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规范5电缆敷设的基本工艺要求5.1电缆敷设的线路应尽可能平直和易于检修。5.1.1主干电缆暗式敷设时,敷设路径上的封闭板必须便于开启。5.1.2所有电缆线路的分支接线盒若为暗式安装时,则封闭板必须便于开启,并有耐久标志。5.1.3不应将电缆敷设在隔热或隔音绝缘层内,也不应在电缆上喷涂油漆、泡沫塑料等热材料。5.1.4冷藏室、锅炉舱等处的电缆应全部明线敷设,居住室应尽可能采用暗式敷设。5.1.5居住室电缆若采用明线敷设,可采用滞燃塑料槽予以保护。5.2电缆敷设应防止机械损伤5.2.1尽量避免在货舱、贮藏室、甲板上、舱底花钢板下等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电缆,若无法避免时,则须设置电缆护罩或电缆管加以防护。货舱和甲板上的电缆护罩厚度,一般不应小于3mm,以保证足够强度。5.2.2尽量避免在可动或可拆的部位敷设电缆,以免活动件移动或拆装时损伤电缆。5.2.3电缆穿过甲板时,应采用金属电缆管、电缆筒或电缆围板保护。5.2.4在前桅敷设电缆应采用长度不小于2m的镀锌钢管(或不小于1m单根电缆管)。保护钢管尽可能装在前桅后部,且管子上端必须密封(见图4)。6-U型管夹7-电缆管5-电缆管4-管子支承件2-填料函3-填料函盒1-电缆7≥1000456645321≥2000AA-AA图4电缆在前桅敷设5.2.5雷达桅内敷设电缆,可在距甲板高度250mm以上处,经多个水密电缆筒或水密填料函箱将电缆引出(见图5)。123B3B3-水密电缆筒(填料函箱)2-焊接电缆支架1-扁钢电缆支架B-B图5电缆在雷达桅内敷设5.3电缆敷设不应跨过船体伸缩接头,如确实不能避免时,电缆应保证有一定伸缩裕度。5.4电缆应尽量远离热源敷设。电缆离蒸汽管、排汽管及其法兰、电阻器、锅炉等热源的空间距离一般应不小于100mm;电缆与蒸汽管、排汽管交叉时,其空间距离一般不应小于80mm,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5.5电缆敷设应防止潮气凝结和油、水的影响5.5.1尽量避免在有潮气凝结、滴水和有油、水侵入的场所敷设电缆。5.5.2在易受油水浸渍的花钢板下敷设电缆时,应将电缆敷设在金属管子或管道内,管子或管道应贴近花钢板安装,其两端一般应高出花钢板250mm以上,并用填料函或护圈填塞堵料封闭(见图6a、图6b)。94987654321图6a9泄水孔(去毛刺)8支架76镀锌钢管泵5套筒接头4堵料和护圈3电缆2托板1控制箱4123456789控制箱1托板2电缆3堵料和护圈4连接器(可不用)5泵金属软套管67扁钢电缆支承件8包塑不锈钢扎带9图6b10泄水孔(去毛刺)10图6电缆在花钢板下穿管敷设5.5.3在潮湿舱壁上敷设电缆时,电缆与舱壁间至少应有20mm的空间。5.6电缆应避免穿越易燃、易爆和有腐蚀性气体影响的场所(如氧气间、油漆间、蓄电池室、煤仓、弹药库等)。对必不可少的照明电缆应敷设在金属管内。金属管穿过舱壁时,应保持其原有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其它舱室。5.7电缆严禁穿越油舱,电缆一般不应穿越水舱,如无法避免时,可用单根无缝钢管穿管敷设,管子与舱壁的焊接应保证水密,并应有防腐蚀措施。5.8电缆与船壳板、甲板、舱壁及防火隔堵间距不小于20mm;电缆与双层底及滑油、燃油柜的敷设间距应不小于50mm。电缆结构电缆总外径最小弯曲半径绝缘外护套热塑性材料和弹性材料金属护套、铠装或编织任何6D其它护套≤25mm4D>25mm6D矿物硬金属护套任何6D表2电缆敷设最小弯曲半径5.9电缆敷设的弯曲内半径应在允许范围内,最小弯曲内半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5.11下列电缆应尽量避免敷设在一起5.11.1具有不同允许工作温度的电缆不应敷设在一起,如敷设在一起,则同束内所有电的允许工作温度应以该束中允许工作温度最低的电缆为准。5.11.2对要求两路供电的重要设备,例如操舵装置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5.11.3对具有双套设备的重要设备或互为备用完成同一重要功能(例如机舱传令钟等)的双套系统,其各自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5.11.4具有不同护套或外护层的电缆,若敷设时可能损坏其它电缆的护套或外护层时,一般不应成束敷设在一起。5.11.5电力推进装置的主电路电缆应与励磁电缆和其它低压电缆分开敷设。具有不同允许工作温度的电缆不应敷设在一起,如敷设在一起,则同束内所有电的允许工作温度应以该束中允许工作温度最低的电缆为准。5.11.6对要求两路供电的重要设备,例如操舵装置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5.11.7对具有双套设备的重要设备或互为备用完成同一重要功能(例如机舱传令钟等)的双套系统,其各自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5.11.8具有不同护套或外护层的电缆,若敷设时可能损坏其它电缆的护套或外护层时,一般不应成束敷设在一起。5.11.9电力推进装置的主电路电缆应与励磁电缆和其它低压电缆分开敷设。5.11.10到各台发电机去的电缆应单独敷设,最少要分二路。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以分束敷设在同一托架上。5.12用于重要设备或应急动力设备、应急照明,以及应急状态下使用的船内通信或信号设备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厨房、洗衣间、机器处所及其舱棚,以及其它高度失火危险处所,但对这些处所中的设备供电的电缆可例外。5.13由应急配电板至舵机的电缆及由应急配电板至应急消防泵的电缆不允许经过机舱。5.14三相系统均应采用三芯对称电缆,若不得已在电流20A以上的电力系统采用单芯电缆,其敷设应符合规范要求。5.15电缆连接和分支5.15.1电缆的敷设通常不应有接头,如由于维修或分段造船需要连接接头时,这种接头的导电连续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和防护性、接地和耐火或滞燃等特性均应不低于对电缆的相应要求。5.15.2电缆应在适当的接线盒内进行连接和分支。接线端或汇流排应具有适合于电缆定额的尺寸。连接和分支处应有清晰的标志。5.16工作电压超过50V的金属护套电缆必须可靠接地,具体要求见本公司标准Q/SWS46-003-2003《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规范》。6电缆敷设操作要领6.1电缆的拉敷6.1.1电缆拉敷前,应检查线路上所有支承件、贯通件、安装件有无遗漏,有无锐边和毛刺,焊接是否牢靠,是否均已涂有防锈漆及完工漆。电缆开始拉敷后,在敷设线路上及附近,尽可能避免进行气割和焊接,以免灼伤电缆,否则应有临时防护措施。6.1.2电缆拉敷前,应仔细核对电缆代号、规格、长度、起终点设备名称和位置以及中间停止点,它们与电缆清册和图纸是否相符,并检查电缆有否损伤。6.1.3电缆的拉敷应按电缆清册规定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对于分支电缆,如未列入电缆清册,则可按设备布置图、电气系统图,根据实际走线进行现场切割和拉敷,并在二端做好临时标记。分支电缆敷设,一般应在主干电缆拉敷完毕后进行。6.1.4电缆拉敷时,应使电缆沿着已检查合格的支承件、贯通件的敷设线路方向连续均匀地移动,不得强力硬拖,以免损伤电缆。对于主干电缆,应按照电缆的“停止标记”把电缆停在规定的舱壁或甲板处。6.1.5不同护套的电缆混合拉敷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电缆相互磨擦而损伤其护套层。6.1.6每根电缆拉敷完毕后,均需把电缆理齐整平,校对长度,并把到位电缆或下一步再拉敷的电缆圈好,挂在设备附近。不得-将电缆随地乱抛,任意踩踏。6.1.7所有电缆拉敷完毕后,应全面核对电缆型号、规格及进入设备的长度和总数。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电缆的紧固。6.2电缆的紧固6.2.1电缆紧固基本要求6.2.1.1电缆紧固后不应有任何松动,不应损伤电缆,线路应力求平直整齐。6.2.1.2电缆分层分束敷设,一般不超过两层,电缆束宽度b不宜大于150mm。对每束多于两层的电缆要充分考虑其载流系数,防止产生电缆过热问题,并应征得现场验船师认可(见图9、图10)。6.2.1.3水平敷设的电缆一般采用下托敷设方式,各种支架均应尽量避免横向安装,以免在绑扎电缆时造成扎带上端应力集中的不合理现象。6.2.1.4焊接式电缆支承件撑脚间距S:当其宽度W不大于500mm时,S不大于1500mm;当其宽度W大于500mm时,S不大于1000mm(见图9)。6.2.1.5除光缆外,对于船舶推进和操纵等重要的控制、监测和安全系统的信号电缆,不能与电力或照明电缆在同一束内紧固,分束间距不小于50mm。6.2.1.6在扁钢支架上紧固电缆,应使最底层的所有电缆与扁钢接触,并尽量使最底层的电缆宽度稍大于扁钢的宽度,见图7。6.2.1.7使用尼龙扎带紧固水平下部支承或垂直敷设的电缆,必须每隔1.5m内采用一根金属扎带紧固电缆。403211—扁钢电缆支承件2—电缆3—电缆扎带图7扁钢支架上电缆紧固6.2.1.8应在一根尼龙扎带的有效长度内紧固电缆束,扎带不许接长使用,扎带收紧应采用专用工具,以保证收紧得合适。6.2.1.9在同一电缆束中,扎带的锁扣或搭口的方位应一致,不要任意安置,扎带紧固后距锁扣或搭口5~6mm处将多余部分切除,力求整齐。6.2.1.10电缆的支承间距水平敷设时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垂直敷设时,该间距可以增加25%。焊接式电缆支承件支承间距C:轻型的不大于300mm;重型的不大于350mm。电缆外径电缆支承间距非铠装电缆铠装电缆≤8200250>8~13250300>13~20300350>20~30350400>30400450表3电缆水平敷设支承间距单位为毫米6.2.1.11电缆紧固间距A一般为300mm,但下托敷设型式水平安装的电缆紧固间距可以扩大到600mm(相当于焊接式电缆支承件支承间隔C的两倍,见图8)。bCA≤600mm图8下托式水平安装的电缆紧固间距6.2.2电缆紧固件的选用6.2.2.1电缆紧固件通常可选用不锈钢扎带、包塑镀锌钢质扎带、包塑不锈钢扎带、尼龙扎带。6.2.2.2扎带选用的一般规定为:机舱和A类重要机器处所、防火舱室、露天场合及较多潮湿舱室所紧固电缆均采用包塑不锈钢扎带;居住舱室或其它舱室紧固电缆可采用包塑金属扎带和尼龙扎带。6.2.3电缆采用扎带紧固的基本形式6.2.3.1采用焊接式电缆支承件紧固电缆6.2.3.1.1单层水平安装形式(见图9)包塑不锈钢扎带焊接式单层电缆支承件12AbWCS21图9焊接式电缆支承件单层水平安装的电缆紧固6.2.3.1.2双层水平安装形式(见图10)包塑不锈钢扎带焊接式双层电缆支承件12AWb12CS图10焊接式电缆支承件双层水平安装的电缆紧固6.2.3.1.3垂直安装形式(见图11,按需亦可采用单层以上电缆支承件)≈20SC432≤300≥30电缆21焊接式单层电缆支承件4水密电缆筒包塑不锈钢扎带3图11焊接式电缆支承件单层垂直安装的电缆紧固6.2.3.1.4直角弯曲安装形式其电缆弯曲内半径R一般应不得小于内层最粗电缆外径4~6倍(见图12a、12b,当电缆框有填料时,图12b中L1≤300,200≤L2≤300)。焊接式电缆支承件122电缆1甲板舱壁图12a电缆单只电缆支承件42L3≤300甲板舱壁13244焊接式电缆支承件13电缆框L1≤150RL2≤150图12b图12焊接式电缆支承件单层直角弯曲安装的电缆紧固6.2.3.1.5水平弯曲安装形式(见图13)当L超过300mm时,则应增加单只电缆支承件。焊接式电缆支承件12单只电缆支承件电缆332LLL1图13焊接式电缆支承件单层水平弯曲安装的电缆紧固6.2.1.3.6水平高低落差的安装形式a)当电缆高低落差h超过100mm左右时,需要加适当的电缆支承件予以过渡(见图14)。1单只电缆支承件焊接式电缆支承件23电缆≈300123h>100图14焊接式电缆支承件单层水平高低落差安装的电缆紧固形式一b)当跨距L在1200mm以下时,中间要加单只电缆支承件,并调整相互间高低落差在100mm以内(见图15)
本文标题:船舶电缆敷设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