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二节: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解读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宪法作为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一是为教育法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二是为教育教学提高那个了基本法律规范。3、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于1995年9月1日施行。《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2、在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3、立法特点:①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②规范性和导向性相结合③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4、基本结构与内容★★Ⅰ总则(1)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3)第十二条【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架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4)第十四条【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5)第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Ⅱ教育基本制度(1)第十七条【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2)第十八条【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3)第二十条【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4)第二十一条【学位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5)第二十四条【教育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评估制度。Ⅲ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1)第三十一条【教育机构法人条件】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Ⅳ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1)第三十四条【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书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Ⅴ受教育者(1)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的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2)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的义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Ⅶ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1)第五十三条【教育经费制度】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各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Ⅸ法律责任(1)第七十一条【经费的违法责任】违反国家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第七十三条【刑事法律责任】明知校舍或其他教师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第七十六条【违规招生】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学员,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考题再现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原则是()A统一管理,分工负责B统筹规划,协调管理C统筹规划,以县为主D分级管理,分工负责解析:D第十四条2、教育行政部门取缔了一批违反国家规定私自招收未成年学生的私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这一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称为《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特征: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性。其中,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是三个最基本的特征。3、基本结构和内容★主体内容: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9月1日实施。Ⅰ总则(1)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2)第二条【制度概说】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事实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3)第五条【政府、家长、学校、社会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第七条【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Ⅱ学生(1)第十一条【入学年龄】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2)第十二条【免试入学】父母或其他合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3)第十四条【社会的义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Ⅲ学校(1)第二十二条【均衡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2)第二十六条【校长负责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依法聘任。(3)第二十七条【批评教育】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Ⅳ教师(1)第二十九条【教师行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2)第三十条【教师资格及职称】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3)第三十一条【教师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Ⅴ教育教学(1)第三十九条【教科书审定制度】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2)第四十一条【教科书使用方法】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Ⅵ经费保障(1)第四十四条【经费的责任主体】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Ⅶ法律责任(1)第五十六条【非法获利的法律责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2)第五十七条【行政法律责任】学校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①拒绝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③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④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考题再现1、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实行的是()A校长责任制B集体责任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党委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解析:A第二十六条2、小学生李某对此违反小学管理制度,对于李某学校可以采取的管教方式是()A收容教养B强制劝退C开除学籍D批评教育解析:A第二十七条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1、《教师法》的基本机构与内容★主体内容: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Ⅰ总则(1)第六条【教师节】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Ⅱ权利和义务(1)第七条【教师权利】教师享有下列权利:P84(2)第八条【教师义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P84Ⅲ资格和任用(1)第十条【教师资格制度】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第十一条【学历要求】取得教师资格应具备相应的学历P85(3)第十四条【资格限制】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4)第十五条【鼓励任教】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有关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知识链接:教师聘任的形式分为招聘、续聘、解聘、辞聘等几种形式。Ⅴ考核(1)第二十二条【考核机构与内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2)第二十三条【考核原则】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3)第二十四条【考核结果】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Ⅵ待遇(1)第二十五条【教师工资】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第二十七条【边远地区从教特殊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教师以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缘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予以补贴。Ⅷ法律责任(1)第三十七条【教师不当行为的处理】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②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③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考题再现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不包括()A业务水平B工作态度C工作成绩D工作年限解析:D第二十二条2、张老师大学本科毕业后自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应当依法对张老师()A给予补贴B给予表彰C进行奖励D提高津贴解析:A第二十七条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1、《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机构与内容★★主体内容: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Ⅰ总则(1)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2)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权利】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3)第五条【基本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①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②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③教育与保护相结合Ⅱ家庭保护第十条【监护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
本文标题:第二节: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政策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6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