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数学教研组研究课题课题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合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问题的提出多数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点和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往往片面强调了教师怎样教,把教学的重点仍放在“教懂”、“教会”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法仍是目前教育战线的“主旋律”。这样的教学法,怎样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怎能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呢?要想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那必须把学习的空间、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境界。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又为多角度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条件,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在教师提示下进行独立自学,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分析解决问题都必须做到胸有成竹,使合作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这是关键。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克服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弊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使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2、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争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主动建构的。所以“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2、活动教育理论“以活动促发展”是活动教育理论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它阐明了活动与发展之间的因果联系,指出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去操作、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经历再发现的过程,在积极参与的研究型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教师要不断探索如何为学生的实践、探索、发现、创造提供更有力地条件。赋予了“活动教育”新的内涵,为“活动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课题解要想使参与、合作、探究的理念落在实处,就必须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引领教学。为此,探索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中的存在问题,优化这种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决问题是我们的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不是每节课都要搞,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那么,新课程教材中的那些内容适合采用合作探究,那些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同样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二)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自主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基础之上。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合作的冲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情感。近年来,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我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意识欠缺,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更为薄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无人举手回答老师问题;有些学生学困生想回答,但看到老师的目光只盯着学习好的学生,便放弃了回答问题的念头;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很痛心,这些使我认识到,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放弃偏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真正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的课堂不就充满生机与活力了吗?所以,我们研究的问题将围绕如何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展开,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满足每个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三)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如何优化合作学习小组是我校研究的另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大部分是4人一组,每个班11~12组。我国许多学校由于师资资源不足,班级人数较多,一般都在40多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根据学生性别、学习成绩、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我围绕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展开。(四)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师经常被任务型教学牵着鼻子走,而不考虑活动的必要性、合理性,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在活动中要么争论了很久还形成不了共同的意见,要么讨论了一两分钟就停下来,甚至出现冷场现象,学生无动于衷。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把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问题,或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教师设计问题如何有梯度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学习相对较困难的学生能跟得上上课的进程,更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教师如何选择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让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使合作学习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是我们研究的又一问题。(五)优化教学的评价方法。决定合作学习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我经常发现,由于我们的老师因为评价不合理,极大地挫伤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现象。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怎样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如何侧重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如何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如何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如何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进行评价?在每次合作学习活动后,如何及时对小组合作情况予以评价?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的目前,急待我们去研究解决。(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观,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使我校教师的素质有一个整体的提升。(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合作学习方式,形成学生感受情感、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分教研组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中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3、调查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5,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整实验与研究策略。6、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者和实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研究措施1、进行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2、收集、编纂有关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资料,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3、课题组定期组织召开讨论会,形成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有关问题;4、定期召开课题阶段研究工作总结会;5、全体课题组成员定期提交相关论文、总结、心得体会;6、在学生中进行有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及小组合作方式的专题讲座及相关学习策略训练;7、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请有关专家作指导,在适当的时候出去学习、交流;8、将有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理念、方法论应用于日常的教与学实践中,找到符合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各阶段任务九、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1)撰写开题报告.(2)召开课题组会议(3)制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4)教师理论培训,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形成对策报告.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与步骤(一)研究周期三年,即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二)研究步骤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2009.6)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提出课题,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研讨活动。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并上报方案。本阶段需要我校课题组实验教师做的工作是:1、课题研究教师寻找理论依据,明确实验目标分析,提炼先进理论经验,提出实验假设,制定实验组方案,并讨论和论证。2、组织课题组实验教师学习有关合作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确定实验班级。3、初步实施。在实验班中运用“合作学习”。建立实验班资料档案,完善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实验检测,实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4、撰写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在总结中查缺补漏,为第二阶段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典型探路阶段(2009.9-2010.1)本阶段的工作任务是:以典型探路为重点,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工作,探索并丰富“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1、进一步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全面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学习的步骤: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生反馈———教师小结2、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资料库,以备查用。3、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开展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写调查报告,总结实验的成败与得失。4、实验教师每学期上1——2节教研课,撰写关于合作学习论文,上交实验计划、总结。5、在整体实验运作中,制定和完善领导跟踪研究、教师交流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并随时进行实验的系统监控。第三阶段:全面推广阶段(2010.2-2010.6)主要工作:拟用一年时间在我校的各学科全面推广新的课堂教学组织结构。中宁五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建模成型。实验教师课堂实录,刻录光盘并推广。1、总结试验的得失。通过对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的有关情况的分析,继续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修改初始成果的得失。2、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试验论文及研究报告,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记载体会并写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3、撰写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工作总结。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0.9——2011.1)采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总结,形成适合中学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中学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推广。主要做的工作如下:1、组织实验教师对实验成果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撰写经验论文。2、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申请专家鉴定和评估。3、对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并存档。4、总结实验成果,接受总课题组的评估与成果鉴定研究的组织管理负责人:刘学玲成员:李学东吴茂嵩吕雪周其军
本文标题:数学教研组研究课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09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