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化学新学案人教必修二增分练模块检测题二解析
模块检测题(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解析:A.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而纤维素遇单质碘不会变蓝色;B.食用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聚氯乙烯中除含碳、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氯元素,不属于烃;D.对二甲苯的分子式为C8H10,不符合饱和烃的通式CnH2n+2,故不属于饱和烃。答案:B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B.500mL0.5mol·L-1的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NAC.30g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NAD.2.3g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NA和0.2NA之间解析:本题考查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计算。1个CH2===CH2分子中包含4个单键和1个双键,而1个双键中有2个共价键,故1mol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A,A项正确;500mL0.5mol·L-1的NaCl溶液中含有的微粒包括:Na+、Cl-、H2O、H+、OH-,故微粒数大于0.5NA,B项正确;HCHO和CH3COOH的最简式均为CH2O,故30gHCHO和CH3COOH混合物中含“C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C原子数为NA,C项正确;2.3gNa与O2完全反应,不论生成Na2O还是Na2O2,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1NA,D项不正确,故选D。答案:D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答案:D4.下列有关化学表达式不正确的是()A.乙烷的电子式: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葡萄糖的最简式:CH2OD.乙酸的结构式:解析: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CH2===CH2。答案:B5.第四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B.氯化物可用作干燥剂C.氢氧化物是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D.氧化物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解析: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的主族元素是第ⅡA族元素,第ⅡA族中第四周期的元素是Ca。A.K位于第ⅠA族、第四周期,Ca比K原子半径小。B.CaCl2具有强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C.Ca(OH)2中Ca2+与OH-之间以离子键相结合,OH-中的O与H以共价键相结合。D.CaO+H2O===Ca(OH)2放出热量,则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答案:A6.“神舟十号”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合成聚酯玻璃钢的基本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1mol乙物质可与2mol钠完全反应生成1mol氢气C.丙物质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解析:甲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乙物质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1mol乙物质可与2mol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1molH2,B正确;丙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乙物质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答案:D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YZWT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增大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解析:由题意可知X为O,W为S,Z为P,Y为Si,T为As。热稳定性:H2O>H2S>PH3,A错误;火山口附近有游离态的硫,B错误;SiO2属于原子晶体,C错误;砷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处,具有半导体特性,As2O3中砷元素为+3价,其化合价可以升高到+5价,也可以降低到-3价,D正确。答案:D8.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A.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B.制铁:以铁矿石为原料,CO还原得铁C.制镁:用海水为原料,经一系列过程制得氧化镁固体,H2还原得镁D.制铝: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再得到氯化铝固体,电解熔融的氯化铝得到铝解析:工业制钠是电解熔融NaCl:2NaCl(熔融)=====电解2Na+Cl2↑,而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得不到钠,故A错误;工业制铁是CO还原铁矿石:3CO+Fe2O3=====高温2Fe+3CO2,故B正确;工业制镁是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熔融)=====电解Mg+Cl2↑,故C错误;工业制铝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2Al2O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3O2↑,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D错误。答案:B9.(2019·全国卷Ⅰ)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WZ的水溶液呈碱性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解析:该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组成,说明它是离子化合物。从该化合物的结构式看出,W为金属元素;1个Z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说明Z原子最外层有1个或7个电子;1个X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Y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阴离子得1个电子,说明Y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根据“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知,W、X、Y、Z分别为Na、Si、P、Cl。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A项错误;元素非金属性顺序为Z(Cl)Y(P)X(Si),B项错误;磷的最高价氧化物是P2O5,其对应的水化物为HPO3、H3PO4,它们均是中强酸,C项正确;2个硅原子和1个P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阴离子得到1个电子,所以该化合物中磷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项错误。答案:C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2在Cl2中燃烧、H2与Cl2的混合气体光照发生爆炸,都放出热量B.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放出能量,H2O分解为H2和O2吸收能量C.氙和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发生反应:Xe+2F2===XeF4,该反应过程中Xe和F2都有化学键断裂D.在CaO+H2O===Ca(OH)2的过程中CaO和H2O的总能量高于Ca(OH)2的总能量解析:已知H2+Cl2=====点燃2HCl放出热量,即H2和Cl2的总能量高于HCl的总能量,同样,H2+Cl2=====光照2HCl的能量变化是放出热量,A项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项正确;一般来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但Xe中不存在化学键,C项错误;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aO+H2O===Ca(OH)2是放热反应,D项正确。答案:C11.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A.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同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证明有葡萄糖生成C.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麦芽糖溶液并加热,能证明麦芽糖具有还原性D.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红热的铜丝,能证明醇氧化成醛解析: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和且钠沉在乙醇下面;在淀粉水解后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在乙醇溶液中反复插入红热的铜丝多次后,才能闻到乙醛的气味。答案:C12.(2019·全国卷Ⅲ改编)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放电充电ZnO(s)+2Ni(OH)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B.放电时正极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解析:结合题意和题图可知,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结合反应前后Zn、Ni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写出的电极反应式。该电池采用的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高效沉积ZnO,且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根据题干中总反应可知该电池NiOOH作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放电时Zn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O,电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s)+H2O(l),C正确;电池放电过程中,OH-等阴离子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答案:D13.煤的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方向之一。如图为加热某地煤样所得煤气组成及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由图可知该煤气中()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所含的有机物是CH4、CnHmC.CO体积分数大于CH4体积分数D.低温有助于提高H2的含量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煤气中含有CH4、H2、CnHm、CO,A错误,B正确;由题图知CO体积分数小于CH4体积分数,C错误;由题图知,温度越高,H2的体积分数越大,D错误。答案:B14.已知反应X(g)4Y(g)+Z(g),其他条件相同,在200℃和a℃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00℃,5min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B.a℃,8min时Z的浓度一定为0.5mol·L-1C.从图中可以分析,a大于200D.a℃时,0~1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1·min-1解析:200℃,6min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a℃,8min时,X的浓度为0.5mol·L-1,即X被消耗了0.5mol·L-1,Z的最小浓度为0.5mol·L-1,若Z的起始浓度不为0,那么Z的浓度将大于0.5mol·L-1;根据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小,从图中可以分析,a小于200;a℃时,0~1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则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1·min-1。答案:D15.(2019·全国卷Ⅰ改编)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左边电极发生反应:MV+-e-―→MV2+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正极区向负极区移动解析:由题图和题意知,电池总反应是3H2+N2===2NH3。该合成氨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形成原电池产生电能,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A项正确;观察题图知,左边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板反应为MV+-e-===MV2+,B项正确;正极区N2在固氮酶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C项正确;电池工作时,H+通过交换膜,由左侧(负极区)向右侧(正极区)迁移,D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16.(10分)反应Fe+H2SO4=
本文标题:2020化学新学案人教必修二增分练模块检测题二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19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