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姓名:徐青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陈纪南20040401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作者:徐青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师兰芳基于管理层激励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2007本文从管理层激励视角出发,运用信息经济学和企业契约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作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目的是希望从管理层激励视角出发,深化对盈余管理理论的认识,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契约的制定、管理层激励机制的设计等提供有益的建议,约束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了管理层激励和盈余管理的有关变量构建模型,运用统计软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得出:管理层报酬与盈余管理程度关系十分显著,管理层报酬额越高,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就越强烈;另外,我们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也比较显著,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的程度则越低。本文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存在着为提高自身报酬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而管理层持股有助于削弱这种动机。此外,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与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其他配套制度的健全也是约束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安排。2.学位论文孙爱民基于审计意见的盈余管理研究2007盈余管理一直都是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它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而且随着经济环境、公司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的变化,有越演越烈之势。尽管盈余管理披着“合法”的外衣,但并不合理,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市场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误导了报表使用者,影响了他们决策的正确性。正确把握盈余管理的概念,立足我国国情,深入研究我国的盈余管理的现状以及审计是否能够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等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对策与治理建议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正是基于此选择这一命题,其中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将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条件、动机、主要手段,并结合2006年2月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探讨了新准则对盈余管理手段的限制及为盈余管理提供的新手段。接着采用了实证研究,为了防止出现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问题,首先对影响审计意见的11个变量进行了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然后以2006年沪市15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变量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发现:1、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即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具有正相关性。2、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避亏动机和配股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审计意见并没有特别揭示上市公司避亏动机和配股动机。3、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而是否存在盈余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企业资产规模对审计意见的发表均没有显著影响即审计意见没有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最后对我国审计质量不高的审计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整合审计市场、健全审计收费制度、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聘用制度、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等相关审计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地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3.学位论文温日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008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会计学术界和企业实务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利益相关者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创造性地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从现代企业理论中的现代契约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出发,分析比较了物质资本所有者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比物质资本所有者至上理论具有理论优势和更强的现实指导作用。所以,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用利益相关者的现代契约观和现代产权观论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经过推理分析,笔者认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越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程度就越大;反过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程度越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进行理论分析后,笔者针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最强烈的动机,即逃避中国证监会的相应法规监管,用盈余管理程度来反向代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构建了一个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程度的会计信息可靠性指数(RIAI);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熵”的概念和本质思想,针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利益要求,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衡量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程度的“利益熵”(ER)。接着,本文以会计信息可靠性指数和利益熵为内生变量,构建了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前面理论分析中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容,并且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这个新的视角去研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拓展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研究的视野。另外,本文的结论对于利益相关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的博弈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战略管理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4.期刊论文秦学斌论控制权配置与盈余管理——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会计之友2008,(29)信息用户在会计信息需求上的新变化,促进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应该把数据处理起点由记账凭证逐步改变为直接记录业务活动的关键信息,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业务活动.从而加强会计的反映职能.5.期刊论文谭旭红基于契约理论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商业研究2010,(4)信息对于监督合同的遵循情况是必需的,而信息生产的契约性动力可以推及任何相关的契约当事人.投资者需要有关投资期望回报和风险的信息,管理当局也需要以此来规定公司未来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的恰当数量.由于信息不对称条件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指责也此起彼伏.6.学位论文徐喆瑾债务违约、盈余管理与政治关系——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009盈余管理作为现代会计理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理论研究,但其仍不失为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作为研究问题,试图回答上市公司债务违约后会进行什么方向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否能被债权银行所看穿、以及被看穿之后又是什么其他因素推动了债务重组的实现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关于债务违约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债务契约假设之上,关注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规避债务违约的情况,鲜有讨论违约后管理层会计行为的文献。国内关于债务契约的研究则刚起步,尚没有关于会计信息在债务重组中作用的文献。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契约理论和寻租理论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以沪深两市2001-2006年间发生债务违约和债务重组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的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债务违约的上市公司较债务未违约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即债务违约公司有动机通过降低盈余来逼迫债权银行减免本息等。债权银行则能够识别出企业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但由于存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有政治关系的企业可以借机寻租,实证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政治关系的债务违约公司,有政治关系的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债务重组之间的关系更强。本文共分为六章,从逻辑关系上来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盈余管理、债务契约以及债务重组三方面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同时结合我国制度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实证分析,在契约理论和寻租理论的基础上,进步分析说明我国债务人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结果和研究局限性。本文的贡献在于,以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验证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和盈余管理的动机上,而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尤其是债权人)在决策过程中是否会将盈余管理考虑在内以及盈余管理是否会形成资源的错误配置上研究不足。因此对我国债务人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将为解释这两个重要问题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和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从而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优化市场资源配置。7.学位论文关鹏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2009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不单是局限在会计的范畴,它同时还涉及到其它层面的问题,比如说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董事会是公司治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董事会负有监督公司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责任,董事会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而董事会的结构对其功能的发挥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对改进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效率,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者,可为政府制定会计及相关的准则提供借鉴。最后,可以丰富对企业行为的认识,更加合理更加准确地解释和预测企业行为。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发行A股的公司作为样本,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量盈余管理,对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和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董事会结构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契约理论,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比较的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董事会结构和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包含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董事会结构和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分析,从董事会结构的角度对董事会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阐述了与盈余管理问题有关的委托代理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契约理论,探讨了这些理论对董事会的影响,以及对本文的指导作用;第三部分研究方案设计,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这部分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董事会会议情况、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之和、董事会成员中持股人数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和董事会成员领取薪酬七个方面提出假设;交代了样本的选取范围以及数据的来源;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定义;根据前面的分析及假设,将所有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一并考虑,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第四部分实证分析,利用Excel对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按照前面对各个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描述,在回归分析前进行简单的均值比较t检验;利用已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模型的估计与检验,并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第五部分本文的结论、政策建议与局限性的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有助于降低盈余管理程度;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反而越高;董事持股比例对盈余管理没有明显影响;持股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未领报酬的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公司治理的缺陷以及董事会的失效是造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应该从改进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效率、完善公司治理出发。只有解决了董事会结构的缺陷才能提高中国上市公司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抑制盈余管理现象。8.学位论文刘启亮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2006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通过拓展“自我履约范围”和对纵向一体化的重新解释,提出了履约范式的框架。进一步,通过分析作为公共契约会计制度的二元价值诉求,阐述了会计法律、会计技术规范和诚信的功能耦合关系,提出了会计履约
本文标题: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5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