............................41五、加强国际协调合作,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42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大事记...............................................................442第一部分导论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发挥国际货币职能,若干年后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以及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静态看,它是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使用的一种状态和结果;动态看,它涉及的是人民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整个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忠实记录人民币国际化历程,深度研究各个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热点。本研究团队率先编制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用以客观描述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实际使用程度。通过这个综合量化指标,可以了解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等方面执行国际货币功能的发展动态,也可以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做出横向比较,为国内外研究和分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奠定了技术基础。2009年底,RII只有0.02%,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几乎完全空白。截至2018年底,RII达到2.95%,短短数年已经崭露头角。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份额为2.05%;在包括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与票据等在内的国际金融交易中,人民币计价的综合占比为4.90%;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中,人民币3占比为1.89%。如果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开始算起,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走过第一个十年。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RII经历了从快速攀高到遇阻急落、再到企稳回升的曲折过程,人民币正式加入了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并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值得信赖的可选择币种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明确方向和必然要求。《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的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金融开放”,这是因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而高水平金融开放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课题组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明确了当代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富有效率、稳健有序和包容共享等三个方面。其次,系统性地阐述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并从理论文献评述、历史经验借鉴和实证研究等多个角度予以论证。最后,特别强调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为高水平金融开放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当前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夯实以企业和金融机构为核心的微观基础、深化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提高开放条件下金融管理能力等具体问题上。不同历史阶段和时代背景赋予高质量经济发展不同的内涵。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第4一,高质量发展以富有效率为突出特征。因为从目标上看,提高效率本就是经济发展的永恒追求。要通过技术进步、市场竞争、金融支持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不断降低单位经济效益所消耗的成本。第二,高质量发展应当稳健有序、风险可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平衡好效率与稳健的关系,特别要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即经济波动在可接受范围内、金融风险在可控制水平下,因为一旦风险失控不仅会酿成危机结果,还可能中断经济增长、丧失发展良机。第三,高质量发展具有包容共享的内在属性,更加强调发展机会的平等、平衡以及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可见高质量经济发展不是自私狭隘、以邻为壑的自我封闭式发展,必然是开放的包容性发展。因为从最终结果看,只有着眼于全社会、全人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促进社会公平、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保障进一步地高质量经济发展。高质量经济发展决定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这其中有着两层含义。首先,中国经济成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可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行稳致远保驾护航。具体而言,富有效率的经济发展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有助于非居民提高对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购买力的信心,强化配置并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稳健有序的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吸收外部冲击,保证经济整体平稳运行,避免出现5巨大经济震荡;不发生破坏性极强的系统性金融危机,保持市场流动性,有助于人民币资产持有者和潜在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有利于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完整地行使贸易计价、金融交易和价值贮藏等国际货币职能。包容共享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寻求国际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将中国与世界融合在一起,提供庞大的中国市场和宝贵的发展机会,这种欢迎全世界搭乘中国经济发展“便车”的开放态度,就是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好背书。其次,高质量经济发展赋予人民币国际化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属性,并推动这些新元素更好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人民币国际化是富有效率的,是稳健有序的,是包容共享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以实体经济国际化为基础的“本币优先”原则自然演变的过程。由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本土跨国企业来主导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融资活动,在同等便利条件下优先选择本币计价结算,那么,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必然将“效率元素”输出到全球范围。人民币国际化使得本国居民免受汇率风险影响,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非居民实现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和对冲风险等多重目标。不仅如此,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可为“一超多元”国际货币格局注入“稳健元素”,有望缓解全球经济失衡和系统性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人民币国际化体现了中国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良好意愿和历史担当,包容性经济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题中之意,人民币国际化是将“包容要素”传递给世界的货币载体。当全6世界更好地了解到人民币国际化所具有的效率、稳健、包容等属性,则暂时的疑虑或抵触有望被越来越多的肯定与欢迎态度所取代。这将从根本上决定我们最终能否成功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更加适配的金融体系,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第一,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提高国内经济效率和金融效率,也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消除国际资本流动障碍,有利于增加国内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改善治理环境,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提高本土金融机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增强了国内外经济联系和金融联系,通过金融政策外溢性以及资本和机构“走出去”等渠道产生双向、互惠影响。第二,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强化国内外经济金融联系,提高国内企业和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面向全球的金融开放有助于实现多元化投资组合、改善融资结构、促进金融机构有序竞争、完善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只要应对好开放过程中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即可提高投资者、企业、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随着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稳健性元素也将通过外溢效应输送到其他国家。第三,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实现中国经济惠及更多国内和国际民众的目标。金融开放有利于增加多元金融供给,促进金融科技进步,解决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有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引导金融资源更加7公平、合理地配置。“一带一路”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向世界提供公共物品,也是中国倡导包容性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具有鲜明普惠特征的新型全球化。金融开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必然会对本国金融市场或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冲击。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开放策略对本国经济发展及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巨大,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开放,不仅可能对微观经济主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后果。因此,需要根据本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金融开放路径和节奏。比如,英国是在自身经济实力相对衰落的情况下,主动创造空前开放、自由的金融环境,努力吸引国际资本;德国是根据本国情况步步为营、缓慢推进金融开放;日本则更多是在美国的施压下快速完成金融开放。又如,需要抗风险能力强大的成熟本土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应对开放条件下的各种冲击:英国长期实行分业经营,结果在金融大爆炸改革之初,大量本土证券公司被外国资本收购而丧失控制权;美国始终鼓励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外投资,从而产生了很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跨国银行;德国传统的全能型银行体系稳如泰山,确保了金融开放过程中国内经济环境的稳定。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必须在进一步改革中逐步实现,这同时也是提高金融体系对于高质量经济发展适配程度的必然要求。当前工作重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要以
本文标题:2019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英文201979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4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