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4章章末检测解析
第4章章末检测对应学生用书P5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B错误;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D正确。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1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答案D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m2,灌木为16m2,草本为1m2,所以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100m2左右,B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其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错误。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牛,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①错误;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②正确;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为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③错误;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④正确;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⑤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⑥正确;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当迁入率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⑦正确。4.外来物种的入侵可导致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会出现一些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新环境食物充足,其天敌较少B.该种群的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C.该种群数量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将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后,由于新环境食物充足,天敌数量较少,所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后来由于空间和资源的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数量最终达到K值后保持相对稳定。5.如图所示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乙、丙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无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甲中b点和图丙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乙中的d点对应C.图甲、乙、丙中的a、c、e点生存斗争最激烈D.图中e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B解析图中甲、乙、丙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图甲中b点的增长速率为0,图丙中f点时出生数量=死亡数量,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乙中的d点,B正确;图甲、乙、丙中的b、d、f点都可表示种群个体数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生存斗争最激烈,C错误;图中e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6.如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组成也相同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答案B解析K1和K2表示不同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A正确;a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c点之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a点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二者的年龄组成不同,B错误;天敌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减少,减少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D正确。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答案A解析对害虫的防治越早越好,应在c点之前防治,严防达到c点(K/2),C错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后,B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此时增长速率为0,A正确。8.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的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答案C解析题中涉及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A错误;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从第4年开始种群增长率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直到第8年,所以第4年与第8年的种群数量不同,C正确,D错误。9.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答案D解析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使更多的幼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A正确;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又能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C正确;网眼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D错误。10.在一个原始的森林中,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BC段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降低B.AB段两个种群为捕食关系,物种2是捕食者C.BC段两个种群为共生关系,物种1随物种2的变化而变化D.BC段物种1的数量下降仅与喷洒的农药有关答案B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量的多少,BC段两个物种都存在,看不出物种丰富度的变化,A错误;从AB段两个物种变化的曲线特征看,二者是捕食关系,在同升(同降)区段中,先变化的是被捕食者,后变化的是捕食者,物种2为捕食者,B正确;喷洒农药不会改变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C错误;物种2以物种1为食,BC段物种1下降,既与喷洒农药有关,又与物种2数量变化有关,D错误。11.在实验室里,将相等数目的甲、乙两种单细胞生物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单独培养,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图1中的曲线不会发生变化B.从图1可以看出这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种群的增长都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限制C.若把这两种生物放在自然界的同一环境下,可能不会出现图2所示结果D.从图2可以推出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的变化是由强到弱答案C解析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相当于资源和空间增加或减少,图1曲线中存活个体数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1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率下降,因此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种群的增长均受自身种群密度的限制,B错误;自然界的环境下,甲、乙两种生物受天敌、食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不会出现实验条件下物种在竞争中灭亡的情况,C正确;图2中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错误。1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C.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种群增长的模型中,只要λ大于0,种群数目就增加答案B解析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之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一般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类生物类群,A错误;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B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与种群密度无关,C错误;种群增长的模型中,λ小于1时,种群数目减少,D错误。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相比,后者的物种更丰富些B.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往往是不同的C.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水平方向呈镶嵌分布的只有植物D.一片马尾松林长得高低错落有致,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和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的物种数目不相同,前者的物种更丰富,A错误;引起森林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B正确;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C错误;一片马尾松林高低错落有致,它们属于同一种群,不属于群落,D错误。1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时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答案B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A正确;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改变,因此演替受外界因素的影响,B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C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使群落结构更加完善,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时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D正确。15.下图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裸岩阶段→A→苔藓阶段→B→灌木阶段→森林阶段A.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图中A、B分别表示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C.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时,群落中已经不能找到苔藓和灌木等植物D.可用样方法调查灌木阶段的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正确;初生演替的过程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B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是优势取代的过程,不是完全取代,所以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时,在群落中能找到苔藓和灌木植物,只是不再是优势种群,C错误;调查灌木阶段的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D正确。16.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
本文标题:2020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4章章末检测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9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