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322-立足音乐教学主阵地-谱写民族教育新篇章
立足音乐教学主阵地谱写民族教育新篇章内容提要: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比较强烈的排斥心理,本文作者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音乐活动为拓展台、充分利用校外学习资源,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切合学生接受实际的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民族情感教育,收到较好效果。主题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教育激发正文:随着课堂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参与意识,势在必行!“弘扬民族音乐”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因此实验教材注重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意在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但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比较强烈的排斥心理,针对与此,2008年9月我在全校初一324名学生中做了如下调查:表一:你喜欢音乐吗?你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吗?喜欢一般不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31697.561.920.630.920.631998.5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97.5%的学生喜爱音乐,而只有0.9%的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兴趣,为了找出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的原因,我又进一步做了调查:你不喜欢民族音乐的原因(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多项选择)结果如下:表二:从来没有认真接触过,对它根本不了解感觉太难,没有信心去学内容太土,学习没意义没有流行歌曲好听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32098.831597.228989.232299.4由以上调查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因为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民族曲目,感觉很难,是因为“陌生”而产生距离,导致没有兴趣。《音乐课程标准》不仅充分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而且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由此,我根据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民族音乐教育目标内容,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巧妙取材,主打音乐课堂教学,同时巧妙地进行学校与社会学习资源的有效连接,充分利用学生潜在的自我表演欲望让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收到较好效果。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一)以庙会为切入口,走进民族音乐文化如今流行音乐、音乐组合风起云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绚丽多姿、而内涵良莠不齐的音乐世界,导致民族民间音乐在很多学生眼里是一个又老又土的角色,根本不喜欢。针对与此,以对北京地区民俗活动的了解为切入口,使学生接近民间音乐文化。发动学生进行题为“北京庙会知多少”的民俗调查活动,采取多媒体演示课方式进行总结。组建学生民俗调查组委会制定出调查计划和措施,把任务分配给各年级、班级的小组去落实,通过调查总结出一般在年节北京都有一些大型的民俗活动,而年节民俗活动最多的是庙会,北京较著名的有天坛、地坛、月坛、厂甸庙会;其次进行物质准备、实施计划:利用春节期间,带上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等去实地拍摄、记录。通过剪辑、汇总学生了解到庙会上既有日用百货、儿童玩具等商品交易与书画展卖,又有民间特色的工艺品;既风味小吃,又有花会、舞蹈、说唱、演戏等文艺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形式,庙会就不成其庙会了。(二)让京剧为龙头,形成民族音乐教育链京剧被誉为“国粹”,它的音乐、动作、服饰、扮相无不蕴涵着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韵十足的京味、京腔是北京人引为骄傲的文化典范。而今,现已走出国门,登上世界音乐的舞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视、听、唱、演专题小讲座多种手段进行京剧文化的学习、理解,以此为龙头,进行“中国戏曲知多少”的擂台赛,引发民族音乐教育链,激发了学生的争强好胜与好奇心,形成一种自发交流学习的势头!(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民族音乐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是推进课堂教学主体化、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如在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赏析一课中,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性强等特点,把中华人民为争取解放而进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和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忘我工作的动人情景相结合画面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的画面,立体强烈的音响效果,清晰直观的赏析流程图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作品震撼人心的特定意境中,在情感的带动下去聆听、分析,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感悟、内化。这种课不仅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而且使课堂教学实现了平面立体化,单向变多向的转变;学生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大容量地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也更形象、全面和深刻,学生在视听交融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悟到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四)在歌舞活动中,感悟民族音乐的内涵民族民间歌舞形式的运用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巧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音乐教学探索活动,昌平区富于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如“花钹大鼓”是本区小汤山镇的一个很有特点的花会鼓舞项目。教学中,我把这些本乡本土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并且带领他们尝试去接触、学习,传统的民间动作精髓与现代舞蹈动作结合很适合学校音乐课堂的舞蹈教学,使学生在舞动的音乐中感悟到民族音乐的精髓,既而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五)敢于创变教材中,激发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成功的音乐教育在于它的灵活性,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不但要欣赏音乐美,更要敢于创造音乐的美,敢于直接对演唱演奏音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创造。只有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才是活的艺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北京民歌放风筝配上钢琴伴奏,改编成配上二声部合唱曲,进行课堂教学,并在学校合唱节中进行演出,得到很好的效果。(六)把握学科综合,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民族音乐教学中蕴涵丰富的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多学科知识渗透,就是要有意识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科学设计学科相关知识的链接,以适应新的时代教学要求。如让学生在鸡蛋壳、乒乓球上画京剧脸谱,作品展览,用京白、韵白方式进行简单交流,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音乐课堂,获取多层次的收获。二、以课外音乐活动为拓展台,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一)学校组织各种课外业余音乐活动为促进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根据学校合唱队、舞蹈队,配合音乐课的教学,教唱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组织各种民族歌曲比赛,并举办跨班级、年级的各种比赛。这样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流动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普遍接受民族音乐教育。(二)开展北京民间音乐知多少讨论会北京民间音乐又可分为民间戏曲音乐、民间器乐曲、民间小调等。除了京剧、评剧、梆子等走上城市舞台外,像诗赋弦、山梆子、秧歌戏、蹦蹦戏等只是在乡间田头演出,从未登过大雅之堂。但这些民间音乐蕴涵北京人民劳动的结晶,含有很多音乐再创造元素,象通俗歌曲《大碗茶》《北京的桥》等等中蕴涵很多民间音乐的元素,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总结、对比,可感悟到北京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近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利用学校艺术节举办民族艺术角利用学校举办艺术节之际,举办民族音乐艺术角,使课堂教学成果有展示表现的空间,使北京的民族文化和民歌得以发展和传唱。有时转播这方面的演出和比赛,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四)注重民族音乐教育的拓展性有效的教育活动在于形成教育链,因此进行学年五个“一”(学唱一段京戏、学跳一段舞蹈、创编一首诗歌、改编一首民歌、参加一次活动)的评比活动,此类活动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充分利用电视录像、请教语文老师、同学互相协作、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进行参与,并且展开丰富多彩的交流汇报演出活动,更为可喜的是校园内由一些流行歌曲及时传唱被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成果所代替,学生们都能哼唱几句京剧、民歌及民间小调,课堂才艺表演时很多学生由演唱崇拜歌星的歌曲变成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三、用校外学习资源,深化民族音乐教育(一)请民间艺人参与课堂教学民族音乐学习的最有效资源莫过于“活”的学习资源——民间艺人。教学中如能科学运用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讲述说唱艺术时,把社区老艺人请到课堂给学生进行现场演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热情,从而投入很大学习热情,利用课余时间去挖掘生活中的音乐素材,不少同学把自己听到的叫卖调改编成歌曲,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悟到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家创作的源泉,感受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二)鼓励学生参加业余文化生活学生的校外民族音乐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近年来随着北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的需求日趋完善,各个村庄、社区都形成了自己的民间歌舞队。因此,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积极参加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检验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提出很多创新动作建议,并把活动过程录制下来,带到课堂互相观摩、交流,过程中认知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主体。(三)聘请著名民间文艺团体给学生现场表演一种深层文化氛围的形成,一种心底美好情感的激发,需要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火种来引燃,北京地区蕴涵浓郁的民族文化,民间文艺团体中的精湛技艺,更堪为北京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如果把这些民族音乐的“活化石”请进学校为学生现场表演,其教育意义不言而欲。学校请昌平后洼村的高跷秧歌队请进校园为学生表演,展示本地著名的高跷音乐文化,学生在和老艺人面对面的交流中,感受到自己民族的音乐魅力,自发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宣传者和爱好者。四、巧连教育三环节,孕育民族音乐情(一)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素材的挖掘与利用音乐教材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教育素材,这就要求教师悉心研究与挖掘,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民族教育的涉及点,从备课过程至课堂教学中进行脚色转换,感悟到学生所思、所想与所求,触摸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民族精神教育的接触点,把握民族精神教育的突破点,使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一条民族教育链,渗透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乃至方法中。(二)教学活动与方法中民族音乐教育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学科教学的中心,民族音乐教育的体现更应强调“为了学生的一切”即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技能的特点去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潜能的发展和开发,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3、课内外相促进、校内外相结合,形成民族音乐教育链加强中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培养。更需要课外、校外、社会社区业余文艺活动的有力配合。因此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校外音乐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民族情感。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2009年7月,我对324名学生重新做了调查,结果如下:表三:你喜欢我国的民族音乐吗?你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评价喜欢一般不喜欢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蕴涵中华民族精神内容丰富多彩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27183.64513.982.532410031898.1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唤醒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对喜欢民族音乐由原来的0.9%上升为83.6%,上升率高达82.7%。而且由于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音乐活动为拓展台、充分利用校外学习资源,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切合学生接受实际的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0%的学生认为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蕴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观点的形成过程,无疑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民族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爱国情结!参考文献:1、书籍类: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2、书籍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科
本文标题:322-立足音乐教学主阵地-谱写民族教育新篇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8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