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完整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一课时授课人:张琼单位:西宁市第十一中学日期:2018年9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不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就是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否引导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常规,以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为主导的形式,把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出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是在学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步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开始。从内容上看,本课从“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个部分着手,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经验、感受与收获,认识到随着年龄增长朋社会生活的延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身份,为整个教材内容的开展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制定教学目标如下)《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中: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2、乐于参与社会生活、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能力目标】1、掌握参与社会交往的正确方法、2、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了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3、懂得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的学生为追求个人存在感,满足日渐强烈的心理需求,寻求现实生活或虚拟世界的刺激,表现为组建校园小团体、欺凌同伴、热衷网络游戏等,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从八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来看,他们已经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经验,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不仅需要来自家庭、同伴、老师的认可,而且需要获得更富社会性的存在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处于自我建构的心理关键期,对“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自己期望的那个人”等自我建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中学生这种强大的自我建构需却是其心理成长的迫切需要,需要教师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课题:我与社会【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故而学生应有原来的“学会”转变为“会学”“乐学”,所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将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寄学于“乐”,施教于“乐”,“乐”信其中。2、鉴于当前的教学装备与环境,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软件收集、编辑,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融合;鉴于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学科育人特点,故而利用“创设情境”“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利用问题的表征方式推进层次性学习,利用不同类型的材料明理导行,努力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达到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体验在社会生活中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教学重难点确立依据】:1、教学重点确定及依据:通过调查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60%以上的学生能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还比较粗浅,甚至没有对社会生活进行过反思或思考。50%的学生非常愿意参与社会生活、态度积极,并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40%有选择性地参与,表明他们的态度不够积极,这也和学生当前的心理发展情况有关,说明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还不成熟,主要依靠兴趣。另外,由于学习压力,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并从中获得成长的空间受到家长和各方面社会因素的限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体验在社会生活中带来的快乐和满足”。2、教学难点确定及依据:初中学生心性尚未成熟,价值观正处于初步萌芽时期,根据调查,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比较明确,但对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刻,基本局限于家人老师帮助我学习成长、同学朋友给我陪伴这样的层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正确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能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双向思考”作为教学难点。【教学手段及技术准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通信的发展学生参与图片导入、趣味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社会生活一、说一说自己不一样的暑期生活:图片展示1、暑假的生活与学期内的生活一样吗?2、自己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都有哪些情景体验、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集体集思广议的优势,锻炼学生能力。感受?【小结】: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二、社会实践活动图片展示1、暑假期间你跟谁一起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什么?任务是什么?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种关系、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锻炼;我们跟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三、班级论坛我来说图表展示1、我们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你最关心什么问题?2、你所关心的问题在城市发展中还存在哪些不足?3、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小结】:我们越来越关心社区治理,并为之献计献策;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位置分忧。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手段,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三者的区别,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我的社区我做主:材料展示1、1、社区需要添加的配套资源有哪些2、请小组长给组员分配角色,使得社区正常运转3、请XX角色向其他人(父亲的同事、同学的母亲、单位的来宾)自我介绍4、请阐述与他人的关系。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什么形成的?5、你的职业承担着哪些责任?6、你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社会氛围的形成对我有什么影响?【小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二、西宁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播放视频1、西宁市能评选成功靠的是谁的努力?2、你在这个过程学生畅所欲言、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后得出正确结论。教师选取多个能说明“法律特征”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判断:事例分别体现的法律特征?这既是对上一环节知识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测,又多次强化关键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材料展示:1、青海湖冬季大天鹅被游人侵扰;2、《野生动物保护法》内容;3、美丽青海图片。1、你怎样看待游人的行为?其行为对他人有什么影响?2、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有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怎么看?3、法律对于人们的行为有什么作用?4、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对他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小结】:法律的作用(评价、预测):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受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带入情景,充分思考、回答问题。选取本土场景的违法现象,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并列举法律条文相关规定,启迪学生要知法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充分感悟法律的作用。法治中国播放视频《法治中国》【小结】:法治中国的建设是深刻重大的社会变革、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在全民守法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积极力量。感悟体验让学生了解中国司法进程、使学生的意识到全民守法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纪守法。【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全民守法的进程中你我同行。【教学流程图】: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布置作业能力迁移运用新知解决新情对比归纳得出结论讨论方案探索解决方法引导分析提出新疑提供条件学生探索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课堂作业】:1.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提现了我国法律()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惩治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④惩恶扬善、伸张正义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内容姓名日期评价项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优良中差优良中差优良中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态度知识掌握综合评价寄语善思乐学、超越自我!【板书】:我与社会【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完整版)《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825812 .html