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2020学年辽宁高二下生物同步章末综合测评3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三)(第7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B.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C.自然保护区内任意引入外来物种D.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D[不能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A错误;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适量捕捞海洋鱼类,而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B错误;自然保护区要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生态入侵,C错误;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这符合可持续发展,D正确。]2.生态工程可以帮助我们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同步发展是生态工程的目的C.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D.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C[据分析可知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A正确;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B正确;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C错误;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要适应环境,且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D正确。]3.下列活动中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是()A.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C.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A[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能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A正确;引入外来物种不慎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降低生物多样性,B错误;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会导致环境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环境污染,D错误。]4.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目的措施是()A.生态与社会习惯相结合B.生态与法律制度相结合C.生态与经济相结合D.经济与法规相结合C[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只有把生态与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达到造林护林目的。]5.西部生态问题中最本质、最突出的矛盾是()A.植被减少B.地力减退C.水土流失D.光、热等资源缺乏C[我国西部有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发的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沙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B.通过生态工程可以明显提高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C.“无废弃物农业”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应用D.发展沼气工程对节省林木和保护植被具有重要意义B[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A正确;通过生态工程可以明显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改变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B错误;“无废弃物农业”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应用,C正确;发展沼气工程对节省林木和保护植被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7.下列有关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B.立体养殖技术利用了动物的不同习性C.桑园中种植大豆是一种间种技术D.退耕还林利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D[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人类食物生产系统的两大支柱,A正确;立体养殖技术利用了动物的不同习性,B正确;桑园中种植大豆是一种间种技术,C正确;退耕还林利用了物种多样性原理,D错误。]8.如图表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有蚯蚓和苍蝇等B.与途径④⑤相比,途径③更能体现生态效益C.途径⑦中沼气的开发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有机废物的沼气发酵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蚯蚓、苍蝇属于分解者,A错误;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是④⑤途径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更能体现生态效益,B错误;途径⑦中沼气的开发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有机废物的沼气发酵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9.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B.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C.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D.套种、间种、轮种是其具体表现形式B[生态农业运用了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A正确;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能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套种、间种、轮种是其具体表现形式,D正确。]10.我国西北的某些地区降雨量小,却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生态的不适应使该地许多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状态,这种做法违背了生态工程的()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整体性原理C[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状态,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11.“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学原理B.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D.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C[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特色,它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A错误;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B错误;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C正确;分解者可以将生产者的枯枝落叶和遗体残骸、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粪便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12.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无氧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B.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D.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厌氧沉淀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兼氧池中的微生物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因此,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B错误;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属于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C正确;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D正确。]13.以下事例与其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选项事例体现的原理A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物种多样性原理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协调与平衡原理C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种树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系统的整体性原理D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A.AB.BC.CD.DC[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依据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A正确;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依据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种树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依据的是整体性原理,而不是系统整体性原理,C错误;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依据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D正确。]14.甲鱼的生理习性较特殊,使得甲鱼养殖水体因为大量饵料投放而污染严重。为了改善甲鱼池水质,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鱼养殖废水净化生态系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蔬菜、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养殖池中的废水可以为蔬菜提供物质和能量C.建立该生态系统主要依据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D.该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离不开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蔬菜、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养殖池中的废水可以为蔬菜提供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建立该生态系统主要依据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离不开水体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正确。]15.实施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它遵循的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指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实施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它遵循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整体性原理;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重金属污染,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应植树种草;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因为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17.在林地果园中散养土鸡,让鸡采食大量的天然饲料,既可替代人工除草,又可替代人工施肥,而且能提高鸡的品质,降低饲养成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园养土鸡,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果园的能量传递效率B.鸡粪不能直接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但可提供部分物质,节约用肥,减少污染C.种养结合降低了成本,获得了高经济效益和高生态效益D.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A[果园养土鸡,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A项错误;鸡粪作为肥料,既可以满足果树生长的需要,又可以节约用肥,减少污染,这种模式也可以节约生产成本,B、C项正确;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比较少,自我调节能力弱,D项正确。]18.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切断污染的源头D[在城市生态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达到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防止环境污染;治理水污染可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手段。但城市发展建设不能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19.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保护至关重要,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厂D.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发展中国家应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应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必须建设的污染企业要进行污物处理。]20.下列措施中最可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的是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辽宁高二下生物同步章末综合测评3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3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