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20高考历史冲刺大二轮人教专用冲刺练模块测评1解析
模块测评(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太原名校测试)据记载,周初分封诸侯时,周天子要派人员协助诸侯运送一应器物,同时还要派人员协助营建封国的都城。此做法旨在()A.提高诸侯政治地位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C.加强中央集权D.解决各诸侯建国的困难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周天子对诸侯的协助活动与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等级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即周天子派人协助诸侯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政治地位、加强对诸侯国的监督,故A项错误,B项正确;此时尚未出现中央集权,C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D.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B解析唐代“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说明唐代高官子弟虽然可以凭门荫入仕,但他们却推崇科举制度选择“进士考试”之途,这反映了当时科举制的地位较为稳固,故B项正确。3.(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皇帝通过内阁发布旨意不被反对,越过内阁发布旨意则被认为不合成例,这体现了中枢行政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秩序性,C项正确。结合题中“议而后行”可知,皇帝权力并未受到限制,只是其旨意的发布要通过内阁讨论这一程序,A项错误;明代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里,B项与史实相悖;内阁是明朝废丞相后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机构,相权并未得以恢复,D项错误。4.(2019·陕西部分学校摸底)古代雅典经常举办戏剧公演,舞台对所有城邦公民开放。在戏剧公演前,评委以抽签方式从雅典各政区中选出代表行使戏剧评判权,等到比赛结束,由他们评出获奖者。据此可知,古代雅典戏剧公演()A.扩大了城邦公民的权利B.照搬了公民大会议事程序C.避免了民主政治的缺陷D.折射出雅典社会生活的政治化D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戏剧公演的评奖方式与其民主政治的议事程序非常类似,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社会生活的政治化特征,故D项正确。城邦公民只是在公演时行使自己的权利,A项中的“扩大”说法有误;公民大会议事程序比戏剧公演评奖程序要多一些,因此“照搬”说法有误,排除B项;在戏剧公演前评委以抽签方式从雅典各政区中选出代表行使戏剧评判权,没有避免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排除C项。5.(2019·泰安二模)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不符,这就足以使买受人获得提起相关诉讼的诉因。该规定()A.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B.注重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C.适应了罗马帝国对外扩张需要D.表明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罗马法保护“买受人”的权益,强调物品出卖人须实事求是、如实告知物品的属性和具体情况,这体现了罗马法注重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B项正确。保护诚信经营与对外扩张不存在对应关系,排除C项;A、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6.(2019·合肥调研)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描绘道:随着选举的临近,各种阴谋活动不断增多,因选举而激发出的情绪不断高涨且不断扩散,民众为支持自己的候选人而形成多个对立的阵营,整个国家陷入一片狂热的海洋。该现象体现出美国()A.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的局面B.1787年宪法的历史局限性C.国民的民主素质普遍低下D.民主制度下的总统选举D解析由“选举”“整个国家陷入一片狂热的海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在代议制下选举总统的情形,D项正确。结合“各种阴谋活动”“多个对立的阵营”等可知,这一现象反映的不是两党制,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C项由材料中的现象无法推知,排除。7.(2019·惠州调研)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B.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专制色彩依然浓厚D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请旨裁夺”可知,此时资政院形同虚设,专制色彩依然浓厚,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资政院与君主立宪制属于不同的范畴,B项错误;此时清朝统治依然是君主专制,C项错误。8.(2019·怀化质检)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该学者()A.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B.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C.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D.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而不是强调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该学者从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角度并不认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性质,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该学者未正确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据材料“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可知未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故D项错误。9.(2019·昆明调研)1938年2月至4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第26师团、第109师团对其展开大规模围攻。八路军第120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步机枪200余支、汽车14辆等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当时()A.八路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B.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C.抗日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游击战D.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B解析“1938年2月至4月”是抗战的防御阶段,当时国民政府的军队是抗战的主力,抗战的主要方式是正面战场的对决,故A、C两项错误;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故D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八路军对日军的反击,这密切配合了当时正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活动,故B项正确。10.(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从1872年到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不同版本写了七篇序言,这些序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基本原则不断变化B.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C.理论来源逐步扩大D.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D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可知,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不同的革命实践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其与时俱进的精神,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没变,调整的只是序言,A项错误;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适应了不同的国情,但这并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理论随实践不断完善而不是理论来源逐步扩大,C项错误。11.(2019·东北五校质检)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表明()A.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承认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而是以新的身份与苏联谈判,重新签订新的条约,表明新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故B项错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苏签订条约的历程,未体现务实灵活原则,故D项错误。12.(2019·茂名一模)2017年12月21日,联合国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某个国家”(美国)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召开前威胁所有国家,要求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这种做法令人无法接受”。材料反映了()A.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B.“冷战”思维的进一步延续C.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D.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进一步加强C解析A项错在“开始”;材料未提及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故B项错误;在联合国决策中体现了其他国家外交政策的自主性,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投票不能得出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52分。13.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的镜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10分)答案(1)职责: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原因:便于皇帝直接掌管兵权,加强皇权。(2)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3)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因素:相权的牵制;“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思想伦理道德。14.(2019·郑州一中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尽管在表面上西方社会不同政治力量的思想和政策对立十分激烈,但在实际的政策上,某种纯粹的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体现越来越少,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多元社会的环境里,任何一种完备性学说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以,在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多数原则之下,现实的政治必须要有妥协。否则,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就难以与其多元主义的理念共存。——摘编自晓林《当代西方多元主义理论和政治现象评析》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观点: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现实政治是多种力量妥协的结果。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经过多年的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与封建王权达成妥协,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出现,二者联合斗争,最终与议会中占主体的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达成妥协,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
本文标题:2020高考历史冲刺大二轮人教专用冲刺练模块测评1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2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