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国体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政体: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君主立宪制(英)总统制共和制(美)君主立宪制(德)共和政体(法)二、时空定位英国--君主立宪制一、光荣革命(1688年)背景:(1)经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日益壮大,要求限制王权。(直接原因)(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经过: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英国成为共和国1688年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下台意义:“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光荣革命是一次不流血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变,符合英国国情,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二、权利法案(1689年)时间: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权力。意义:从人治到法治,有利于社会稳定;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三、议会改革(1832年)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发展。四、责任制内阁制1、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2.内阁的组成: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3.内阁的职能:(1)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2)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基本历程:1688年共荣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完善。作用:1.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2.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对其他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有巨大影响。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1787年宪法1、背景:(1)政治前提:1783年美国独立成为邦联制国家。(2)邦联制的弊端: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的发展。(3)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2、内容:(1)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宪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特点: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2)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拥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制衡: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的法律,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特点:三权分立,互相平等,相互制约。(3)民主原则:人人平等,奴隶除外。3、评价:积极:(1)1787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三权分立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局限: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三、美国的两党制。1.美国的两党为民主党和共和党。2.两党制的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两党制的实质: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具体政策不同,根本立场一致。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5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