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作者:邬国梅,WUGuo-mei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名:广东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BUSINESSSTUDIES年,卷(期):2009,(1)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9条)1.何金耿.丁加华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证券市场导报2001(09)2.童盼.陆正飞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5(05)3.MYERSSCTheCapitalStructurePuzzle19844.JENSENMCAgehcyCosts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1986(03)5.STULZRMManagerialDiscretionandOptionalFinancingPolicies1990(01)6.FAZZARISM.RGHUBBARD.BPETERSENFinancingConstraintsandCorporateInvestment1988(01)7.VOGTSTheCashFlow/InvestmentRelationship:EvidencefromU.S.ManufacturingFirms19948.伍利娜.陆正飞企业投资行为与融资结构的关系[期刊论文]-管理世界2005(04)9.廖理.方芳管理层持股、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期刊论文]-统计研究2004(12)10.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7(07)11.谌新民.刘善敏上市公司经营者报酬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3(08)12.ROSENSTEINS.WYATTJInsideDirectors,BoardIndependence,andShareholderWealth1990(02)13.KAPLANS.REISHUSDOutsideDirectorshipsandCorporatePerformance1990(02)14.BYRDJW.HICKMANKADoOutsideDirectorsMonitorManagers?EvidencefromTenderOfferBids1992(02)15.BRICKLEYJ.COLESJ.TERRYROutsideDirectorsandtheAdoptionofPoisonPills1994(03)16.LA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1999(02)17.FAZZARISTEVENR.GLENNHUBBARD.BRUCEPETERSENFinancingConstraintsandCorporateInvestment198818.何卫东深交所上市公司治理调查分析报告200319.唐清泉.罗党论设立独立董事的效果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问卷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6(0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徐华新企业过度投资与会计稳健性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008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在企业面临过度投资的可能性时,企业是否会增强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以期达到有效缓解企业过度投资的机会主义行为。其次,本文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角度,使用控股股东性质和董事会结构两个维度来检验具有哪些特征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采用会计稳健性来缓解企业存在的过度投资动机。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如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存在差异、法治水平参差不齐、金融发展地区差异大等等,分析这些因素对本文第一层次研究问题的影响,即在市场环境的好坏,对企业过度投资与会计稳健性的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以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为研究背景,以会计稳健性及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为研究对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会计信息在契约中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沪深股市2000-2006年间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发现:(1)当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动机时,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为了预防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增强了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表现为用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衡量的过度投资动机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面临过度投资可能性时,使用了会计稳健性这一治理机制。(2)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或者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重较高的上市公司中,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了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在抑制企业管理层进行过度投资的机会主义行为的过程中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这说明会计稳健性起到了更好的事前控制的作用。(3)在市场化程度和法治水平差的地区、金融不发达的地区,企业过度投资可能性越大(即自由现金流越高),会计政策越是稳健。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不发达,企业建立“关系型”契约的动机和可能性将增加,过度投资更具有“关系型”特征,会计稳健性在事前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控制作用更加有效果。稳健性是盈余质量和会计透明度的重要表征,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会计实务,稳健性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从稳健性角度,更深入的剖析了企业投融资行为对会计方针政策选择的影响,为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动因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丰富了我国现有的会计稳健性领域的研究,填补了国内文献的这一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学位论文武智秀自由现金流量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实证研究2008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是制约中国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三大重要决策,而其中投资决策作为公司成长的主要动因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重要基础,影响着公司的财务风险、盈利水平以及资本市场对其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评价,是公司财务决策的起点。从中国目前投资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各种效益并不理想的项目,甚至投入到一些公司原本并不熟悉、且与主营业务范围无关的领域,造成了过度投资。这些非有效的投资行为,必然会引起股东价值降低。而导致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前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够完善。一个上市公司如果拥有自由现金流量,则为过度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本身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又使得过度投资成为一种可能。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了2005年、2006年度的1584个样本研究自由现金流量、公司治理机制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内在关系,旨在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措施。实证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对各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计算,第二是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回归分析,最后对拥有自由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进行提取,分析当前公司治理机制对抑制过度投资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成正相关关系。即拥有正自由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过度投资活动较之负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更加活跃,股东的利益更得不到保障。在拥有自由现金流量的上市公司中,成长性越差,发生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越大。中国目前的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还非常有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健全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完善经理人员激励机制;优化股权结构等措施来完善治理机制,以期能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3.学位论文李鑫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2008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主要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受资源和消费需求等的限制,伴随着过快的投资增长,不少行业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投资过热”现象,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和原材料的紧缺、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扭曲、重复建设等。由于过度地投资,大量的资本沉淀在生产能力过剩从而盈利能力恶化的领域,同时也减弱了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制约着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是经济运行的主体,宏观层面的“投资过热”与微观层面的企业“过度投资”是密不可分的。所谓“过度投资”,是指企业的投资超出或偏离了自身的能力和成长机会,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非盈利项目,从而损害企业的价值。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加之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更为明显和严重,“过度投资”已成为制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投资靠银行信贷支持,而投资效率过低意味着信贷回收的前景堪忧以及金融系统风险的积累。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信息不对称以及监控成本的存在,使自由现金流处于经理人控制之下,经理人具有将资源投入到非盈利项目的能力;同时,经理人的报酬(包括显性报酬和隐性报酬)通常与企业规模正相关;这样,经理人既有能力也有动机将本应发放给股东的红利投入到能够给自己带来私人收益的非盈利项目,从而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大股东控制了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为其掠夺中小股东财富提供了可能。实践中,大股东掠夺小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投资资金的滥用以及不正当关联交易。在现代公司运作过程中,股东一经理人冲突引发的代理型治理问题、大股东-中小股东冲突引发的剥夺型治理问题以及股东一债权人冲突引发的债务型治理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过度投资。中国的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虚位”,代理问题和利益冲突更加严重,当企业产生充足的现金流时,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往往选择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多元化产业或兼并收购等来扩大企业规模。企业通过留存利润增加投资,不用像从金融部门获得融资那样受到严格的审核监督,而且经营者可以控制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如果投资顺利、企业规模壮大,还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和更高的薪酬;即使投资项目失败,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公司治理机制虚化,也不用承担损失;而分红意味着经营者可控资源的减少和转移,所以往往出现产生高额利润的垄断企业宁愿发展根本不具竞争优势的副业、甚至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非盈利项目(过度投资),也不向国家或投资者分红的现象。这也是目前出现部门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投资效率较低、宏观调控效率不高的根源之一。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投资行为并没有摆脱利用财政和银行资金的“投资饥渴症”的影响,在部分投资资金来源于资本市场后,依然沿袭原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模式,在过度留存利润和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和宏观层面的投资过热。公司治理与企业投资行为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效的公司治理能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实现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等之间的相互制衡,防范和化解股东-债权人、股东-经理人、大股东-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防范投资风险,保证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MilgormandRoberts指出,当企业被看作是一组不完备契约时,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间的有效结合是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关键。而公司治理的本质就是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配的制度性安排。因此,公司治理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司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效率。作为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基础和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企业投资行为本应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是由于企业投资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其研究长期处于零散、停滞状态。可喜的是,最近20年来,企业投资—现金流分析范式日趋完善,企业投资不再是“黑箱”,为人们逐步认识和分析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而目前关于中国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企业的实际投资行为脱钩,还没有对现实条件下中国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在系统借鉴和吸收西方最新企业投资行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管理学、金融学、信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公司治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理论论证、比较分析、统计数据分析、制度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揭示了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负债
本文标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